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紅 邵紅 林永麗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重要表現,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第三界全國眼科學術會議制定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型標準,按眼底改變可分為六期,分屬兩大類。Ⅰ期:微血管瘤,出血;Ⅱ期:微血管瘤,出血并有硬性滲出;Ⅲ期:出現棉絮狀軟性滲出。以上3期(Ⅰ~Ⅲ)為背景性視網膜病變。Ⅳ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體出血;Ⅴ期:機化物增生;Ⅵ期:繼發性視網膜脫離,失明。以上Ⅳ~Ⅵ3期為增殖性視網膜病變(PDR)[1]。嚴格控制糖尿病是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基本措施。背景性視網膜病變一般應用活血化瘀中藥治療。對于進入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必須考慮局部治療,如激光治療、玻璃體切割術等。本報告旨在研究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金納多,5 ml:17.5 mg)對糖尿病背景性視網膜病變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26名2型糖尿病患者,均為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內分泌科住院的患者(全部觀察對象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和分型標準)。根據第三界全國眼科學術會議制定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型標準[2],臨床分期為背景性視網膜病變52眼,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Ⅰ期8眼,Ⅱ期10眼,Ⅲ期8眼;對照組Ⅰ期8眼,Ⅱ期12眼,Ⅲ期6眼。上述患者均無其他原因所致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視神經疾病及心腦血管、出血性疾病、肝腎功能減退等疾病,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程、血糖、血脂、血壓控制水平,經t檢驗和χ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保持血糖和血壓穩定,控制飲食、運動、保持原有降血糖藥物常規治療。治療組: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內靜脈點滴,1次/d,15 d為1療程,間隔15 d再進行下一個療程,共治療90 d。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均用國際標準對數視力表測視力,散瞳檢查眼底情況。
1.4 療效判定
1.4.1 視力 由國際標準對數視力表判斷。
顯效:視力提高≥4行,有效:視力提高≥2行,穩定:視力不變,加重:視力減退≥2行。
1.4.2 視網膜病變改善情況通過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視網膜微血管瘤、出血斑減少的數量及分期判斷。
顯效:視網膜微血管瘤、出血斑減少≥50%;有效:視網膜微血管瘤、出血斑減少在50%以內;穩定:視網膜微血管瘤、出血斑無減少,加重:視網膜微血管瘤、出血斑增多。
1.5 統計學方法 兩組間比較經t檢驗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s,n)

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s,n)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視力比較(例,%)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 s,n)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 s,n)
糖尿病并發癥是糖尿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血管病變則是多種并發癥的病理基礎[3]。糖尿病血管病變病變廣泛,發生發展迅速,各級血管均可累及。糖尿病的血管病變發生機制復雜,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如糖基化終產物(AGES)、血脂異常、氧化應激,單核吞噬細胞黏附增加等[4-6]。其中糖尿病AGES、氧化應激增強可能是引起和加速血管病變的關鍵因素之一。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重要表現,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幾年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上升,DR的發病率和致盲率逐漸增加,多數學者認為,山梨醇旁路代謝增強、血液流變學改變、凝血機制失調、血小板功能異常、紅細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糖化血紅蛋白含量增高導致組織缺氧等與微血管病變的發生、發展有關。血小板黏附,聚集于內皮損傷部位,釋放生長因子,促進平滑肌的增殖,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另一方面血小板的高黏附、高聚集狀態造成微循環淤滯,導致組織缺氧引起糖尿病的微血管病變,因此,早期有效抗血小板治療,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變的發生和發展,在糖尿病及其血管病變的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7]。
臨床實踐證明,單純控制血糖在延緩糖尿病血管病變的發生發展中,效果不是很顯著,而活血化瘀中藥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血管病變方面日益受到重視。
銀杏葉有廣泛生物活性,化學成分種類較多,但最主要是藥用價值成分萜類內酯和銀杏黃酮類。銀杏葉黃酮苷已被證實具有消除氧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等作用[8]。比利時研究者發現,銀杏葉提取物(GBE)功能類似人體分泌的抗氧化物SOD,提高SOD活性及清除自由基作用,對誘發的細胞膜脂質過氧化反應有抑制作用。作用強度隨提取物濃度增加而增加[9]。銀杏葉提取物黃酮苷能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等,可改善糖尿病患者氧自由基防御機能[10],銀杏內酯有高度專屬性天然PAF受體拮抗劑[11],其中銀杏內酯B作用最強,通過作用靶細胞膜上受體,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增加。銀杏葉提取物的藥理實驗還證實其具有以下作用:①對循環系統的調整作用:通過刺激兒茶酚胺的釋放和抑制講解,以及通過刺激前列環素和內皮舒張因子的生成而產生動脈舒張作用,共同保持動脈和靜脈血管的張力。②血流動力學改善作用:具有降低全血粘稠度,增進紅血球和白血球的可塑性,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③組織保護作用:增加缺血組織對氧及葡萄糖的供應量,增加某些神經遞質受體的數量,如毒蕈堿樣、去甲腎上腺素以及五羥色胺受體。本研究通過90 d的臨床觀察,在應用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治療的患者中,視網膜微血管瘤數目明顯減少,出血及滲出明顯吸收,視力明顯改善,證實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可改善眼底微循環,促進微血管瘤及出血的吸收,提示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對于治療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有良好的效果,在患者視力及眼底病變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而,在積極控制血糖、血脂的同時,運用銀杏葉提取物,能有效減弱或延緩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展。
[1]馬驥.內科學.第6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95.
[2]第三屆全國眼科學術會議.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期標準.中華眼科雜志,1985,21(21):113.
[3]田紅梅.2型糖球病合并高血壓與血管病變的關系.中國當代醫藥,2009,16(25):13-14.
[4]Chaudhuri A.Vascular reactivity in diabetes mellitus.Curr Diab REP,2002,2(4):305-10.
[5]Calles-Escandon J,Cipolla M.Diabetes and endothelial dusfunction:a clinical perspective.Endor Rev,2001;22(1)36-52.
[6]West IC.Radical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diabetes.Diabetic Medicine,2000,17(3):171-180.
[7]谷春芳,李文肖.糖尿病血管病變與血小板功能的研究現狀.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3):295-296.
[8]謝明智,劉海帆,張凌云,等.實驗性肥胖及糖尿病大鼠模型.藥學學報,1985,20(11):801-804.
[9]何正顯.信玉瓊.銀杏葉的化學成分及抗自由基作用探討.山西中醫,2003,19(1):46-47.
[10]林寧,李建衛.銀杏葉片對糖尿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6,16(4):25.
[11]李艷,戚好文,張力江,等.銀杏葉提取物對哮喘小鼠氣道重塑的影響及機制.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7,28(21):1954-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