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靜 張 葦 彭明芳 胡開澤 (武漢市中心醫院內科,湖北 武漢 430000)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齡人口數量呈現迅速增長的趨勢,我國成為世界上老齡人口數量絕對值最大的國家。老年群體必須要面對身體機能衰弱、社會職能角色喪失、自理能力下降等狀況,身心極易受到傷害,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粘怖先俗鳛槔夏耆后w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要面對以上各種狀況外,還要承擔由于親人去世或遠居而造成的孤獨感,其健康狀況已成為我國衛生事業關注的重點。本研究探索武漢市江漢區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為了解我國老年群體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為社區衛生服務的完善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于2010年8~12月,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武漢市江漢區老年人1 200例,平均年齡(72±5)歲。其中,空巢老人595例,非空巢老人605例??粘怖先伺c非空巢老人在年齡、性別、經濟狀況、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年齡≥60歲;精神狀況良好;具備基本的視聽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參與者對本調查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自行設計一般情況調查問卷 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經濟狀況、婚姻狀況、慢性病患病情況以及2 w患病率等。
1.2.2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采用該量表調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由工具性ADL(IADL)和軀體性ADL(PADL)兩部分組成,主要用來評定被試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定標準共14項,其中PADL 6項,包括進食、洗澡、梳洗、穿衣、上廁所、行走;IADL 8項,包括備餐、購物、打電話、洗衣、做家務、使用交通工具、服藥和自理經濟??偡肿畹?4分,為完全正常;大于14分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大于22分為功能明顯障礙;最高為56分。
1.2.3 評定注意事項 調查前,對調查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由培訓后合格的調查人員負責本次調查活動;調查過程中,調查問卷和ADL評定由專業調查人員按照表格內容逐一進行,根據被調查人員的理解程度對相關調查內容進行闡釋,保證被調查人員在完全理解調查內容基礎上作出選擇,確保調查問卷的有效性;調查結束后,調查人員當場收回調查問卷和ADL。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并對統計數據進行χ2檢驗。
2.1 江漢區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比較 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為84.1%,非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為81.8%,但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1。
2.2 空巢組和非空巢組老年人所患慢性病狀況 排在前8位的病種依次是高血壓、冠心病、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胃腸疾病、頸椎病/慢性腰椎間盤突出、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白內障/青光眼,其中高血壓和冠心病是老年群體最為常見的慢性病,成為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見表2。

表1 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情況比較〔n(%)〕

表2 江漢區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前8位慢性病患病病種(n)
2.3 江漢區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2 w患病率 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的2 w患病率分別為34.5%(205/595)、36.0%(218/605),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2.4 江漢區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ADL比較 空巢組ADL平均得分(18.28±6.62)明顯低于非空巢老人(20.19±7.91)(P<0.01)。江漢區空巢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受損率為41.5%,明顯低于非空巢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受損率(50.4%)。見表3。

表3 江漢區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ADL比較〔n(%)〕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空巢老人數量越來越多,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子女由于學習、工作、結婚等原因移居他鄉,使老人獨守“空巢”,無法得到細致的照料,孤獨感和失落感產生,甚至出現心理失調癥狀,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抑郁、焦慮、失眠多夢等,長此以往,嚴重影響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
江漢區空巢老人常見慢性病是高血壓、冠心病、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胃腸疾病、頸椎病/慢性腰椎間盤突出、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等,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和日常生活能力。由于慢性疾病的治療過程極為緩慢,甚至需要終身治療,給老年人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易產生抑郁、焦慮、恐慌等消極情緒,從而加重病情或引發新病情,造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因此,社區應開展老年人常見慢性病的防治指導,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積極組織老年人娛樂活動,引導老年人樹立積極樂觀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江漢區空巢老人2 w患病率明顯高于第三次衛生服務調查結果(30.2%)〔1〕,表明江漢區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較差,說明江漢區空巢老人自我保健意識不足,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水平有待提高。調查顯示,空巢老人慢性病發病率、2 w患病率與非空巢老人比較差異不明顯,表明老年人慢性病發病率、2 w患病率與家庭空巢與否并無直接關聯〔2,3〕。
ADL評定結果顯示,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明顯強于非空巢老人,原因可能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邊,不能依賴子女的照料,客觀上增強了老年人的自立意識,提高了自理能力;而非空巢老人由于與子女一起生活,在心理上依賴子女照顧,久而久之造成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受損。同時,無論是空巢老人還是非空巢老人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可能是由年齡的增長、經濟條件的下降、身體功能的衰弱以及慢性病患病狀況等導致。
促進老年人身體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需要社區和老年人的共同努力〔4〕。一方面,社區應加強對老年人常見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監測,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提高社區醫護人員的水平和服務意識,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識;另一方面,老年人應主動提高自我保健和護理能力,保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從而促進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1 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編.中國衛生服務調查研究-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178-9.
2 楊支蘭,孫建萍,張 露,等.城區老年人自我護理能力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 護理學雜志,2007;22(17):61-3.
3 余昌妹,祝雪花,姜文莉,等.溫州城鄉585例空巢老人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6):751-3.
4 李致忠,覃 恒,郭秋杞,等.廣西城鄉老年人健康狀況及衛生服務需求調查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4):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