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英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急診科,福建 福州 350001)
內科危重癥患者60例心力衰竭特征及危險因素
楊 英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急診科,福建 福州 350001)
心力衰竭;危重癥
心力衰竭是心肌病、冠心病及肺心病等各種心臟疾病的終末期癥狀,在急診內科,危重患者易并發心力衰竭,嚴重影響患者預后〔1〕。本文旨在回顧分析內科危重患者的臨床資料,以觀察其發生心力衰竭的臨床特征及其相關危險因素。
我科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90例內科危重患者,均收治在急診科重癥監護病房(ICU),其中男性190例,女性100例;年齡49~74〔平均(66.83±10.57)〕歲。54.2%為男性,年齡(69.83±13.57)歲。60例發生心力衰竭(31.58%),均進行多普勒超聲心電圖檢查,34例患者檢查結果顯示左室射血分數>50%。
入院后均積極治療原發病,對于已發生心力衰竭的患者應用多普勒超聲心動圖資料評價心力衰竭特點。對本組患者心力衰竭發生率進行統計,同時,對患者年齡,糖尿病,呼吸衰竭及腎功能不全等疾病進行分析,觀察其與患者心力衰竭發生的關系。
120例年齡≥65歲者,50例(41.67%)發生心力衰竭,70例年齡 <65歲者,10例(14.29%)發生心力衰竭,兩組差異顯著(χ2=15.34,P<0.05)。
心力衰竭患者中,合并冠心病,占各種基礎心臟病因首位,合并瓣膜性心臟病,居第二位,余未發現明確器質性心臟疾病。心力衰竭組患者與非心力衰竭組患者基礎心臟病因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顯示,冠心病(OR=7.36%,P <0.01)、瓣膜性心臟病(OR=18.02,P <0.01)。

表1 兩組患者基礎心臟病因比較〔n(%)〕
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及呼吸衰竭與患者發生心力衰竭明顯相關(P<0.05),見表2。

表2 患者基礎疾病與心力衰竭發生的關系〔n(%)〕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內科危重患者以老年患者多見,這類患者由于合并基礎疾病多,患者各臟器功能下降或衰竭,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概率較高。內科危重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有多種。有國外學者研究顯示,年齡在45~94歲的患者中,年齡每增加10歲,心力衰竭發生率則增加2倍〔3〕。而且我國大量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結果也證實,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隨患者年齡的增長而顯著上升〔4〕。
糖尿病(DM)是一種好發于中老年患者的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并于DM與心血管病變的研究報道有許多,均證實DM是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險因素〔5〕,而且有研究證實,一旦被確診為DM的患者其在未來10年中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與已發生一次心肌梗死的患者類似〔6〕。DM可影響患者心肌功能,引起DM心肌病變,有報道結果顯示,糖化血紅蛋白升高1%,心力衰竭發生危險就增加8% ~15%〔7〕。
對于腎功能不全患者增加心力衰竭發生率的相關作用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多數學者認為這可能與腎灌注減少,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及交感神經系統異常激活,使體內內皮素-1等各種體液因子,促炎細胞因子異常分泌釋放,使血管內皮功能受損等有關〔8〕。有文獻報道顯示腎功能不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其血清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水平顯著升高,這可能與心力衰竭時可通過多種機制引起其升高有關。而且多項研究報道顯示,腎功能不全合并心力衰竭時預后較差,而且對心力衰竭治療的敏感性降低〔9〕。因此,對于內科危重癥患者應嚴密監測患者腎功能,預防心力衰竭的發生。
患者發生呼吸衰竭時,機體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使心臟做功增加,而心肌細胞對缺血缺氧較敏感,在缺氧時可引起心肌細胞損傷甚至壞死,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引起心力衰竭〔3〕。對于左心室射血分數正常的患者也應引起高度警惕,應及時判斷是否發生心力衰竭,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綜上,內科危重癥患者心力衰竭率較高,而且發生心力衰竭后,預后較差,而年齡,基礎心臟疾病,DM及腎功能不全等是引起內科危重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險因素,臨床上在救治危重癥患者時,應注意積極治療相關基礎疾病,并監測相關指標,加強氧氣吸入,以降低心力衰竭的發生率,提高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1 許鎖春,閆 煬,耿希剛,等.急診外科手術治療危重心瓣膜病192例〔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9;16(4):312-4.
2 郝培遠,宋旭東,陳愛華,等.危重心衰稀釋性低鈉血癥的機制及治療策略〔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2;21(1):97-100.
3 Pecchia L,Melillo P,Sansone M,et al.Discrimination power of short-term heart rate variability measures for CHF assessment〔J〕.IEEE Transactions Inform Technol Biomed,2011;15(1):40-6.
4 王 芬,耿 榮.腦利鈉肽對小兒心力衰竭的臨床診斷價值〔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0;4(2):177-81.
5 陳新芝,張愛梅.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的急救護理分析〔J〕.吉林醫學,2011;32(36):7851.
6 李作成.注射用磷酸肌酸鈉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6):2371-2.
7 游潔蕓,楊承健.炎癥細胞因子與心力衰竭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9):2552-4.
8 丁洪濤,周 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促炎因子與抗炎因子的動態變化與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4):4749-50.
9 黃宏琳,金凌暉.兒科重癥監護病房危重先天性心臟病87例術前保守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20):1901-2.
R541.16
A
〕 1005-9202(2012)22-502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2.089
楊 英(1968-),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危重癥搶救研究。
〔2011-10-27收稿 2012-03-11修回〕
(編輯 趙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