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乙峰 高微
筆者自2011年4月至12月共診治134例中重度痤瘡,對其中88例患者采用紅藍光治療儀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按照痤瘡Pillsbury分類法進行分類[1],134例患者均符合Ⅱ~Ⅳ度痤瘡,即中重度痤瘡,年齡14~33歲,病程3個月至5年,皮損表現為淺在或深在的炎性丘疹、膿皰,囊腫伴有瘢痕。其中88例認同并接受紅藍光治療。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皮損類型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儀器參數 采用武漢亞格LED-IA型紅藍光治療儀,其中藍光波長 (417±10)nm,輸出功率100nW/cm2±20%;紅光波長為 (633 ±10)nm,輸出功率80nW/cm2±20%。
1.3 治療方法 治療前清潔面部皮膚,黑頭粉刺明顯者碘伏消毒后用無菌粉刺擠壓器清理面部粉刺。患者取平臥位,帶防護眼罩,紅藍光痤瘡治療儀照射治療單元置患者面部上方,光板距離皮膚表面4~10 cm,交替治療,每次20 min,2次/周,8次為1個療程。同時外搽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2次/日,5%過氧苯甲酰凝膠,每晚1次,口服丹參酮膠囊0.75 g,3次/日。對照組僅給予藥物治療,方法同治療組,兩組均治療4周后判定療效。
1.4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治療前、后炎性損害和非炎性損害皮損總數減少的百分數判定療效[2]。療效指數=(治療前皮損總數-治療后皮損總數)/治療前皮損總數×100%。痊愈為療效指數≥90%;顯效為療效指數≥60%;進步為療效指數≥20%;無效為療效指數<20%。有效率以痊愈加顯效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卡方計算器V1.61進行χ2檢驗。
治療結果見下表。兩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χ2=8.35,P<0.0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普遍認為,痤瘡是由于對雄性激素高反應引起的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導管阻塞、微粉刺形成,痤瘡丙酸桿菌(P.acne)繁殖增多感染,并介導抗原和趨化因素引起的炎癥反應等一系列復雜過程。痤瘡的常規治療以藥物為主,常見的如抗生素、性激素、維A酸類藥物等,但上述藥物服藥時間較長,對皮膚有刺激、光敏感等副作用大,停藥后皮疹容易復發。紅藍光照射治療為痤瘡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手段,國內外多位學者觀察證明該療法治療痤瘡治愈率高,療效確切[2]。本次觀察也體現了配合紅藍光照射治療比傳統藥物治療療效更好。首先毛囊皮脂腺單位中的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內源性卟啉,主要為糞卟啉Ⅲ聚集于細胞膜。糞卟啉主要吸收400 nm ~415 m的可見光,其吸收的最大峰值與藍光的光譜417 nm極為相配,可被藍光激活為高能量的不穩定卟啉,形成單態氧,后者與細胞膜上的化合物結合后損傷細胞膜從而導致細菌死亡。藍光還可通過影響痤瘡丙酸桿菌的跨膜離子流入和改變細胞內pH值來殺滅細菌。紅光對卟啉的作用較藍光弱,但其具有更強的組織穿透力,能刺激巨噬細胞和其他細胞的抗炎癥細胞因子,具有抗炎作用,還可以誘導新生膠原的表達,刺激活化細胞中的纖維母細胞產生生長因子,加速損傷組織的修復過程。由于能更深地穿透組織,紅光對深在性的損害療效較好。同時紅光可以減少與痤瘡有關的紅斑反應,減少瘢痕的形成[2]。
總之,利用紅藍光交替照射病損部位,可進一步提高中重度痤瘡的治愈率,使患者皮損部位的皮膚能夠得到更好的復原。該方法簡便易行,患者依從性好,無明顯副作用,對臨床工作幫助很大。
[1]趙辨.臨床皮膚病學.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35-938.
[2]張英,楊莉,周金枝,等.紅藍光治療儀治療痤瘡療效觀察.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23,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