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晶晶
(塔里木大學學報編輯部,新疆 阿拉爾 843300)
基于SWOT分析的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學報發展戰略研究
——以《塔里木大學學報》為例
朱晶晶
(塔里木大學學報編輯部,新疆 阿拉爾 843300)
采用SWOT戰略分析模型,結合《塔里木大學學報》當前的發展現狀,從內部優勢、內部劣勢、外部機會和外部威脅4個方面綜合分析了影響學報發展的有利和限制因素,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意見與建議。
SW0T分析法;《塔里木大學學報》;辦刊戰略
SWOT分析法又名自我診斷法,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的一種能客觀分析企業或單位現實狀況的研究方法[1]。即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列出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內部優勢(Strengths)和弱勢(Weaknesses)、外部威脅(Threats)和機會(Opportunities),將各因素相互匹配,得到最優決策。SWOT分析的主旨在于分析組織的內外環境及存在問題,最大限度地利用機會、規避風險,以增強競爭力。
隨著我國科技期刊的迅速發展,許多高校學報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發行量萎縮、讀者面減小、優質稿件匱乏、學術水平下降等問題。因此,如何擺脫當前的困境,更好地發揮學報的特有功能,成為當前高校學報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本研究根據《塔里木大學學報》(后簡稱《學報》)的發展現狀,應用SWOT分析法,系統分析了《學報》的內部優勢與劣勢、外部機會和威脅,并通過建立SWOT分析模型選擇發展戰略,提出了增強《學報》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對策和措施。
1.1 內部優勢分析
1.1.1 地域優勢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作為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樞紐,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種宗教并存的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塔里木大學位于新疆南疆源遠流長的塔里木河畔,又處于綠洲絲綢之路南北線之間的龜茲于闐道上,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均十分豐富。《學報》根植于這一擁有豐厚文化底蘊的沃土上,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1.1.2 學科優勢
學校的優勢是形成學報優勢的基礎,學校的特色是形成學報特色的基礎。塔里木大學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農為主,農、理、工、文、管、法、經協調發展的普通高等學校,設有新疆南疆區域科技創新基地、西域文化研究所、非傳統安全與邊疆民族發展研究中心、環塔里木經濟研究中心、棉花研究所、園藝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南疆畜禽疫病診斷中心等研究機構。學校的這些優勢成為《學報》發展的潛在優勢。《學報》可依托該校的學科優勢,突出重點,辦出特色,建立自己的品牌。
1.2 內部劣勢分析
1.2.1 專業特色不突出
塔里木大學是一所以農為主,農、理、工、文、管、法、經協調發展的綜合性高等學校,《學報》刊載的文章基本涵蓋了學校的各個專業,所設欄目也基本涵蓋該校的所有專業和學科,但也可以說是典型的大雜燴,致使《學報》專業特色和學科優勢不突出,讀者面窄,被引用率低,難以發揮出《學報》應有的社會效益和學術影響。
1.2.2 高質量稿件不斷流失
近年來,由于我國職稱評定、業績考核等衡量標準的制定,高質量稿件不斷流向國外和國內的一些重要專業期刊,《學報》的地位和知名度均不高,且發行面窄、發行量小,更難以得到高質量稿件的青睞。據筆者對2006~2011年《學報》刊登文獻的作者職稱分析得出[2],中級職稱人數占57%,副高職稱占17.5%,初級職稱占6.5%,而正高職稱僅占5.6%。這也反映出了《學報》作者群的特點是主要以中級職稱為主。高職稱作者投稿的減少與當前我國職稱評定標準有很大關系。高職稱、高學歷作者的流失將意味著論文檔次與質量難以保證,《學報》刊發論文的質量難以提高。
1.2.3 編輯隊伍素質較弱
高校學報的綜合性較強,涉及的學科、專業領域眾多,而由于編制限制等問題,高校學報編輯普遍存在人數不多、專業方向有限、編輯業務有待提高等問題。雖然國家規定對編輯人員實行資格準入制度,但到目前為此,還有不少編輯未達到此要求。
1.3 外部機會分析
1.3.1 對口支援高校的援助
2001年,教育部針對西部地區各大高校開始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此項政策的實施,有力促進了西部各高校高等教育的發展及辦學水平的提高。針對此政策,塔里木大學先后與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借助這些支援高校的優勢資源,學校在師資隊伍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科研服務能力和高校管理水平方面均得到了顯著提升。筆者曾對2007~2010年《學報》刊發論文的讀者地域及所屬單位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得出,排名前10位的單位中有5位是與塔里木大學對口支援的院校,其他幾個也都是與該校交往比較密切的。可見,此項政策的實施為《學報》的發展拓展了新的通道,所以要把握對口支援政策機遇,加強對外交流,擴大學報影響力。
1.3.2 “科技興新”戰略的實施
