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霞,任伯緒
(長江大學醫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龔 蘭,張 強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超聲科,湖北 荊州 434020 )
家兔脂肪肝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動力學實驗研究
李明霞,任伯緒
(長江大學醫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龔 蘭,張 強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超聲科,湖北 荊州 434020 )
目的:建立不同程度家兔脂肪肝模型,利用彩色多普勒來觀測其血流動力學改變,并進一步通過病理認證,以此來探討血流動力學改變與脂肪肝程度的關系。方法:選用32只新西蘭家兔,隨機分為對照組(n=8)和模型組(3個組,每組n=8),采用高脂高糖飼料建立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分別于4、6、8周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和病理檢查。結果:隨著脂肪肝病變的發展,門靜脈內徑逐漸增寬,血流速度逐漸減慢;肝靜脈內徑逐漸變窄,血流速度逐漸減慢;肝動脈管徑逐漸增寬,峰速逐漸減慢,阻力指數逐漸減低,加速時間逐漸延長。結論:肝臟血流動力學變化對脂肪肝有較好的診斷價值。
彩色多普勒超聲;脂肪肝;血流動力學
脂肪肝是由于肝細胞內脂肪微滴堆積所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其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脂肪肝是一種可逆的病理改變,如果早期診治,可使病情好轉,但繼續發展可最終導致肝硬化[1],早期準確的定量診斷對于臨床治療和療效的監測有著重要意義。目前細針肝穿刺活檢是判斷脂肪肝程度及定量分析的金標準,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由于它的創傷性及可能引發的并發癥,少有脂肪肝患者愿意為確診脂肪肝程度而采用細針肝穿刺活檢術。正因為如此,利用彩色多普勒技術探討脂肪肝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及與脂肪肝程度的關系有較多報道[2-3],但多缺乏病理對照研究。我們首先建立家兔脂肪肝模型,利用彩色多普勒來觀測其血流動力學改變,并進一步通過病理認證,以探討肝血流動力學改變與脂肪肝程度的相關研究,為超聲科醫生早期診斷脂肪肝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標準。
選用湖北省實驗動物研究中心提供的新西蘭家兔32只,隨機分成4組,對照組及實驗1、2、3組,每組8只,對照組普通飼料喂養8周,實驗1、2、3組通過高脂高糖喂養(普通飼料基礎上加2%膽固醇、5%蔗糖、10%豬油[4]),分別喂養4、6、8周,建立脂肪肝模型。采用GE Vivid7.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分別于第4、6、8周進行超聲檢查,檢查前實驗動物空腹8~12h,用20%烏拉坦(氨基甲酸乙酯)5ml/kg耳緣靜脈注射麻醉,麻醉后胸腹部脫毛。平臥位,先常規B超檢查肝臟二維圖像,觀察肝臟大小、形態及內部回聲,再測量門靜脈主干內徑(DPV),時間平均流速(TMFV);測量肝右靜脈內徑(DRHV)、最大流速并觀察其頻譜形態;測量肝動脈內徑(DHA)、收縮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數(RI)、血流頻譜加速度時間(AT)。肝右靜脈測量取樣容積置于距下腔靜脈匯入口1cm處,肝動脈測量取肝固有動脈處。保持聲束方向與血流的夾角在60°范圍內,于平靜呼吸末采集血流信號,取樣容積大小接近管腔內徑,獲取清晰的血流頻譜后,選取連續3個心動周期使用自動計算功能得到以上測量值。超聲檢查結束后處死實驗家兔,開腹取出肝臟,送病檢。
2.1各組間門靜脈及血流速度比較
正常對照組與輕度脂肪肝組門靜脈內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脂肪肝組與中度脂肪肝組門靜脈內徑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正常對照組與輕度脂肪肝組門靜脈血流速度差異無統計學(P>0.05),其余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P<0.01)。見表1。
2.2各組間肝右靜脈內徑及血流速度比較
正常對照組與輕度脂肪肝組肝右靜脈管徑差異無統計學(P>0.05),其余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對照組與輕度脂肪肝組肝右靜脈血流速度差異無統計學(P>0.05),其余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各組間肝動脈內徑、肝動脈峰速、肝動脈阻力指數及肝動脈加速時間比較
