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當今好萊塢,向來不缺獨擋一面的動作片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皮特?杰克遜、吳宇森等都是呼風喚雨、叱咤風云的大腕級動作導演。然而,說起支撐起美國電影票房半壁山的動作片導演,邁克爾?貝卻是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導演的影片《絕地戰警》、《世界末日》、《變形金剛》一次次沖擊票房高峰,1998年《世界末日》使他成為首映票房過億的最年輕導演,且總票房超《拯救大兵瑞恩》成為當年票房冠軍,近年《變形金剛》系列更是火爆全球,票房一路飆升?!蹲冃谓饎?》在國內的票房井噴,據院線預估數據顯示,繼21日上映當天以9600萬元的票房成績,打破了午夜場、首日及單日票房紀錄后,該片首周四天票房已近4億元,遠超《阿凡達》首周七天2.8億的最高紀錄。[1] 邁克爾?貝炙手可熱,欣賞他的電影總有一種熱血沸騰、欲罷不能的感覺。那么是什么讓他的電影如此具有魅力,或者說其電影全線飄紅的原因是什么呢?
回顧邁克爾?貝這些電影,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鋪天蓋地的爆炸、驚心動魄的追逐、活靈活現的機器人等所形成的炫目的影像奇觀。正是這些奇觀要素抓住了觀眾的眼球,讓他們迫不及待的走進影院。關于電影奇觀,周憲將之概括為四種類型,即:“動作奇觀、身體奇觀、速度奇觀、場面奇觀”[2] 。保羅?克萊說:“藝術不是模仿可見之物而是挖掘未見之物?!盵3]邁克爾?貝的電影奇觀就是使用各種影像技術手段,展現被想象和幻想放大的、日常難以得見或不可得見的畫面,并且這些畫面合理融入敘事之中,成為電影敘事的不可或缺的因素,邁克爾?貝電影中最多的就是具有這些特質的畫面。據此,結合邁克爾?貝電影影像所體現出的特征,可以將其電影中最主要的奇觀影像概括為如下幾類,即:爆炸、追車、地外空間、外星生命。
爆炸是邁克爾?貝電影中最常見奇觀類型,邁克爾?貝也因此被影迷戲稱為爆破專家。從小就鐘愛爆炸類游戲的邁克爾?貝,在電影中盡情地展示他制造爆炸場景的才能。從第一部電影《絕地戰警》開始,爆炸場面就是他電影必不可少的內容,這些爆炸場面小到遙控汽車、整棟別墅的爆炸,大到太空站的爆炸,甚至是對將要撞上地球的小外星球的驚天大爆炸等應有盡有。
因為影像資料的缺失,最早出現在電影中的爆炸鏡頭無從考證,但羅培烏坦劇院曾上映過四部關于《哈瓦那灣戰艦梅茵號的爆炸》(1898年)的影片,[4]由此可見,電影誕生之初爆炸已與電影結緣。格里菲斯1915年拍攝的《一個國家的誕生》中,已經大量出現爆炸鏡頭,用來表現兩軍交戰的場面。在希區柯克那里,炸彈是不能爆炸的,否則就失去了懸念,觀眾也就不會因此提心吊膽。而在邁克爾?貝那里,炸彈不僅要爆炸,而且要炸得酣暢淋漓。
用鋪天蓋地來形容邁克爾?貝電影中的爆炸場面毫不夸張,而《珍珠港》則是不得不提的電影。在日軍對珍珠港長達40分鐘的轟炸中,無數的戰艦、飛機、房屋、車輛,甚至是整個基地被炸毀,看著一枚枚炸彈呼嘯著擊中巨大的戰艦,觀眾的眼球被緊張刺激的畫面牢牢的吸引。其中最著名的要屬零式戰斗機投彈攻擊“田納西”號戰列艦的鏡頭。飛機從云層中俯沖而下投彈,從炸彈離開掛架一刻起,鏡頭先從下拍攝表現炸彈逐漸加速的過程,然后不切換畫面,改變角度從炸彈尾部拍攝,表現戰列艦即將不可避免地被擊中,直至越來越接近甲板,最終轟然爆炸的整個過程。以前電影中是沒有這樣的爆炸鏡頭的,而這些也絕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得見到的,視覺震撼非同小可。雖然現在射向人或物體的槍彈鏡頭越來越多,但是遠沒《珍珠港》中的鏡頭給人印象深刻。由于此前人類從來無法實現這種在空間不中斷畫面隨意變換角度的鏡頭,只有傳說中的上帝才能以此角度審視人間,這個創新性的鏡頭最終被命名為“上帝之眼”。[5]當然這個鏡頭的制做代價也非同一般,導演邁克爾?貝與特效導演艾黎葉?博爾韋格解釋了“上帝之眼”的制作過程,整個鏡頭采用縮小模型和電腦CG 、3D動畫相結合的方法制作完成。戰艦、飛機和炸彈在第一個鏡頭都采用模型,但當炸彈離開掛架之后,直至爆炸則全部是3D動畫制作。難點在于炸彈離架之后,隨著空間位置轉換,背景與彈體高光陰影部位的變化,何況鏡頭觀察位置并不固定,需要在空間360度旋轉拍攝,使得電腦制作難度大大增加。制作過程中炸彈、戰艦、飛機和其他背景的畫面按照同一鏡頭軌跡變化分開制作,最后再將4個畫面融合到一起,才完成此鏡頭。這個不過10秒鐘的畫面,讓工業光魔的特效制作人員整整忙碌了近2周,花費160萬美元。
