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霰 蔣 盼 (貴州航天醫院神經內科,貴州 遵義 563000)
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周圍神經病變48例
石國霰 蔣 盼 (貴州航天醫院神經內科,貴州 遵義 563000)
前列地爾;甲鈷胺;周圍神經病變;藥物療法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有文獻表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和麻木以及感覺功能衰退等癥狀,用甲鈷胺治療可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并不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在已經確診的糖尿病患者中的比例為10%左右,而有50%5年以上病程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在下肢截肢以及足部潰瘍的患者中,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則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若使糖尿病患者的周圍神經病變得以改善,只控制血糖是遠遠不夠的〔4〕。本實驗探討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
1.1 臨床資料 本實驗選取96例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治療的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48例觀察組(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組)和48例對照組(單純甲鈷胺治療組)。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55~78〔平均(65.8±7.9)〕歲。對照組男21例,女27例,年齡56~80〔平均(66.4±8.7)〕歲。各組患者性別、年齡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飲食控制、口服降糖藥和注射胰島素等常規治療。對照組給予每日一次肌肉注射500 μg的甲鈷胺注射液,2 w為一個療程,連續使用4 w。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10 ml生理鹽水和10 μg前列地爾注射液靜脈滴注,2 w為一個療程,維持連續使用4 w,1次/d。
1.3 評價標準 顯效:神經傳導速度提高>5 m/s,腱反射和深淺感覺基本恢復正常,且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有效:神經傳導速度提高<5 m/s,腱反射和深淺感有明顯改善,且臨床癥狀有好轉;無效:神經傳導速度沒有變化,腱反射和深淺感覺沒有恢復的現象,且臨床癥狀沒有好轉,甚至惡化。有效率為有效+顯效。采用海神肌電圖機對治療后的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下肢運動傳導速度和感覺傳導速度進行測定,然后將用藥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進行統計并記錄。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軟件行t/χ2檢驗。
2.1 各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顯效26例,有效19例,無效3例,有效率93.75%(45例);對照組分別為13、17、18例,有效率62.50%(30例)。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2 各組患者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下肢運動傳導速度和感覺傳導速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下肢運動傳導速度和感覺傳導速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下肢運動傳導速度和感覺傳導速度比較( ± s,m/s,n=48)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下肢運動傳導速度和感覺傳導速度比較( ± s,m/s,n=48)
組別 下肢運動傳導速度正中神經 腓總神經感覺傳導速度正中神經 腓總神經觀察組 56.87±4.16 57.32±4.25 48.53±3.41 49.15±5.01對照組 47.54±3.69 45.93±3.77 39.62±2.98 42.35±4.37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以感覺神經病變為主,以節段性脫髓鞘為主要病理改變,損害了軸索的再生能力。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以感覺神經衰退、肢體有麻木和疼痛感為臨床表現,遠端對稱性多神經病變最常見且更為持久。有文獻報道,感覺神經受累在有對稱性多神經病變的患者中約占61.6%,運動神經受累在有對稱性多神經病變的患者中約占11.8%,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有單一周圍神經病變〔5〕。目前研究表明,以糖代謝紊亂為基礎的多種因素共同在神經組織病變中發揮作用〔6〕,其中包括自身免疫紊亂、蛋白糖基化異常、微血管病變、脂肪代謝異常、氧化應激、多元醇-肌醇途徑等。前列地爾是天然前列腺類物質的一種,能夠對血管產生擴張作用,對血管平滑肌產生松弛作用,能夠較好地使血管阻力減少,使微循環灌注得到提高,生物活性十分高效。通過脂微球技術處理的前列地爾,其靶向性和脂溶性得到了較好的提高,充分避免“盜血現象”,并且還通過脂微球的特性即病變血管的親和性,達到了對病變部位血管的一個較好的修復,而且在病變部位藥物抑制維持一個持續的高濃度狀態〔7〕。甲鈷胺是維生素B12的一種衍生物,能夠在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腦脊液中維生素B12占機體維生素B12總含量的90%左右,維生素B12在進入神經細胞以后參與卵磷脂和乙酰膽堿、脫氧胸腺嘧啶核苷酸、膽堿、蛋氨酸的生物合成,尤其在膽堿神經軸突的結構蛋白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軸索再生,加快神經傳導,神經的修復得到增強,甲鈷胺比維生素B12的作用更強〔8〕。本實驗發現治療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下肢運動傳導速度和感覺傳導速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所以認為前列地爾與甲鈷胺聯合治療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效果好,能有效提升神經傳導速度,并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因此建議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中廣泛應用。
1 張 彤,竇聯軍,吳慶強,等.丹參酮ⅡA磺酸鈉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12):39.
2 Boulton AJ,Vinik AI,Arezzo JC,et al.Diabetic neuropathies:a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Diabetes Care,2005;28(4):956-62.
3 Valensi P,Le Devehat C,Richard JL,et al.A multicenter,double-blind,safety study of QR-333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 preliminary report〔J〕.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5;19(5):247-53.
4 Gaede P,Vedel P,Larsen N,et al.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es〔J〕.N Engl J Med,2003;348(5):383-93.
5 毛微波.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分類、鑒別診斷與分期〔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8;6(3):190.
6 車書隨,楊麗萍.中藥外敷配合紅外線照射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及護理〔J〕.中國中醫急癥,2007;16(2):247-8.
7 Okada S,Sato K,Higuchi T,et al.Influence of prostaglandin E1 on slight proteinuria in non-azotaemic diabetics〔J〕.Int Med Res,1992;20(1):94-7.
8 寧 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診斷和治療〔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06;26(3):附錄3-2.
R587
A
1005-9202(2012)17-3773-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7.078
石國霰(1967-),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疾病的治療與研究。
〔2012-01-31收稿 2012-02-16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