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瑜 徐 勇 聶宏偉 高麗雯 陳小民 喬 瑩
(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中國人群老年性癡呆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
宋 瑜 徐 勇 聶宏偉 高麗雯1陳小民1喬 瑩1
(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目的 綜合分析中國人群老年性癡呆(AD)干預措施的研究,為延緩AD病情提供依據。方法 收集1981~2010年公開發表的關于中國人群AD干預措施的研究,并用RevMan5.0軟件對這些文獻進行Meta分析。采用χ2值和P值分析各研究結果間的統計學異質性。選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合并效應量,并通過加權均數差(WMD)及其95%置信區間(CI)來衡量干預效果。結果 納入Meta分析的文獻共有12篇,累計干預人數348例,對照人數332例。AD干預效果(MMSE評分變化)合并效應量的WMD及其95%CI分別為:總干預2.57(2.08~3.06);康復訓練3.30(2.00~4.59);護理干預2.36(1.76~2.95)。結論 康復訓練與護理干預可改善認知功能,延緩AD病情的進展。
阿爾茨海默病;干預措施;Meta分析
在我國60歲以上人群中,老年性癡呆(AD)患病率約為11.6%〔1〕,并且隨著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AD作為老年期癡呆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必將成為一個重要的醫學和社會問題〔2〕。而目前對此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單個研究的樣本量有限,檢驗的統計學效力不高,Meta分析的優點就是通過增大樣本含量來增加結論的可信度,解決研究結果的不一致性,提高統計學效力。本文通過對已公開發表的關于中國人群AD的干預措施進行Meta分析,為治療該病,延緩病程提供參考依據。
1.1 資料來源 通過計算機文獻檢索中國期刊網、重慶維普VIP全文庫及Medline數據庫收集國內外1981年1月至2010年11月間公開發表的關于我國人群AD干預措施的文獻。中文檢索詞為老年癡呆、老年期癡呆、老年性癡呆、或AD,聯合關鍵詞/干預/康復訓練/護理。檢索Medline數據庫的主題詞為Alzheimer's disease,副主題詞為 Intervention/Rehabilitation/Nursing。
1.2 納入標準 1981年1月至2010年11月國內外公開發表的關于中國人群AD干預措施研究;研究方法為隨機對照研究;研究指標為MMSE評分量表;提供干預組和對照組的患者例數及各自MMSE評分的均數和標準差;暴露的定義基本相似;AD的診斷標準一致。
1.3 排除標準 對重復報告、質量差、報道信息太少及無法利用的文獻進行剔除。
1.4 數據提取 提取的數據包括作者、年份、干預組與對照組例數及干預組與對照組MMSE評分的均數和標準差。
1.5 文獻資料的質量評價 收集的文獻資料進行質量評價,主要圍繞文獻的原研究設計是否合理,主要特征定義(研究對象、處理因素、效應指標)是否明確,統計方法是否正確,偏倚控制是否得當等進行評價。收集文獻資料中的樣本量及研究效應,同時為了進行敏感性分析,本研究對納入的研究制定了質量評價標準,調查對象為輕、中度AD患者。
1.6 統計學分析 將數據輸入RevMan軟件,使用Review Manager 5.0軟件合并數據。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合并得出統計結果及圖表。計算包括所有研究在內的Meta分析結果,然后計算排除質量較低的研究后的Meta分析結果,根據兩者結果是否一致來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如果兩次結果不一致,則根據高質量研究的結果來解釋Meta分析的結果。
2.1 文獻質量評價 共檢索到56篇文章,根據文獻資料入選及排除標準,經篩選并納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獻共有12篇〔3~14〕,累計干預人數348例,對照人數332例。從研究結果看,AD干預取得較好效果。MMSE評分的合并效應量的加權均數差(WMD)和其95%置信區間(95%CI)分別為總干預2.57(2.08~3.06);康復訓練3.30(2.00~4.59);護理干預2.36(1.76~2.95)。表1顯示了12篇文章的基本情況。
2.2 總干預措施與AD關系的Meta分析森林圖共12個研究〔3~14〕評價了康復訓練和護理干預對AD的干預效果(MMSE評分變化),有干預人數348例和對照人數332例,結果顯示總干預措施與老年性癡呆的關聯指標WMD=2.57,WMD值的95%CI為(2.08~3.06),無異質性(I2=0%;P=0.72)。從綜合分析看總的干預對AD效果有差異(P<0.000 01),見圖1。2.3 康復訓練與AD關系的Meta分析森林圖共5個研究5,7,11,13,14評價了康復訓練對 AD的干預效果(MMSE評分變化),有干預人數115例和對照人數118例,結果顯示康復訓練與 AD的關聯指標 WMD=3.30,WMD值的 95%CI為(2.00~4.59),無異質性(I2=0%;P=0.88)。研究發現康復訓練在延緩AD人群病情,提高其生活質量方面有統計學意義(P <0.000 1),見圖2。

