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班的畢業大戲《實驗戲劇:二零一一年九月》是我從事表演工作以來,從未接觸過的一次先鋒式的戲劇探索,首先沒有一個確定的舞臺,舞臺是建在從劇場進門開始一直環繞到劇場里的十三個小舞臺組成,每個舞臺上都有一個表演者的一段戲,約二十分鐘,每一個舞臺的表演需要進行四次演出,但并不是同時演出而是依次循環演出,觀眾就像看畫展一樣的看完一個舞臺的表演,又進入下一個表演區來觀看下一個舞臺的表演。我和編劇兩人共同完成其中一個表演區的戲《回家的男人》。這個片段導演的要求是舞臺上只有一扇門,演員要在合理的規定情景和事件里表演二十分鐘,但這扇門依舊未開啟。
我和編劇按照導演的要求創作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人一直深愛著自己的前女友,得知她被拋棄后,不顧一切地來到前女友家想安慰她,想挽回他們的愛情,可是前女友不開門,于是這個男人就在門外對她有了一段安慰、勸解和表白的臺詞。在長達二十分鐘的戲里,只有男主人公的臺詞,而屋里始終沒有應答,最后里面的女孩自殺了。接著男主人公就看到從門縫下面出現了一段紅綢,于是這個男人用力地拉扯紅綢直至紅綢淹沒了他。至此,舞臺收光演出結束。這樣的演出形式打破了常規的劇場模式。整臺實驗戲劇都不在同一空間里,而是由多個表演區域來組成的這么一次實驗性的戲劇。在這個表演區域,設置的規定情景和故事屬于現實主義的表演體系,或者說也就是“體驗”。但是在最后的道具運用上和表現手法上,演員按照導演的要求加入了新的元素,當最后門里的女孩自殺后,我們用了長達五十米的紅綢來表現,這樣的表現方式為劇情增色不少。另外,這種特殊的表演是要讓觀眾游走式的觀看,所以每個舞臺與觀眾的距離非常近,當演員在表演區域表演時,觀眾就站在演員旁邊看著舞臺上演員們的表演,甚至有些觀眾就在演員的表演區周圍席地而坐看著我們的表演。導演對我們演員的要求是不管觀眾離你有多近,不管他們是否有和你交流,你都必須完完全全的沉浸在自己的藝術創作里,不能跳出規定情境和觀眾交流,演員就要形成當眾孤獨,就因為這樣近的觀演關系,每一次在舞臺上的每一個瞬間的真實體驗,臺下總是會有明顯的反應和同情的潛流,使我受到“感染”,這種“潛流”就是來自觀眾產生的激情,這樣的“觀”和“演”的關系也是過去在舞臺上所沒有嘗試過的形式。
在實驗戲劇的演出中,最考驗演員的是一個晚上的演出,同樣的片段演員必須要循環演出四次,不僅在體力方面是對演員的一個考驗,更重要的是所有演員必須每一次都做到百分百的投入和專注?!痘丶业哪腥恕愤@個戲是一個悲劇,演員在情感上所付出的是那種失去心愛人的痛,也是演員在體驗人物情感時投入的感情,這樣也就會讓演員進入舞臺的行動投入到規定情境的事件當中;所以,塑造這個人物形象,需要演員每次的演出都要在體力上均勻分配好體力,才能在塑造人物投入和用心。無論每一晚上的演出需要重復多少次,還是這次的實驗戲劇怎樣的特殊,作為演員,必須要從每一個細節來思索人物的塑造,那么,怎樣才能讓這個人物在這二十分鐘里,有機地完成他的心理行動線呢?這就要求通過臺詞的描述和心里充實的感情來完成,如何做到心里充實的同時處理好臺詞的節奏,塑造好人物。
演員塑造人物,首先要推敲角色。這就是說,在舞臺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環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樣合乎邏輯地、有節奏地,那樣去為角色而思想,設計動作。演員只有進入這樣的境界,才能接近他飾演的角色,開始和角色同樣地去感覺[1]。編劇賦予演員的角色的特點,就是塑造人物的關鍵。《回家的男人》中的這個男人(角色)約27歲,屬當下小白領的奮斗一族,從大學畢業后的滿腔抱負到走入社會后受到的挫折,其中包括他在工作上的不如意,加之在感情上的打擊等等,交織在了一起,從而形成了他的自卑,但是又不服氣,還有那么一點窮傲氣的一個小人物。這樣的一個人物和我年齡相仿,但是我和這個角色的經歷、生活、情感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塑造人物”。
