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蓮,朱李超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水產品出口對湖北經濟增長的影響
吳雪蓮,朱李超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在水產品出口對經濟增長的經濟學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線性模型定量分析水產品出口對湖北省GDP的影響,并通過相關檢驗得出:在假定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水產品出口每增加1%,湖北省GDP增加1.9%,說明湖北省水產品出口與省內GDP存在正相關關系。并由此從政府、水產品企業和水產品行業協會角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水產品出口;經濟增長;湖北省
改革開放以來,湖北省淡水水產品產量連續16年名列全國第一,出口量逐年增加,水產業已成為湖北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但是,在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遇到許多新問題。如湖北省水產品產量雖大但產值低;水產品生產結構單一,規模過小,并且其出口還受到不同國家不同程度的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因而始終不能使湖北省從水產品出口大省轉變為水產品出口強省。為此,本研究在分析湖北省水產品出口現狀的基礎上,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了水產品的出口對湖北經濟的影響,并由此提出了加強水產品出口、促進湖北經濟增長的對策。
當今世界各國的經濟均屬不同程度的開放經濟,即與外國有貿易往來或其他經濟往來的經濟。在開放經濟中,一國均衡的國民收入不僅取決于國內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還取決于凈出口。地方經濟也是如此,其均衡國內生產總值取決于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即:
GDP=C+I+G+X-M
(1)
而C=α+βYd,Yd=Y-T+Tr,M=m0+γY
則GDP=(α+I+G-βt+βTr+X-M)/(1-β+γ)
(2)
式中,GDP—國內生產總值,C—消費,I—投資,X—出口,M—進口,α-自發性消費,β—邊際消費傾向,Yd—可支配收入,T—稅收,Tr—政府轉移支付,m0—自發性進口,γ—邊際進口傾向。

圖1 出口增加對AD-AS關系的影響
由(2)式可知,如果出口增加ΔX,GDP在出口乘數的作用下會成倍地發生變動,在利率與GDP的坐標中,投資等于儲蓄的點軌跡—IS曲線向右上方平移1/(1-β+γ)*ΔX個單位,將導致總需求增加,總需求曲線(AD1)向右平移(AD2),在總供給(AS)不變的情況下,均衡點由(E1)變動到(E2),均衡GDP由(Y1)增加到(Y2),物價由(P1)上漲到(P2) ,如圖1所示。作為出口的一部分,水產品出口與GDP也是同方向變動的,因此,湖北水產品出口增加,湖北省GDP也會增加。所以對于湖北經濟來講,水產品的出口可以帶動湖北經濟的增長,政府可以采取擴大水產品出口的擴張財政政策增加GDP。
2002年以前,湖北水產品出口量一直在千噸以下徘徊。2003年,水產品出口量首次突破千噸,達1132 余噸。此后,水產品出口每年都以較大幅度增長,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07 年出口量達到1693噸,比上年增加了14.6%;2009年水產品出口達到2312噸,比上年增加19.4%;首次排名內陸省份水產品出口第一名。2008年湖北水產品創匯2.6 億美元(含轉口貿易),增長4%,2009年出口產品總額達到99.784億美元,2010年更是達到144.4166億美元,湖北繼續名列內陸省份出口第一[1]。
我國加入WTO后,隨著水產品出口的增長,湖北經濟呈持續顯著的上漲,2001年湖北省GDP為468.8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5%;2002年湖北省GDP為508.97億美元,同比增長8.6%;2003年湖北省GDP為574.4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9%;2004年湖北省GDP為680.59,同比增長了18.4%;2005年湖北省GDP達816.61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19.99%;2006年湖北省GDP為975.51,比上年增加了19.5%;2010年省內GDP更是達到2403.60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6.6%[2]。
水產品出口帶動湖北經濟的增長,但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多大尚需進一步分析,本研究采用線性回歸法對水產品出口與湖北省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2.1 數據來源
從湖北水產局、《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湖北統計年鑒》獲取2000~2010年數據,選取湖北省水產品出口額(X)和湖北省內生產總值(GDP)2個指標,對其數據進行統計和整理。
2.2 建立模型
由于GDP隨X的變化并非線性,但從lnX與lnGDP的散點圖可知,兩者大致呈現出線性關系。據此,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lnGDP=β1+β2·lnX+μ。
運用Eviews6.0 軟件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可得模型估計的結果為:
lnGDP=6.923351+1.916129×lnX
(99.36578) (7.86042)
R2= 0.873F=61.786
2.3 模型的檢驗
2.3.1 統計檢驗
R2為可決系數,R2=0.873>0.85表明模型對因變量擬合較好,方程括號中的值為對應變量的t統計量,表示解釋變量對因變量在經濟上的解釋能力,F為方程的顯著性檢驗值,當置信度α=0.05時,t>1.796,能通過檢驗。
2.3.2 平整性檢驗

表1 lnGDP和lnX的平穩性檢驗結果
為了得到變量間的長期均衡關系,要檢驗變量的平穩性。檢驗的方法是單位根檢驗中的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 Test)方法。檢驗時,先根據其基本時序圖確定截距項和時間趨勢項是否存在,也就是確定ADF檢驗的基本形式,再根據赤池信息量準則(AIC)確定滯后階數,最后根據ADF統計量判斷是否平穩。ADF檢驗的判斷準則是:如果ADF統計量的絕對值大于臨界值的絕對值,則該變量平穩;反之則為不平穩。本研究選用ADF方法,檢驗結果如表2。
由表2可知:變量lnGDP和lnX在5%的顯著水平下不能拒絕原假設,即存在單位根的結論,都屬于非平穩時間序列,為了避免出現偽回歸現象,須進一步進行協整檢驗。
2.3.3 協整性檢驗
協整檢驗的前提是2個變量都是單整變量,且它們的單整階相同。當2個變量協整時,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反之,若2個變量不是協整的,則它們之間就不存在一個長期穩定的關