正常對照組與輕度脂肪肝組肝動脈管徑、中度脂肪肝組與重度脂肪肝組肝動脈管徑差異無統計學(P>0.05),其余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度脂肪肝組與重度脂肪肝組肝動脈峰速差異無統計學(P>0.05),其余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脂肪肝組與中度脂肪肝組肝動脈RI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P<0.01)。正常對照組與輕度脂肪肝組肝動脈加速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脂肪肝組與中度脂肪肝組肝動脈加速時間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1 各組間門靜脈、肝右靜脈的內徑及血流速度比較
注:28只家兔完成實驗,實驗中因腹瀉死亡4只。

表2 各組間肝動脈內徑、峰速、阻力指數及加速時間比較
注:28只家兔完成實驗,實驗中因腹瀉死亡4只。
2.4病理組織切片表現

圖1 對照組 (HE,×400) 圖2 輕度脂肪肝組 (HE,×400) 圖3 中度脂肪肝組 (HE,×400) 圖4 重度脂肪肝組 (HE,×400)
B超檢查經濟、迅速、無創傷,成為脂肪肝首選檢查方法。但B超診斷脂肪肝及其分度均是根據肝臟組織的近遠場回聲強度及肝內管道結構是清晰程度劃分,而與肝臟的血流動力學改變關系卻不甚清楚[5]。本實驗結果表明脂肪肝及其嚴重程度與肝臟血流動力學改變有密切關系。
隨著肝內脂肪蓄積過多,肝內病理結構發生改變,肝血流動力學也相應的發生改變。門靜脈是肝主要的入肝血管,肝臟的血液75%是由門靜脈提供。本實驗結果顯示,隨著脂肪肝病變的發展,門靜脈內徑逐漸增寬,血流速度逐漸減慢。除正常組與輕度組比較,輕度組與中度組比較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原因可能是肝細胞廣泛脂肪浸潤,使肝細胞腫脹,肝竇嚴重受壓,入肝血流受阻從而導致門靜脈內壓力增高,引起門靜脈內徑逐漸增寬,血流速度進行性減慢。
肝靜脈為肝臟的出肝血管,分為肝左、肝中、肝右三支,最后匯入下腔靜脈。本實驗選取肝右靜脈,檢測其內徑及血流速度,結果顯示隨著脂肪肝病變程度的發展,肝靜脈內徑逐漸變窄,血流速度逐漸減慢。且除正常級與輕度脂肪肝組比較發現肝右靜脈管徑與血流速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余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可見隨著脂肪肝病變程度的發展,肝靜脈也受壓,使肝靜脈變細變窄,肝內纖維結締組織增生使肝靜脈的順應性降低,所以肝靜脈的血流速度也減慢。
肝臟為雙重血供器官,除75%來自于門靜脈外,還有大約25%的血供來自于肝動脈。本實驗測量了肝動脈的內徑、峰速、阻力指數及加速時間,結果顯示隨著脂肪肝病變程度的發展,肝動脈管徑逐漸增寬,峰速逐漸減慢,阻力指數逐漸減小,加速時間逐漸延長。隨著肝細胞脂肪變性的加重,肝竇受壓時門靜脈及肝動脈均受壓,肝動脈的管徑也增寬,血流受阻速度也減慢。但可能通過某些調節機制使舒張末期血流速度增高,從而使阻力指數降低。這樣就可以增加肝動脈的血流量來代償門靜脈血流量減少所致的肝臟總血量的減少。加速時間是肝動脈血流頻譜收縮期的起點至峰點加速度的時間,此時間延長的意義目前還不太清楚。
本實驗較好的復制了高脂高糖飼料喂養建立脂肪肝動物模型,實驗結果表明脂肪肝病變的嚴重程度與肝臟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可通過檢測肝臟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并結合其他的檢查來提高診斷脂肪肝的準確性,并可進一步判斷病變的程度。
[1]Harrison S A,Kadakia S,Lang K A,et al.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what we know in the new millennium [J]. Am Gastroenterol,2002,97:2714-2724.
[2]Besir E, Ali T, Ramazan B, et al.Portal vein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Tohoku J Exp Med,2008,215:89-93.
[3]李陶,史洪濤,熊秀琴,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靜脈血流多普勒頻譜形態的觀測[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6,22(2):266-268.
[4]Seifalian A M, EI-Desoky A, Davidson B R.Hepatic indocyanine green uptake and excretion in a rabbit model of steatosis [J].Eur Surg Res,2001,33(3):193-201.
[5]Ernesto R V, Rafael F, Manuel M L, et al.Imaging techniques for assessing hepatic fat content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Annals of Hepatology,2008,7(3):212-220.
[編輯]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0.002
2012-09-10
李明霞(1975-),女,湖北京山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超聲診斷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R445.1;R589.2
A
1673-1409(2012)10-R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