塑造人物的第一步:寫人物自傳。我通過研讀劇本,細讀臺詞,揣摩人物的內心,給這個人物的前景生活、家庭背景做了一些設計。作為演員來說我會依照劇本給予的人物素材在“人物自傳”里開始展開想象,描寫“他”的前景生活:他是一個在大學努力刻苦學習的好學生,因為從小父母離異,后隨母親長大,深知母親的不易,所以對母親無比孝順。由于單親的緣故,家里經濟條件不是十分寬裕,他大學就開始勤工儉學,非常盼望大學畢業后,能夠掙錢改善家里的經濟狀況,讓母親不再操勞。大學期間結識了同學小丹(也就是他這次敲門的前女友)并且產生了愛慕之情,兩人開始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愛情——這是我所設計的人物。這個角色的外部塑造雖說與我年齡相仿,對我來說是一個優勢,但還是不同的是工作環境,他是一個小白領,那么應該會有穿職業裝的習慣,而我是話劇演員,自己平時著裝很隨意休閑,所以為了靠近人物我必須在穿著上有所改變;其次,根據我所設計人物的家庭背景,以及所穿的衣服面料以及品牌都不會十分昂貴,可以說只是普通,因為這次實驗話劇觀眾與演員的距離非常近,所以在這些細節方面都要注意。從劇本上來看劇中人物和前女友分手最大的原因并不是沒有了感情,而是因為生活的壓力,女友受不了窘迫的日子而離開,但他還一直深深的愛著對方,這對于一個男人的心理打擊和刺激是非常強烈的。那么,當他聽說前女友被別人拋棄了,今天又來到了她的門前,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什么樣的狀態呢?當然,這個人物的心理極其復雜,可謂五味雜陳。
藝術的目的不僅在于創造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還在于通過藝術的形式把這種生活表現出來。所以演員應當不只是在內心體驗角色,而且還要在外部體現出演員對人物理解后所體驗到的東西[2]。因此,演員在理解人物的基礎上,如何把人物的思想、行動通過演員的表演表現出來,這就是一個演員在舞臺表演過程中的體現。
所以從演員踏上舞臺那一刻開始就很重要,人物的情景生活給他的外部處理有了一定的幫助,當演員穿上人物的服裝上場時我就是劇中的角色,可這個還遠遠不夠,那之前我所分析的人物心理狀態也要隨著角色而踏上舞臺,從而,我就因為人物的一個上場排練了許久,從人物的步態、神情,都想盡力找到一個最適合此時此刻的狀態,這樣才能夠給予這個角色一個好的開始。
塑造這樣的一個角色,因為規定情境的不同和特殊,在這樣急迫的情況下人物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節奏語速、音色音量。在戲劇舞臺上語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臺詞也是至關重要的,臺詞具有明顯的動作性,在藝術表演中我們稱之為“語言動作”。可以說語言動作是依靠臺詞的內容與說話的節奏、語調、語氣來把握的和表達的。因此,就要求演員通過把握臺詞的目的、任務,以及規定情境進而展現語言的動作性,這樣才能刻畫人物的內心性格?!痘丶业哪腥恕愤@個片段,整整二十分鐘都是一個人的臺詞。演員的任務在分析了人物外部氣質與內心活動的特點以后,關鍵就是人物的臺詞設計。二十分鐘的表演,人物情緒的高低起伏就是通過臺詞處理,這是演員在塑造人物時要下的最大功夫。男主人公上場的第一句臺詞就要吸引臺下觀眾的注意,從“急切”的想看到他的前女友好不好,從催促開門到發現她不開門后苦苦哀求,以致一直延續到快精神崩潰時,把自己離開她后的種種苦惱,以及放不下的愛的這種情緒和心理上的變化要有機地結合起來,直至最后看到了紅綢知道了對方自殺。
在表演中,作為演員來說首先把臺詞分為了三個階段來處理:第一階段是先勸解前女友,想讓她從被拋棄的痛苦中走出來;第二階段則是當發現她沒有開門的動靜時,就開始了責備她的所作所為,想換一種勸解的方式來讓對方明白,放下之前錯誤的感情,不要再傷害自己了;第三階段,當發現不管自己怎么說她就是不開門,就開始向她傾訴他對她一直不能割舍的感情,甚至開始苦苦哀求對方回心轉意,并且把這些日子一個人的種種苦惱和怨恨都一一傾訴,希望讓對方了解,能夠再次投入自己的懷抱中。在這個戲整個過程中,我每次飾演這個角色的時候,都隨著人物此時此刻的心情在波動,最后都泣不成聲。在這個片段里有這樣一段臺詞:“小丹,求你了,別折磨我了好嗎?你知道你對我有多重要嗎?你知道我有多愛你嗎?發生的那些事情我就當它沒發生過,我他媽活該,我是個男人以前沒能讓我的女人幸福,你以為我好受嗎?我每天晚上想到這個心里堵得睡不著覺,我在外邊出差,從來都不敢住旅館,我他媽住澡堂子省下來錢給你花,我生怕委屈了你。我愛你小丹,我真的一直再努力,再給我一次愛你的機會好嗎?”每次表演這個“情節”時,當演員進入角色,會產生鉆心的疼,這樣一個男人深深愛著一個女孩,但給不了她所要的幸福,離她而去是多大的折磨,而現在他能忍受之前她的背叛再一次表白,這就是愛的力量激發了“角色”的勇氣——這是塑造人物的舞臺語言的闡述。說明臺詞正是塑造人物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演員應該為臺詞譜寫自己情感的樂譜,并學會用角色的話語詠誦情感的樂譜—這是心靈的曲調。也只有這個時候,我們才能夠充分估計到臺詞的優點和它蘊含的內容 [3]。
