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英
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對48例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超聲診斷的分析,從二維聲像圖特征及腺體內血流分布、心率、甲狀腺上動脈各項血流參數及T3、T4進行對比分析,以探討超聲技術對甲亢的診斷,病情評估及療效判斷等方面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甲亢患者48例,其中男18例,女30例,年齡18~59歲。病史1個月至1年。其中20例回聲有結節感,回聲不均勻。10例有實性及囊實性結節。18例回聲略低,尚均勻。32例血流豐富,14例血流較豐富。2例血流不豐富;正常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齡18~55歲。二者年齡及性別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美國GE公司LOGIQS6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12.0 MHZ。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頸部。先用二維超聲檢查甲狀腺大小、形態和內部結構回聲特點。然后用彩色多普勒(CDFI)觀察甲狀腺腺體內血流的多少及分布情況。利用頻譜多普勒觀察甲狀腺上動脈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數(RI)及心率(HR)。測量時聲速與血流方向之夾角<60°。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包進行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樣本均數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正常組與甲亢組甲狀腺大小測值比較,見表1。正常組與甲亢組甲狀腺上動脈血流Vmax、RI、HR及血清T3、T4測定比較,見表2。
表1 甲亢患者與正常人甲狀腺大小的比較(±s,cm)

表1 甲亢患者與正常人甲狀腺大小的比較(±s,cm)
分組 例數 左葉(cm)右葉(cm)長徑 左右徑 厚徑 長徑 左右徑 厚徑甲亢組 48 6.35±0.17 3.05±0.08 2.34±0.04 6.12±0.16 2.98±0.09 2.29±0.06對照組 30 4.15±0.05 2.16±0.03 1.45±0.05 4.13±0.07 2.18±0.04 1.57±0.5
表2 各組甲狀腺上動脈血流參數、心率及T3T4測定比較(±s,cm)

表2 各組甲狀腺上動脈血流參數、心率及T3T4測定比較(±s,cm)
分組 例數 Vmax(m/s)RI HR T3 T4甲亢組 48 82.6±1.85 0.54±0.04 101.22±17.80 2.77±8.25 8±135對照組 30 28±1.53 0.68±0.06 72.65±8.09 0.75±2.31 135±251
正常甲狀腺超聲表現:甲狀腺兩葉對稱,包膜光滑,腺體內為均勻細小的中等點狀回聲,彩色多普勒顯示腺體內見少量星點狀血流信號。甲狀腺上動脈可探及低速血流信號,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在26~40 cm/s,測心率大部分 <85次/min。
甲亢超聲表現:可見整個甲狀腺普遍腫大(包括峽部)。兩葉對稱性均勻性增大。如表1,甲亢組甲狀腺左右徑、上下徑、前后徑均較正常組明顯增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邊緣多規則,內部回聲為分布均勻或不均勻的低或略低回聲,少數可有結節,甲狀腺實質內血流信號極為豐富,可見許多散在點狀和分之狀搏動性彩色高速血流,呈“火海佂”,少數呈局限性分布,即“海島佂”。甲亢患者上動脈可探及高速低阻湍流樣頻譜,收縮期最大流速(Vmax)明顯升高,測值在50~90 cm/s甚至可達100 cm/s以上。表2結果顯示甲亢患者甲狀腺上動脈Vmax明顯高于正常人。(P<0.05),RI明顯低于正常人(P<0.05)。實驗室檢查 T3、T4明顯增高。心率(HR)明顯加快。且甲亢組甲狀腺上動脈Vmax與T3、T4及心率(HR)呈正相關(r=0.87,P <0.01)。
原發性甲亢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甲狀腺呈高功能狀態,引起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造成機體各系統興奮性增高,以代謝亢進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1]。
聲像圖:主要表現為甲狀腺各徑線測值較正常人明顯增大(P<0.01),與甲亢時甲狀腺彌漫性增大相符。李志艷等[2]發現甲亢患者的甲狀腺大部分呈不均勻低回聲改變。在該組病例中也發現,甲亢的甲狀腺大多數呈不均勻低回聲型。組織的超聲聲像表現是以病理為基礎的。甲亢時甲狀腺小葉間水腫及濾泡囊狀擴張,使其與密集的腺上皮聲阻抗差增大,加上聲能的折、散射增加,衰減增多,聲像圖表現低回聲呈低回聲類結節或片狀低回聲改變[3]。
甲狀腺正常血流量約100~50 ml/min,當甲亢時病理改變為腺體組織增生,血管增多,官腔擴張,血流量增加,流速加快,測CDFI示:呈典型甲狀腺“火海佂”,少數呈局限性分布,呈“海島佂”結果與之相符。但近年來,有資料表明,此征象在亞甲低患者也可存在,但臨床通過T3、T4、TSH、HR測定可以鑒別。
甲狀腺上動脈作為甲狀腺主要供應血管之一,其血流參數改變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甲狀腺功能改變。在甲亢組甲狀腺上動脈血流測值中,甲亢的峰值血流速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頻譜為低阻高速動脈湍流頻譜,峰值速度可>100 cm/s,心率加快,大部分>85次/min,其病理基礎為甲亢時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過多,當甲狀腺激素進入心肌細胞后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促進細胞內ATP分解,同時甲狀腺激素還可以使兒茶酚胺分解減少,因此交感-腎上腺系統對心臟作用加強,使心血管處于高動力狀態。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大,甲狀腺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大,甲狀腺上動脈的峰值血流速度加快[4]甲亢時血流速度的增加可隨T3、T4的升高而加快。治療后,甲狀腺體積縮小,甲狀腺上動脈Vmax降低,每博血流量減少,心率降至正常范圍。“火海佂”或“海島佂”消失,T3、T4降至正常。這說明甲狀腺上動脈Vmax與T3、T4的升降及心率呈正相關。
綜合對甲亢患者及正常人甲狀腺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特點分析并對甲狀腺上動脈各項血流參數及心率測量分析對比,可見彩超在甲亢診斷上具有較顯著的特征和客觀量化指標,可快速較準確地對甲亢進行診斷,并對甲亢患者的藥物療效、病程觀察以及手術時機的選擇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孫玉安.實用內分泌代謝疾病藥物治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99.
[2]李志艷,王坤儒,李德樹,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Grave疾病新認識.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1,17(3):181-183.
[3]許春梅,韋海明,等.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甲狀腺超聲表現與病理對照.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7,23(9):658-660.
[4]張灌生,丁燕,孫毅.甲狀腺上動脈峰值與心乘積診斷甲亢的探討.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3,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