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在不同時期其表現形式也有一定的差異,按歷史的發展,具體包括宋元南戲、元雜劇、明清傳奇以及近代的京劇。中國戲曲從稚嫩走向成熟是從12世紀開始的,經過歷史的沖刷及時間的考驗,如今在中華大地上演的中國戲劇劇種達300 多種,劇目數以萬計。因此,中國戲劇具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1896年,盧米爾兄弟最先使用攝影機來放映電影。后來電影的價值被人所發掘,從而推動了電影的巨大發展。電影擁有藝術和商品雙重價值,這種價值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回報。電影在中國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投資不斷涌入,加快了電影業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戲劇具有巨大的藝術價值,所以中國電影從開始就與其結合起來。記載中,豐泰照相館是最早開始拍攝電影的。但其規模很小,而真正可以代表中國制片業開始的,當屬商務印書局的“活動電影部”。同時期,先后出現了由美商投資的“幻仙”、“上海”、“亞細亞影戲公司”、“新亞”、“中國”等。其演員基本都是來自于戲劇舞臺,電影題材和內容也多部分來自于文明戲和中國戲曲。為了對電影藝術進行初步的探索,這時期也開始嘗試拍攝短片和長片。
戲曲電影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它專門以中國戲曲表演為拍攝內容,具有中國獨特藝術魅力,如中國戲曲大師的藝術表演和可以弘揚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戲劇表演”。1905年,祖籍湖北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其主演了一部京劇《定軍山》片段,這是第一部可以展現我國文化的戲劇電影。因此,這種與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戲曲結合的電影——戲曲電影,是一種獨特的電影類型[1]。
當代一些中國的優秀影片,一般會借鑒一下中國戲劇電影,都會或多或少的加入一些戲曲元素,使影片具有比較厚的文化底蘊和較強的藝術感,從而來贏得觀眾的認可。首先,中國傳統戲劇有豐富的題材為電影提供,可以迎合中國人的審美,如《金陵十三釵》,完美的服飾,對傳統的東方美神秘的展現;其次,在影片中,把人與戲融合,表現出“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藝術效果,《大武生》更是深深的印證了這個流傳千古的傳奇;第三,穿插戲曲說唱,可營造氣氛,渲染感情,達到感情升華的目的,如電影《梅蘭芳》,不僅是一部讓人物得到重生的電影,更讓人們重溫對戲曲的熱情。
中國電影誕生就選擇和戲曲結合不是偶然的,傳統戲劇對電影創作觀念的影響,主要是“影戲觀”的出現,像大眾所熟識的《楊門女將》、《花木蘭》,源于現實的戲曲,更結合中國的文化傳統,雖然無數次被搬上銀幕,但依然樂此不疲。這種電影不同于西方早期電影,西方早期電影一般注重敘事,注重對故事情節的描述和矛盾沖突的展現,尤其喜歡記錄現實中人們的生活。在電影進入中國之前,人們的休閑方式是傳統戲劇。所以,“影戲觀”的出現正好可以很好的被中國所接受[2]。
中國早期的電影一般以故事形式來表現主人公的人生態度,來達到教化廣大群眾的目的。那時比較出名的演員有洪深,其聲明:“以普及教育表示國風為主旨”,鄭正秋主張“戲劇者,社會教育之實驗場,優伶者,社會教育之良師”,并強調劇本是電影的靈魂,增加電影情節會使電影內容更加豐富,給電影加分,吸引觀眾。另外,對電影劇作的選材、高潮、語言、結構、沖突等進行研究。
1949年后,電影主要是為政治、為工農兵服務,電影中過分傾向于政治運動。但是當時有覺悟、有思想的人物也還是有的,也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例如:史東山在分析了小說、戲劇和電影三者之間的聯系后,強調“電影在情節安排上要注意整場整景的銜接,要自然以及場與場、景與景之間的跨度不能過大,從而避免被分鏡頭所迷惑,同時注意電影視像的具像性和小說描寫的抽象性做一個比較,思考一下怎樣把二者達到統一,給觀眾帶來一種‘直感直覺’的視覺藝術”。張駿祥從藝術技巧出發,對電影藝術有一定深入研究。他指出電影具有時空跳躍和具像形像的優點,在過去一直以來都是以一種“一次過”特點來展開故事情節的。而這也就像小說故事情節的展開一樣的,可以倒敘,可以插敘也有平白直敘,樣式多樣,關鍵在于自己是否可以運用恰當。
作為一種傳播媒介的電影,是科技進步的一種證明或者一種可以展現科技水平的物證。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條件下,其藝術形式也是有很大差異的。因此,電影,當被作為一種藝術品時,其所折射出來就是一種觀念形態,和具體的文化背景相結合會讓各國的電影所描述的歷史和傳統各異。
文化大革命以后,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電影開始進入空前發展。這一時期電影理論的主要成就是在探討電影本性這一方面。電影藝術從生活中的戲劇中吸取了很多營養,電影向戲劇靠近,與戲劇結合。戲劇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強的生命力,源源不斷的素材來給電影提供營養。
電影的文學價值包括作品的思想、文學的表現手段、典型形像的塑造、風格和樣式等。這些文學價值是由劇本所提供,而由導演通過電影手段來完成的[3]。
雖然近年來中國影片在國際電影界享有比較高的聲譽,但中國電影與那些具有高水平電影的國家相比,在各個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不論在電影構思上還是在電影的拍攝技巧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但是在借鑒的同時,我們也要努力地從中國歷史和現實生活中發現和挖掘有價值的東西,然后把它注入到中國電影當中。中國傳統戲劇文化和中國民間還存在很多不為人發掘的豐富的題材和資源。中國電影伊始就和傳統戲劇密切結合,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而且使得中國戲劇在世界范圍內得以推廣和宣傳。戲劇電影是傳統戲劇與現代電影結合而創造出的藝術形態,它讓中國電影在世界范圍內享有很高的藝術電影聲譽,使中國的藝術魅力大放光彩。
[1]孫卓英:略論傳統戲劇文化對中國電影的影響[J].新聞世界.2008(19)
[2]周穎:淺談中國戲曲的電影觀念[J].上海戲劇. 2008(12)
[3]劉海濤:淺析戲曲對電影的感染力[J].新聞愛好者.2008 (36)
[4]李桂芳:淺析中國電影與中國戲曲[J].文史博覽.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