■文/鄭德君
小微型陶企如何破解成本壓力
■文/鄭德君

目前,我國存在數以千計的小微型陶瓷企業,僅佛山一地,就有六七百家之多。今年,這些企業面臨著共同的難題:人力成、原材料、廠房租金、物流等成本不斷上漲,與此同時,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行業洗牌還在繼續,這些狀況讓本來抗風險能力就比較弱的小微型陶企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
筆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數小微型陶企處境艱難,很多經營者都對今年宏觀經濟形勢和陶瓷市場前景表現出信心不足。有的小微型陶瓷企業支撐不住倒掉了,有的在慢慢煎熬。“進入這個行業15年了,今年形勢是最艱難的。工廠從去年年底以來就一直開工不足,現在基本上停工了。”佛山一家陶瓷企業老板語氣中充滿了無奈和焦慮。他說,除了各種必須的成本在漲,還有融資難、稅費壓力重、市場不景氣等困難。眼下,只能勉強支撐,看能不能挺過去。實在不行,就只有轉行這一條路了。
據了解,相比于兩年前,陶瓷行業從業人員工資連番上漲,即使如此,陶瓷企業仍然面臨招工難的問題。由于陶瓷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小微型陶企一般規模較小,廠區布局比較無序,生活配套設施等方面相對不夠完善,導致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都較為簡陋。因此,小微型陶企的員工流動較為頻繁,尤其是熟練工人、管理和研發人才,更是難以長期留住。另外,物價不斷上漲導致工人生活成本上升,必然促使工資不斷被抬高;同時,工人福利意識提升,陶瓷企業在基本薪酬外支出的員工關聯成本也在顯著提高。所有這些,導致小微型陶企在人力資源維護方面,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以保持員工穩定、生產正常進行。
原材料價格上漲是小微型陶企的另一個重要壓力。作為一個高能耗產業,陶瓷生產需要的能源、原材料等要素,被上游產業控制。由于通貨膨脹嚴重,這些原料成本持續上漲,使原本就處于產業鏈低端的小微型企業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
另外,稅費、廠房租金、物流和日常運營成本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所有這一切,讓大部分小微型陶企負上了沉重的壓力;而另一方面,則要面對市場萎縮、利潤不斷下降的境況。雙重壓力的夾擊,讓小微型陶瓷生產、發展壓力格外大,有些企業甚至已經面臨生死關頭。
根據行業統計資料,從銷售情況看,今年上半年,整個陶瓷市場同比略有下降,銷售額減少的企業多于增長的企業,高增長所占比例最小。因為銷售情況不佳,有些陶企一連幾個月沒有開工。同時,小微型陶企的利潤率也在降低。尤其是一些外向型陶企,由外貿轉向國內市場后,遭遇低價競爭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使企業利潤趨于下滑,訂單也不斷減少。
對于大部分小微型陶企來說,外部的壓力根源還是國家對房地產的嚴格調控,導致市場需求大幅萎縮。目前,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已持續兩年有余,陶瓷作為房地產下游產業,受到嚴重影響,而抗風險能力最弱的小微型陶企,則受到了生死攸關的考驗。
不過,也有不少小企業主表示“還過得去”,有些企業的發展勢頭還挺好,這主要得益于有獨特產品,并且產品技術含量較高,或有自己穩定的銷售渠道,把成本壓力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某陶企負責人表示,自己的企業規模不算大,在市場遇冷、成本逐漸增加時,他及時地作出了應對措施:一邊加強銷售隊伍建設,利用一切力量開拓銷售渠道;同時努力提高企業的研發和設計創新能力,更加注重提升品牌,即便到目前為止,這個品牌雖然還不夠響亮,但已經牢牢地鎖定了較為穩定的客戶群。因此,雖然成本仍在上升,形勢依舊嚴峻,他仍對未來充滿信心。如果能堅持度過這個困難階段,自己的企業將會迎來跨越式發展。
當然,對于大多數小微型企業來講,開拓銷售渠道、塑造自主品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但面對當前的形勢,下定決心改變陳舊、低效的管理方式還是可行的。如引進更先進的制度,在生產、銷售、日常運營乃至后勤保障方面,進行科學管理,節約成本、杜絕浪費、提高效率、激發員工積極性等,能夠有效地開源節流,緩解成本增加所帶來的壓力。

除了練好內功、提高市場競爭力,利用現有資源、爭取一切外部有利條件的支持,也是小微型陶企抵御成本壓力的重要措施。
去年10月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中央提供了150億元作為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如果有條件,小微型企業應想盡一切辦法,爭取到有關部門的支持或資助,進行轉型升級,減少能耗和污染,以適應未來的發展趨勢。
稅費負擔過高,是困擾小微型陶瓷企業的一個難題。雖然企業不能違法偷稅漏稅,但小微型陶企應及時了解國家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和指導意見,在合法的范圍內,力爭減少可以減免的稅費,減輕自身負擔。
另外,大多數小微型陶瓷企業要進一步擴大規模,一般都會遭遇資金短缺的問題,而原材料采購、員工工資、稅費、廠房租金和日常運營成本等都要用現金,且不能拖延。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小微型陶企的融資渠道極少,主要依靠親戚朋友借款和供應商賒賬來解決資金周轉問題,來自銀行的支持比例較小。面對這種情況,小微型陶企應積極利用國家政策,提高自身信用等級,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合作,努力爭取支持,以緩解資金壓力。
總之,對于小微型陶企來講,練好內功是關鍵,無論是升級轉型、開拓銷售渠道,還是提高效率、減少內耗,總要在某一方面進行實質性改變,以增強抗風險能力。否則,作為高耗能行業中的低附加值企業,被市場壓垮乃至淘汰,將是遲早的事情。在當下整體不夠健康和穩定的產業環境中,小微型陶企只有練好內功,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更好地調整產品結構和生產管理模式,同時充分利用好外部資源。只有這樣,才能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進而不斷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