凡是劇本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劇本的一切大小任務,演員的一切符合于角色的創作意圖和動作,都是為了要完成劇本的最高任務。演出中所出現的一切與最高任務的總的聯系,以及這一切對最高任務的依賴,是十分緊密的,哪怕是那最微小的細節,只要它和最高任務無關,都會變成多余而有害,分散觀眾對作品主要實質的注意[4]。在《回家的男人》這個片段里,最高任務就是他回到前女友家里勸解她,但沒想到她卻一直未開門,所以就苦苦哀求她開門。在這二十分鐘的“戲”里,隨著男主人公情緒的變化,以及舞臺的語言,演員在執行最高任務的時候,純理性的、枯燥的最高任務也不是我們所需要的。要從智慧和有趣的創作思想出發的有意識的最高任務才是我們所必需的。所以在戲劇的整個“情節”里,演員不能一味的敲門并且讓她開門,在這個過程中演員還應該有個勸說的過程,這就是這個戲的貫串動作。
貫串動作線就像一根串連零散的珠粒的線似的,把一切表演元素串連起來,導向總的最高任務。沒有貫串動作,劇本的一切單位和任務,一切規定情境都將一個個凋萎,毫無復蘇的希望[5]。最高任務不能是純理性的,最高任務是由多個階段組成的,拿《回家的男人》來說,上文也提到了我用了三個階段來處理、分析臺詞,在貫串動作中演員也是分階段的設計角色:首先男主人公上場,是帶著一種急切的心情敲門,希望前女友開門然后來勸說,門不管怎么敲一直未開,當他確定前女友在屋里時,他并沒有放棄,但他換了一種態度和方式就是指責她這段錯誤的愛情,希望她能夠想明白,但此時他還是想讓她開門,在這樣的情況下,門里還是沒有動靜,這個時候他開始越來越擔心她了,一直對她繃著的感情爆發了,把自己一直對她的愛和放不下的心情都一一吐露,并且苦苦哀求她能夠開門,直至最后看到了紅綢,知道了女友已經自殺。演員在表演過程中,一直不能忘記表演的最高任務,但過程必須要分出層次。
沒有了貫串動作和最高任務就不會有舞臺自我感覺和創造性的動作,最高任務和貫串動作在一個演員的每一次舞臺創作,每一次的演出,每一次的塑造人物中,都要能夠完完全全的掌握,這樣每次的創作會很自然,很質樸,很真實。只有這個時候,在舞臺上才能夠出現活生生的人物真正的生活起來。
我從文藝學校到大學本科的學習,從事表演藝術工作已有十余年,在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系統的接受實踐與理論的教育,尤其是在這次的畢業大戲中,讓我感受到戲劇舞臺的探索是一個演員終身的任務,當我思考這個問題時,我想到格洛托夫斯基《邁向質樸戲劇》在“序言”中說:“在世界上某個地方,表演是一種為之徹底獻身的藝術,戲劇不是防空洞,也不是避難所。生活方式就是通向生活的道路。”我們選擇戲劇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為了我們的生命能夠得到最完美,最徹底的滿足和宣泄;我們選擇戲劇作為我們的“生活方式”,除了對我們自身有意義以外,我還希望通過我的每一演出,帶給看戲的觀眾們一種情感的升華,不無論哪種戲劇形式,還是哪種表演方式都要讓觀眾能夠有一次情感的釋放——這就是演員的職責。
“這樣一部相當具有先鋒色彩的實驗戲劇,顛覆慣常的戲劇演出與觀看模式,在形式與內容上都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嘗試?!盵6]這是《實驗戲?。憾阋灰荒昃旁隆穼а菡f的一句話——我記住了。
注釋
[1]瑪?阿?弗烈齊阿諾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精華》,第89頁,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0年8月
[2]瑪?阿?弗烈齊阿諾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精華》,第213頁,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0年8月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下卷,第93頁,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61年9月
[4]瑪?阿?弗烈齊阿諾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精華》,第371頁,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0年8月
[5]瑪?阿?弗烈齊阿諾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精華》,第376頁,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0年8月
[6]呂效平.我想做一首詩——《實驗戲劇:二零一一年九月》實驗報告,《南京大學報》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