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
目前在我國,高血壓的發病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在老年人群中更容易發生。根據文獻記載,在所有高血壓的病患中老年人發病占了18.8%[1]。為了能夠更有效的控制血壓,改善代謝紊亂預防各臟器的不良重塑是治療高血壓病的關鍵。本研究通過我院治療高血壓病的過程中對于抗高血壓藥物的臨床使用效果進行分析尋找規律和對于未來用藥趨勢的前沿性預測,具有指導作用。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系統性的回顧分析了我院從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間所開的門診處方中有抗血壓藥895張。處方中的病患對象男679例,女216例,年齡35~82歲,平均(50.25±2.3)歲。具有飲酒史者729例,吸煙史者614例,按照高血壓的分期,Ⅰ期,368例,Ⅱ期為422例,Ⅲ期為105例,有140例患者具有糖尿病史。病程為4~13年,平均病程為 7.3 年,患者平均血壓為 23.7/12.6kPa。
1.2 DDD、DUI和DDDs的確定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于藥物的使用要就小組的限定日劑量(DDD)的建議將所有的抗血壓藥物的名稱,劑量和用法進行記錄。用藥頻度(DDDs)=用藥量/限定日用量。藥物利用指數(DUI)=用藥頻度/實際用藥天數。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統計數據用Excel軟件進行處理。
2.1 各年齡層患病記錄統計 40歲以下,105例(11.73%);40~50歲,235例(26.26%);50~60歲,374例(41.79%);60~70歲,112 例(12.51%);70歲以上,69例(7.71%)。
2.2 聯合用藥情況 在研究中發現,所有抗血壓處方中屬于單用為455例,占 50.84%,雙聯為243例,占27.15,三聯以及三聯以上197占22.01%。
2.3 DDD、DUI和 DDD 值,見表1。

表1 抗高血壓藥物統計匯總
2.4 初始用藥或聯合用藥不匹配情況,見表2。

表2 初始用藥或聯合用藥不匹配情況表(例,%)
高血壓是由于血流動力學異常而產生的疾病,在治療上所要遵循的原則是針對不同的病患采用不同的治療藥物,堅持個例治療為主[2]。一般所采用的藥物順序為1.利尿劑,2.β 受體阻滯劑 3.ACEI 4.α 受體阻滯劑 5.鈣拮抗劑[3]。單一用藥的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時才可以選擇使用聯合用藥的方式。在本研究中單一用藥所占的比重最多為50.78%,其次是雙聯27.15,和三聯以及三聯以上22.01%。
從研究中我們發現,DDDs的數值與DDD無關,也不會因為DDD和DUI的不同而發生改變,具有一定的參照性。而鈣通道阻滯劑適合用于老年人收縮期高血壓。作為第一線的抗高血壓藥物。其降血壓效果明顯并且具有抗心肌肥厚和抗血栓等療效,在臨床實踐中被廣泛的運用。常見的鈣通道阻滯劑有氨氯地平、尼可地爾和非洛地平。在我國的《高血壓防治指南》中長效鈣通道阻滯劑其降血壓的維持時間長對于心腦等供血臟器影響小,在治療高血壓病癥中當優先使用。而且從經濟角度上來看,尼群地平價格低廉對于冠狀動脈和缺血性心肌都有良好的保護作用,更適合于低收入人群得使用,在研究中發現尼群地平的DDDs排在第2位。
β受體阻滯劑在臨床上主要用藥為美托洛爾,其適用于年輕人群和中輕度高血壓癥病患[4]。對于治療腦卒中和心力衰竭等引起的高血壓并發癥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β受體阻滯劑也是高血壓合并主動脈夾層瘤病患的一線藥物[5]。在研究中,美托洛爾的用量最多。
ACEI對于缺血性心肌既有保護作用常用于治療心肌梗死與冠心病的治療中,由于ACEI的使用會引起高密度脂蛋白的增高,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下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和血糖的降低對于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的病癥相適用。特別是ACEI類中的卡托普利,性價比較高,在門診中常用于低收入人群中,在DDs排序中位列第三[6]。
綜上所述,我院在對于抗高血壓藥物的使用上基本符合現代用藥模式,從病患個體需求出發,通過個體針對性用藥,從用藥效果、安全性、有效性和經濟的原則出發,控制醫療費用,無濫用藥物的現象。表明了我院的醫護人員在使用用藥劑量上嚴格遵照用藥制度,做到了合理用藥的目的。
[1]趙俊東.抗高血壓藥在我院應用分析.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8,10(1):143.
[2]魏妙華,蘭海娟.2004年一2006年我院門診抗高血壓藥利用分析.海峽藥學,2008,20(1):90.
[3]馮建敏,王寶誠,孫鳳霞.我院抗高血壓藥物應用調查分析.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6,12(1):121.
[4]丁莉.2003年我院抗高血壓藥物利用分析.臨床醫藥實踐雜志,2004,13(9):698.
[5]林素珍,蘇悅興.我院2005年第三季度抗高血壓藥物利用分析.海峽藥學,2006,18(2):165.
[6]陳磊,齊荔紅,宋洪濤.2005~2006年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150例住院患者抗高血壓藥物利用分析.藥學服務與研究,2007,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