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嬰幼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小兒貧血中最常見的營養不良性疾病。以6~24個月為高發年齡組,對健康有不良影響。是我國兒童保健中重點防治的小兒四病之一[1]。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嬰幼兒嚴重貧血不僅影響體格發育,而且影響認知學習能力和行為發育,甚至不能被補鐵所逆轉,必須積極防治。缺鐵性貧血臨床上以小細胞低色素貧血、血清蛋白減少和鐵劑治療有效為特點。其病因大致分為[2]:①早產、雙胎或多胎,胎兒失血和妊娠期間母親貧血導致先天鐵儲備不足。②未及時添加富含鐵的食物,導致鐵攝入不足。③不合理的飲食搭配和胃腸疾病,影響鐵的吸收。④生長發育過快,對鐵的需要量增大。⑤長期慢性失血,導致鐵丟失過多。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嬰幼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逐年下降,但此病的患病率仍呈居高態勢。因此早期貧血篩查、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探討鐵劑維生素C聯合強骨生血口服液[湖南天勁制藥,國藥準字Z20025155]治療嬰幼兒貧血的療效,現對我中心2010~2012年間50例嬰幼兒貧血患兒進行臨床治療實驗。現報告如下。
1.1 診斷依據 根據衛生部頒布的嬰幼兒貧血的診斷標準:輕度貧血:血紅蛋白90~110 g/L,中度貧血:血紅蛋白60~90 g/L,重度貧血:血紅蛋白30~60 g/L,極重度貧血:血紅蛋白30 g/l以下。
1.2 對象 50例患兒按觀察需要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齡為6個月~2歲。對照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6個月~2歲。對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檢驗具有可比性,無顯著差異(P>0.05)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鐵劑,元素鐵1~2 mg/(kg·d),餐間服用,分2~3次口服。維生素C 0.1/次、3次/d口服及強骨生血口服液1歲以下一次5 ml,2次/d,1~3歲一次10 ml,2次/d治療。對照組采用鐵劑與維生素C治療。用法同觀察組,均服用4周。
1.4 觀察指標 全部病例在治療前后均使用全自動血球分析儀(產地:深圳邁瑞公司,型號BC-3000plus)進行Hb測定。兩組均在用藥4周后復查Hb并進行比較。顯效:Hb升高25~30 g/L。有效:Hb升高20~25 g/L。無效:Hb升高<20 g/L。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治療組在對照組用藥的基礎上加用強骨生血口服液治療4周后,Hb平均升高26.5 g/l,有效率100%。對照組有效率為68%。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貧血是指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比積低于正常水平或其中之一顯著降低。現在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供給充足的條件下出現貧血,多屬于吸收不良,中醫辨證為脾胃虛弱,肝腎虧虛,骨髓造血功能不足,胃虛則受納水谷功能失常,脾虛則運化失常[3]。兒童身體生長過快,與機體吸收功能失常相矛盾。導致患兒對鐵的吸收相對不足,造成嬰幼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強骨生血口服液中含有黨參、黃芪、靈芝、大棗、黑木耳、骨液(黨參補中益氣,健脾,黃芪補氣固表,黑木耳益氣強身,靈芝增強免疫力,大棗和胃寬中、養血安神。骨液補腎益髓),從而可以調理脾胃。滋補骨髓,增強其造血功能和脾骨運化功能。促進其對鐵劑的吸收。增強紅細胞的攜氧量,是貧血得以治療。25例患兒經治療有效率為100%。以上結果表明:強骨生血口服液對嬰幼兒貧血有確切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1]衛生部.嬰幼兒營養性缺鐵性含血防治方案,1986.
[2]河南省衛生廳文件豫衛婦社[2012]6號兒童營養性疫病管理技術規范.
[3]李冬云.益中生血片治療缺鐵性貧血318例臨床研究.中國醫藥學報,1999.1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