爆炸場面非自邁克爾?貝始,也不會因他而終,但是他的爆炸場面精彩、刺激,總能能給觀眾前所未有的體驗。相信在他的電影中我們還會看到更加壯觀的爆炸鏡頭,而爆炸作為一種奇觀類型也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影之中。
追車和爆炸一樣,是邁克爾?貝電影顯在的特征。電影與汽車都是人類19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并且幾乎同時誕生。由此看來,電影和汽車的結合是很自然的事情,而追車更是電影中最常見的鏡頭之一。從早期電影中滑稽打鬧式的追逐,到現在專門表現汽車速度的大量出現,追車似乎成了電影制造刺激場面不可或缺的手段。汽車,作為電影中的重要道具,與電影有著緊密的聯系。車,本是沒有情感的產品,汽車一旦與電影結合,它就不再代表冷冰冰的工業產品,而可以與人的情感相連。電影讓我們體味多樣的人生,汽車大大提高人類生活的速度。當電影與汽車聯姻,就同時有了兩種手段來俘獲觀眾的情感,特別是飛車電影帶來的感官刺激,讓無數觀眾內心深處的激動不已。
《頭文字D》、《汽車總動員》、《急速賽車手》等電影,將電影與汽車的結合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追車場面在邁克爾?貝更多地是破壞性的追逐,不僅僅是追逐中的車輛被毀,還有其它更多的陪葬。最典型的當屬電影《絕地戰警Ⅱ》,一個長達15分鐘的追車戲,就有22輛高檔車和一艘快艇被毀。呼嘯著的乒乒乓乓子彈聲音、迎面扔來的汽車貼著急馳的法拉利車頂飛過,還有深沉有力的馬達聲夾雜轟隆隆的爆炸聲,緊張刺激的場面深深地抓住觀眾的眼球,你可能忘記故事情節,但是那緊張的場面、刺激的畫面卻像雕刻一樣雋永。在《珍珠港》中,這種追逐場面大幅升級,在呼嘯的槍彈聲中追逐的場面由地面變為天空,而追逐工具則由汽車升級為飛機。
追車在周憲先生那里被稱為速度奇觀,顯然他的速度奇觀包含內容更加豐富。追車這種展示速度與激情的電影在一般意義上的警匪片中是很常見的場景,而這和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電影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是有種因果關系的,誠如周憲所言在當今主流電影中,“快看”和“看快”已經成為電影中展示速度的基本內容與要求。
地球外空間出現在電影中,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鮮事情。早在電影誕生之初,梅里愛就在他的《月球旅行記》、《太空旅行記》把電影的觸角伸至太空,為我們展示了幻想的地外空間。然而他的目的是讓人驚奇,“梅里愛發明的是未來電影語言的音節”,[6]這種超前的電影因素直到20世紀60、70年代,即《2001太空漫游》和《星球大戰》上映后才引起重視。此后,大量表現地外空間的電影不斷問世,并深受影迷喜好。
我們知道,人類對地外空間向往已久,電影對外太空空間的描述和表現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類的這種探求欲望。邁克爾?貝電影中對地外空間進行描述和表現的作品并不多見,只有《世界末日》、《變形金剛》系列中涉及地外空間,而對地外空間的表現主要集中在《世界末日》中。該片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表現太空梭駛入太空并炸毀一塊即將撞擊地球的巨大的宇宙隕石。在太空梭進入這塊隕石的過程中,電影展示了飛滾的浮石、奇異的隕石表面及其極不穩定的狀態,稍微一動便如地動山搖一般震動,當然也少不了太空漫游的鏡頭。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在《第三類親密接觸》中,將外星人的形象帶入人們的視線。