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從海
(公安縣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 湖北 公安 434300)
新生兒窒息28例血氣分析
唐從海
(公安縣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 湖北 公安 434300)
目的:分析新生兒窒息后血氣的變化。方法:對28例窒息新生兒采用美國i-STAT血氣分析儀測定動脈血氣變化。結果:重度窒息組的pH值、BE值均明顯低于輕度窒息組,PaCO2高于輕度窒息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新生兒窒息時應及時監測血氣變化,有助于了解病情變化,指導治療。
新生兒; 窒息; 血氣分析
新生兒窒息是指由產前、產時或產后的各種病因導致不能建立規律的呼吸,而導致低氧血癥和混合性酸中毒,是新生兒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應及時處理,避免此種危險性的發生。血氣分析能反應新生兒呼吸和代謝功能,其結果對疾病的治療起著直接導向的作用。現將我院新生兒科2009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窒息新生兒血氣結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對象
28例病例來自2009年6月至2012年2月出生時窒息的新生兒,均符合新生兒窒息診斷標準[1]。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早產兒10例,足月兒18例。輕度窒息16例,重度窒息12例。
1.2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未做治療前,立即采用橈動脈血1.0~2.0ml,并立即封閉針頭送檢。采用美國i-STAT血氣分析儀,在抽取動脈血后5min內檢測血氣分析。
1.3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
2.1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兒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28例中,其中pH<7.10占1例,給予對癥處理,并立即轉上級醫院救治,余27例在本院治愈出院。重度窒息組PaCO2比輕度窒息組明顯增高,pH值、BE負值明顯低于輕度窒息組,見表1。

表1 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兒血氣變化比較
2.2酸堿平衡紊亂
本組患兒多合并酸堿平衡紊亂,其中代謝性酸中毒8例,占28.6%,代謝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堿中毒6例,占21.4%;代謝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堿中毒5例,占17.9%,呼吸性堿中毒2例,占7.1%;呼吸性酸中毒4例,占14.3%;正常的酸堿平衡僅3例,占10.7%。
新生兒窒息患兒缺氧缺血,細胞內氧化代謝障礙,無氧酵解加強,產生大量乳酸丙酮酸等代謝產物,導致代謝性酸中毒,故以代謝中毒最多見。出生時窒息的新生兒均有不同程度的氣道梗阻現象,由于肺泡通氣降低,導致PaCO2增加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堿中毒是由于缺氧及腦水腫后呼吸中樞受到酸性代謝產物的刺激,使呼吸加深加快,使CO2呼出過多,故PaCO2降低。重度窒息組BE負值明顯增大,考慮是由于代謝性酸中毒所致。對于代謝性酸中毒,不能盲目給予NaHCO3的緩沖作用,而掩蓋了乳酸積聚等病理狀態[2]。本組結果說明,重度窒息患兒存在其微循環障礙更明顯,經改善循環、補液、給氧、增加腎血流量等措施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文獻報道,動脈血氣pH<6.9的新生兒,其預后較差,病死率較高[3]。因此及時作血氣分析,可對窒息后酸堿失衡的正確處理起指導作用。對呼吸性酸堿失衡,首先治療原發病,保持呼吸道通暢是維持血液pH值正常的重要途徑。必要時給予機械通氣治療,如上呼吸機輔助通氣,可根據血氣分析調整參數。
新生兒窒息應早期監測血氣分析,有助于判斷病情輕重及代謝性紊亂類型,并可指導臨床進行正確的治療,降低新生兒的病死率、致死率。因此,對窒息新生兒應常規進行血氣分析,值得臨床推廣。
[1]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22-225.
[2]韓玉昆,許植之,虞人杰.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77.
[3]盧銀紅.新生兒窒息對多種指標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06,13(5):725-726.
[編輯] 何 勇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0.008
2012-09-17
唐從海(1963-),男,湖北荊州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兒科臨床工作。
R722.12
A
1673-1409(2012)10-R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