“科技興新”戰略是自治區落實科教興國、建設創新型新疆的具體實踐。塔里木大學積極響應此號召,高度重視該校科研項目工作的開展,出臺各種科研獎勵辦法,以促進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研究。在剛剛揭曉的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自然科學項目的評審結果中,塔里木大學再創佳績,在項目數量和經費資助額度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也為《塔里木大學學報》提供了新的學術生長點。據筆者統計,隨著學校科研力量的增強,《學報》基金論文的篇數也開始逐漸增多,2006~2011年,《學報》共刊登論文576篇,基金論文338篇,占所載發論文的58.70%,基金論文率呈總體上處于上升趨勢,有效保證了刊發稿件的質量[2]。
1.4 外部威脅分析
高校學報的性質被定性為由高等學校主辦,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學成果為主的學術理論期刊。但由于種種原因,致使這種服務功能現在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首先是來自國內的專業性學術期刊的帶來的巨大挑戰。目前國內的學術期刊共有6000多種,而2008年被EI核心版和非核心版收錄的只有192和56種。剩余的未被收錄的學術期刊都在努力爭取早日進入國際權威檢索系統,以此來提高國際影響力。高校科技期刊多為綜合性學術期刊,其小而全的劣勢,無法和特色明顯的專業性學術期刊相比。再者是來自于期刊改革帶來的威脅。當前,文化體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高校學報作為文化傳播的一種載體,市場受眾面很窄,發行渠道不暢,公益性、社會效益相對展現不足,其體制機制已經不適應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要求,改革勢在必行[3]。
根據上述分析,列出學報當前的內部優勢(S)和弱勢(W)、外部威脅(T)和機會(O),將各因素相互匹配,構建SWOT模型,得出可供《學報》發展選擇的4種類型的基本戰略(表1)。

表1 SWOT模型
經綜合分析認為,《學報》當前的發展應優先采用增長型(SO)戰略,同時兼顧防御型(WO)戰略。對此提出了《學報》發展的一些具體措施。
3.1 向特色化方向發展
學報的特色化發展可以解決當前學報“全”而“雜”與讀者需求的“專”而“精”之間的矛盾。對于高校學報來說,其定位不能脫離地方性,在設立特色欄目時應充分考慮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歷史文化特點,同時聯系本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來開辦特色欄目。據筆者對《學報》2008~2010年載文被引用分析[4],《學報》在“塔里木生物資源”、“西域文化與邊疆安全”等欄目的被引用比例較大,因此,建議在篇幅、編排、特別是編輯精力的投入、稿件的刊發周期等方面都可向這幾個特色欄目傾科,使得特色欄目每期有重要影響力的文章刊發,增強《學報》對讀者的吸引力。
3.2 借助“對口支援”高校的援助進行聯合辦刊
《學報》要想通過創辦特色欄目來吸引優質稿件,必須具備足夠豐富的稿源數量,才能做到優中選優。而塔里木大學的科研實力相比之下還較弱,由其主辦的學報反映出的學術水平、科技水平也較低,因而其社會影響力也較小。因此,學報要想發展,不光要牢牢抓住本校的優質稿源,還可以借助“對口支援”政策的實施,充分利用“對口支援”高校的優勢資源,主動與對口支援高校學報編輯部進行合作,相互推薦與特色欄目相符的優質稿件,進行個別欄目的聯合辦刊,使學報向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5]。
3.3 借助“科技興新”戰略的實施吸引優質基金論文
隨著“科技興新”戰略的實施,塔里木大學的科研項目在數量和經費資助額度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也為《學報》提供新的學術生長點。據筆者對《學報》2006~2011年間刊發的基金論文統計分析得出,《學報》的基金論文率在逐年上升,但高級別的基金論文數量不多[2],因此,編輯部為吸引優質基金論文可制定一系列相應的獎勵政策,如優稿優酬政策,對于選題新穎、內容豐富、實用性強的高水平論文給予政策吸引,不收或少收版面費,實行“綠色通道”,縮短刊發周期;對約來的優質外稿實行優酬政策并免收發表費,等等。
3.4 提高編輯隊伍的業務素質和水平
編輯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編輯隊伍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對提高《學報》的學術水平、增強《學報》影響力和競爭力也存在不可忽視的作用。面對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速度快,學科專門化水平高、相互滲透性強的趨勢,編輯人員需要具備廣博的視野、精深的知識和嫻熟的技能,才能篩選和編輯出高水平、好質量的稿件。因此,不僅要建立專業的編輯隊伍,而且還要多為編輯人員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應有計劃地組織編輯進行業務知識培訓,鼓勵他們積極參加與業務相關的各類社會活動與學術活動,以及時了解各學科發展的趨勢和學術研究的前沿。總之,要采取各種措施,為開闊編輯人員學術視野,提高其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提供良好的條件。
[1]哈羅德·孔茨,海因茨·韋里克(郝國華,金慰祖,葛昌權,等譯).管理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3.
[2]朱晶晶.《塔里木大學學報》2006~2011年基金論文統計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農學),2012,(11):58-60.
[3]隅 人.科技期刊改革發展的歷史節點和時代背景[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1-5.
[4]朱晶晶.《塔里木大學學報》2008~2010年度載文被引用分析[J].塔里木大學學報,2012,(2):47-49.
[5]馮 民,王士忠,張士瑩.推進高校學報改革首推應為聯合辦刊[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682-685.
2012-11-10
朱晶晶(1979-),女,江蘇漣水人,碩士,編輯,主要從事期刊編輯學研究。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12.016
G237.5
A
1673-1409(2012)12-S0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