邁克爾?貝電影涉及外星生命始于2007年的《變形金剛》,比起《第三類親密接觸》和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晚了30年。幾十年過去了,關于外星生命的電影不斷問世,外星生命形象的描述不斷更新。有較為可愛的ET和七仔,大腦袋大眼睛的ET仿佛一個憂郁的小老頭,他善良敏感、雖然與人類不能進行語言上的交流,但他的大眼睛能洞穿人心,這一形象一度成為外星人的典型代表形象,孩子們都渴望自己能遇上這樣的一個外星人并能與他交上朋友;也有血腥暴力的怪異類型,此類外星生物基本產生于二戰之后的美國,基本特征都是齜牙咧嘴,樣貌丑陋,妄圖用其超越地球數倍的科技水準和武力征服人類控制地球,諸如《世界大戰》、《火星人玩轉地球》等都是這樣的電影。還有富有人情哲理的叫克拉圖的外星人,《地球停轉之日》中的外星人像一個哲人力圖通過自己的智慧告訴人類核武器的危險性,并且勸告世人必須銷毀和停止研發核武器。[7]
《變形金剛》中的外星生命整體說來沒有超越這些類型,演繹的是占領和拯救地球的故事,企圖侵占的是外星生命,但拯救卻是外星生命和地球人類共同完成的。在外星人外觀形象上,邁克爾?貝進行了較大的改觀,賦予了外星生命機器人的模樣。然而機器的人造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星生命的陌生性,再加上日本早年的動畫版《變形金剛》影響,出現在邁克爾?貝電影中的外星人更像是卡通版的外星人。在某種程度上它更像《誰陷害了兔子羅杰》中真人卡通同臺演繹的影像,不過這里的卡通個頭巨大,是擁有超級能量的具有變形功能的外星機器生命。從影像奇觀的角度來看,像汽車人這種虛擬影像在帶給人們視覺沖擊的同時也影響著真實影像的創作,然而這并不妨礙影迷對這類電影的喜好。
盧米埃爾在初次放映電影的時候,觀眾就領略了電影的奇觀效應。一列火車從銀幕深處迎面而來,撲面而至,被電影驚呆的人們猛地驚醒,倉皇離座,紛紛奪路而逃。這種奇異效應在讓盧米埃爾收入激增的同時,也預示這奇觀是電影與生俱來的內在特質,當然這種驚奇的效應和我們這里論說的奇觀的內涵是不盡相同的。邁克爾?貝電影中的爆炸、追車、地外空間以及外星生命等這些奇觀現象既是電影重點表現的對象,有時或許是主要構成因素,更是其電影作為影像消費品所提供的視覺享受的最直接動力點,因而他的電影屢創票房佳績也就不足為奇了。
邁克爾?貝是數字好萊塢背景下的一個導演,一個較為成功的商業導演,他不象科波拉、斯皮爾伯格那樣是公認的世界電影大師,但是在他的創作中清晰的表現出的影像的奇觀特性,極大沖擊了受眾的眼球,在為影迷拓展審美空間的同時也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
本文為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電影影像奇觀研究——以邁克爾?貝電影為例”階段性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2Q014。
注釋
[1]http://ent.qq.com/a/20110726/000141.htm
[2]周憲《論奇觀電影與視覺文化》[J],《文藝研究》2005年第3期。
[3]巖崎昶:《現代電影藝術》[M],張加貝譯,中國電影出版社1988年版,第80頁。
[4]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M),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版,第30頁。
【5】http://indus.chinafilm.com/200807/1552411.html
[6]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M),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版,第25頁。
[7]葉敏《外星人用長相收買人心》,《世界新聞報》2008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