表2 lnGDP和lnX的協整性檢驗結果
系。本研究采用EG(Engle-Granger)兩步法對其進行協整性檢驗,即對lnGDP和lnX回歸的殘差序列e進行單位根檢驗,其絕對值大于臨界值,即表明序列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模型有效,協整檢驗結果如表2。
檢驗結果顯示:殘差序列e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接受不存在單位根的結論,因此可以確定殘差平穩序列,lnGDP和lnX存在協整關系,即水產品出口與湖北省國內生產總值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2.4 結果分析
上述檢驗結果顯示,湖北省水產品出口對湖北省GDP有顯著影響,在假定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水產品出口額每增加1%,省內GDP增加1.9%,說明湖北省水產品出口與省內GDP存在正相關關系。
3.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改善水產品生產環境
(1)落實技術法規標準,完善國際化進程 在深入研究各種進出口國際標準以及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法規與標準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我國自身情況的技術標準。在原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快我國技術法規和標準的國際化進程。積極進行農副產品綠色標準化、制度化建設,用先進的標準和嚴格的制度來促進農副產品質量的全面提升。政府應加強與歐盟、日本、韓國等相關方面的合作,建立農副產品與工業品技術性貿易壁壘事先通報機制,以便事先知情并及時做出調整。
(2)進行漁業技術創新,加強技術推廣 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科研投入,培養高素質的水產科研人才隊伍,鼓勵技術創新,開發新品種和先進的加工方法。開展漁民實用技術培訓是提高漁民素質,培養造就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漁民,增加漁民收入、實現漁民致富必由之路。漁民技術培訓要與綜合素質培訓相結合,與漁民需要相結合,要堅持多層次、多形式。在魚塘積聚的村莊應該多次對漁民進行集中技術培訓、漁業科技入戶、“百日科技服務活動”、發放技術資料等多種漁業實用技術培訓活動。開展以培育新型農民、發展農村經濟、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城鄉一體化為主要內容的專業技術人員進村活動,應當幫助湖北省重要漁業生產基地的養殖戶,定期進行培訓,制定一套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水產品養殖技術;還可以聘請專業的技術人才,主持舉辦池塘養魚、網箱養魚、扇貝養殖等新品種的養殖技術,加強魚病防治等水產技術的培訓,并通過這些培訓指導,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有頭腦、信息靈、掌握一技之長的“土專家”,大大提高漁民的養殖技術,培育更多優良品種,從而更好的促進湖北省水產品的出口。
3.2 提高水產品企業生產質量,建立良好的水產品牌
(1)建立標準的生產管理體系,順應世界綠色消費潮流 要在現有水產品養殖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企業規模和組織化程度,重點建立一批規?;炠|化的大宗出口水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從源頭上保證產品質量。與此同時企業應提高管理水平,按現代企業要求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現代化和制度化管理,對產品的加工環節要嚴格把關,對備案基地(漁戶)也要實施有效管理,確?;厥褂眠`禁獸藥、農藥和添加劑,按規定使用限用藥物。企業要加強水產品加工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的生產技術及工藝,完善產品的質量檢測手段;同時應盡可能采用先進技術生產,要創造條件建立實力雄厚的科研技術隊伍,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水產品生產管理體系[3]。
(2)及時收集相關信息,建立壁壘數據庫 建立完善應對國外技術壁壘長效機制。成立技術專家組,及時收集研究國際貿易中的情況變化和技術壁壘等信息,做到信息早掌握、問題早發現、措施早制定。政府有關部門要圍繞湖北水產品出口受阻的重點對象,建立專門的水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數據庫。跟蹤調研內容要盡量全面、動態,將可能影響湖北水產品出口的相關規定分類列明,方便企業查詢。要重點關注湖北水產品出口大企業,積極主動地向企業提供服務。此外,要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工作,搞好水產信息的收集和發布工作,建立水產品出口信息發布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及時向水產企業傳遞國外有關水產品的市場信息,幫助水產企業建立健全信息接收網絡,為水產企業提供準確及時周到的咨詢服務。
3.3 加強水產品行業協會的協調作用,協助企業積極應對
漁業協會在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授權下,開展漁業生產和經營過程的管理。主要通過政府部門認可的計劃來實現,建立以漁民為主的管理組織,客服原有漁業合作組織的單一經濟功能的缺陷,使漁業協會成為一個以專業為中心,管理覆蓋整個漁業生產經營環節,政府和漁民的管理與服務并重的民間組織。漁業協會的工作職能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以經濟利益為目的,是一個既服從國家指導和監督,又代表漁民利益的經濟組織。在企業遇到貿易摩擦時,更多的是要借助行業協會的力量,幫助企業積極應對,在行業內采取統一行動,利用國際貿易規則和爭端解決機制,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4]。
[1]農業部漁業局.中國漁業統計年鑒·2010[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91-93.
[2]湖北省統計局.湖北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37.
[3]袁文芳.發展湖北省水產加工業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水產,2001,(7):19-20.
[4]王文彬.湖北漁業邁上品牌發展之路[J].漁業致富指南,2008,(11):5-7.
2012-09-20
吳雪蓮(1982-),女,四川仁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理論與政策。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10.012
F326.4
A
1673-1409(2012)10-S0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