圖1 總干預對AD的影響

圖2 康復訓練對AD的影響

圖3 護理干預對AD的影響
2.4 護理干預與AD關系的Meta分析森林圖共5個研究3,9,10,11,12評價了護理干預對AD的干預效果(MMSE評分變化),有干預人數140例和對照人數141例,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對老年性癡呆的關聯指標WMD=2.36,WMD值的95%CI為(1.76~2.95),無異質性(I2=0%;P=0.62),研究表明護理干預對改善老年性癡呆人群智力、認知能力有統計學意義(P<0.000 01),見圖3。

表1 納入研究基本情況
Meta分析實質上就是匯總相同研究目的的多個研究結果,并分析評價其合并效應量的一系列過程,即提供一個量化的平均效果或聯系,并且在考慮資料一致性的前提下,應用Meta分析對全部資料進行統計合并,使研究效應能全面、量化地顯示,結論更全面、可靠,也更適合于人群總體。
現代康復訓練的目標著重在使傷患和殘疾人士改善功能,融入社會,提高生活質量。在眾多的康復訓練手段中,功能訓練處于首要和核心地位。主要包括體能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益智訓練,語言訓練以及記憶訓練等。改善個人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其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都離不開功能訓練〔15〕。Heyn等〔16〕對2 020例調查對象的研究發現,康復訓練有助于改善AD人群的認知功能,提高健康水平;Sitzer等〔17〕通過綜合分析認為,包括認知和記憶訓練在內的康復訓練在延緩AD患者的病情方面有促進作用。本研究也發現康復訓練在改善AD的智力、認知能力等方面有較好的效果。
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延緩AD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18〕。Gaugler等〔19〕對 AD 的家庭護理進行綜合分析認為,家庭護理有助于提高AD患者的生活質量,延緩病情;Street等〔20〕通過研究發現護理干預提高了病人的認知、智力等能力,取得較好效果。本研究經過綜合分析表明,在中國開展護理干預,對改善AD的智力、認知能力,延緩病情也是有效的。
但我們的研究還有幾個局限:Meta分析屬于描述性二次分析,存在混雜偏倚、文獻報道偏倚以及分析方法本身的一些缺點。本研究納入的文獻均為隨機對照研究,難以避免信息偏倚和選擇偏倚的影響,而且可能存在一定的發表偏倚;納入研究的例數偏少。評價阿爾茨海默病的干預效果還需要更多、更詳實的數據。本研究結果對治療AD,延緩病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對其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1 Dong MJ,Peng B,Lin XT,et al.The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1980-2004 studies〔J〕.Age and Ageing,2007;36:619-24.
2 王華麗,于 欣.中國阿爾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學現狀〔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6;5(6):358-60.
3 莫建娟.護理干預在老年癡呆病人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7):1068-9.
4 黃河浪,劉 杰,魯琴寶,等.城鄉養老機構輕、中型老年性癡呆綜合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4):1407-9.
5 劉艷萍,劉紅雅,周小萍.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性癡呆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南華大學學報,2010;38(4):588-90.
6 徐永能,盧少萍,張月華,等.護理干預對老年性癡呆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3):10-2.
7 劉曉琴,蒙張敏,吳琳娜.康復訓練在老年性癡呆中的應用及評估〔J〕. 華西醫學,2008;23(4):875-6.
8 關 青,王春艷,王利群,等.多重干預對早中期老年性癡呆患者綜合能力改善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7):1836-7.
9 譚曉雪,林春潔,招麗溫,等.早期家庭護理干預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2A):176-9.
10 沈珍華,張梅紅,楊 林.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J〕. 上海護理,2010;10(3):45-6.
11 徐東娥,魏麗娟,茅柳英,等.輕中度老年癡呆病人認知訓練效果觀察〔J〕. 護理研究,2008;22(2):332-5.
12 劉美娟,杜 寧,熊忠蓮.護理干預對老年性癡呆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中醫結合臨床,2008;8(1):77-80.
13 李玉梅,羅葉容,黃紹寬,等.老年性癡呆患者的行為康復訓練〔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3;18(10):678-80.
14 梅 嶸,李求兵.康復訓練對輕、中度老年性癡呆患者認知功能和ADL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0;25(8):797-8.
15 卓大宏.現代康復功能訓練的新概念與新技術〔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18(7):388-91.
16 Heyn P,Abreu BC,Ottenbacher KJ.The 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elderly person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a meta-analysis〔J〕.Arch Phy Med Rehabil,2004;85(10):1694-704.
17 Sitzer DI,Twamley DW,Jest EW,et al.Cognitive train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a met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2006;114(2):75-90.
18 王雪華.老年癡呆病人的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07;21(2):279-81.
19 Gaugler JE,Duval S,Anderson KA,et al.Predicting nursing home admission in the U.S:a meta-analysis〔J〕.BMC Geriatrics,2007;7:13.
20 Street JS,Clark WS,Gannon KS,et al.Olanzapine treatment of psychotic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se in nursing care facilities〔J〕.Arch General Psychiatry,2002;57(10):968-76.
R749
A
1005-9202(2012)17-365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7.016
1 蘇州市滄浪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徐 勇(1959-),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會醫學研究。第一作者:宋 瑜(1986-),女,碩士,主要從事社會醫學研究。
〔2011-04-14收稿 2011-07-12修回〕
(編輯 曹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