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艷珍
護理干預對外科手術后疼痛的影響研究
歐艷珍
目的 研究護理干預對外科手術后疼痛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166例外科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83例患者采用護理干預,對照組83例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鎮(zhèn)痛藥物應用及術后疼痛情況。結果 觀察組輕度疼痛42例,占50.6%,中度疼痛33例,占39.76%,重度疼痛8例,占9.64%;對照組輕度疼痛25例,占30.12%,中度疼痛42例,占50.6%,重度疼痛16例,占19.2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鎮(zhèn)痛藥物應用率為49.40%(41/83),對照組鎮(zhèn)痛藥物應用率為69.88%(58/8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可明顯緩解外科手術患者的術后疼痛,使鎮(zhèn)痛藥物的用量減少。
護理干預;外科手術后疼痛;影響
本研究選擇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166例外科手術患者,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與護理干預,現報告如下。
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166例外科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83例患者采用護理干預,其中男48例,女35例,年齡19~76歲,平均年齡(48.5±29.5)歲;對照組83例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其中男47例,女36例,年齡20~74歲,平均年齡(47.5±27.5)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創(chuàng)傷程度、手術類別等各方面差異無顯著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本組83例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及各項基礎護理,常規(guī)健康指導。
1.2.2 觀察組護理方法 本組83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針對疼痛發(fā)生的高危因素,如性格、對疼痛的敏感度、心理狀態(tài)、注意力等進行干預。具體方法如下:首先術前心理護理干預,在術前由責任護士通過與患者的交流(1至2次),盡可能多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要特別說明患者所要進行的手術是安全的,從而在術前盡可能消除和減輕患者的緊張、焦慮和恐懼,建立護患間的相互信任關系,通過術前的交流與溝通,對患者的心理狀況及疼痛耐受力進行初步評估后,以確定手術后具體護理干預措施及鎮(zhèn)痛。其次,手術后疼痛護理干預,保持病房環(huán)境舒適、整潔和安靜,溫度、光線適宜,盡可能降低噪聲,手術后患者回到病房,要特別注意對傷口的觀察,觀察內容包括出血、有無感染、滲出等跡象,妥善固定引流管,指導并協助患者翻身,可根據患者膝下置軟枕,背部置靠墊使患者體位舒適,盡量減少翻身等活動,以減少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指導患者起床時采用側身位,以減輕肌肉張力,減輕疼痛。同時開展時間護理,盡量將護理與治療集中在同一時間段進行,保證患者有充足的休息與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減輕術后疼痛。在患者充分休息的基礎上指導患者學習一些減輕和預防疼痛的技巧,包括深呼吸、采用視覺分散法分散患者注意力,還可播放音樂、電視等。
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從0~10分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標準是輕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輕度疼痛<3分;中度疼痛3~7分;重度疼痛>7分,由患者根據身體疼痛情況進行選擇。
數據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且進行t檢驗,以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兩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疼痛評價顯示,觀察組輕度疼痛42例,占50.6%,中度疼痛33例,占39.76%,重度疼痛8例,占9.64%;對照組輕度疼痛25例,占30.12%,中度疼痛42例,占50.6%,重度疼痛16例,占19.2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觀察組鎮(zhèn)痛藥物應用率為49.40%(41/83),對照組鎮(zhèn)痛藥物應用率為69.88%(58/8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疼痛情況比較(例,%)
疼痛是一種生理的本能反應,是指機體受到損傷時所引起的一系列情緒性不愉快的感覺和體驗[1],疼痛的出現往往伴著身體組織損傷,是一組復雜的病理、生理改變。也是全身性疾病的反映,外科手術后患者會出現疼痛,根據疼痛評分,疼痛可分為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與輕度疼痛,疼痛評分是根據患者的反應,患者的回應是唯一精確的標準,患者說痛就有疼痛。手術后的程度受以下幾方面的影響,首先是手術的創(chuàng)傷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各種引流管的刺激,同時影響疼痛程度的原因還與患者的性格、對疼痛的敏感度、心理狀態(tài)、注意力等主觀因素有密切關系,因此,針對患者的疼痛影響因素進行護理干預,對疼痛程度具有一定的影響,從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價結果顯示,觀察組輕度疼痛42例,占50.6%,中度疼痛33例,占39.76%,重度疼痛8例,占9.64%;對照組輕度疼痛25例,占30.12%,中度疼痛42例,占50.6%,重度疼痛16例,占19.28%;觀察組鎮(zhèn)痛藥物應用率為49.40%(41/83),對照組鎮(zhèn)痛藥物應用率為69.88%(58/8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結果提示護理干預可明顯緩解外科手術患者的術后疼痛,使鎮(zhèn)痛藥物的用量減少。
綜上所述,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之所以能減輕疼痛,筆者認為主要是外科手術患者自身就帶有一定的負性情緒[2],因此,心理護理對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糾正負性情緒從而緩解疼痛,同時通過加強基礎護理,進行體位等方面的護理干預,也是減輕疼痛的重要護理措施之一。
[1]馬曉文.外科手術后疼痛護理.中國傷殘醫(yī)學,2008,16(2):107-108..
[2]關秀敏,韓海波,白穎,等.128例結腸癌、直腸癌手術患者的護理體會,吉林醫(yī)學,2004,25(3):32-33.
529800 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