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煒 孫炯
中期妊娠引產是孕婦因避孕失敗造成計劃外妊娠或因全身疾病不宜妊娠或胎兒患有先天性疾病、畸形等原因,而終止妊娠的方法。利凡諾羊膜腔內注射引產是用于中期妊娠引產的傳統方法之一,但由于中期妊娠引產的孕婦宮頸條件不成熟,宮頸擴~張期延長,容易導致宮縮乏力,產后出血增多,產婦疼痛劇烈等。我院對60例中期妊娠孕婦行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諾引產,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120例孕16周~27周,要求終止妊娠的健康婦女,經婦檢和B超確定妊娠后作陰道清潔度、血尿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等檢查排除引產禁忌證。年齡18~44歲,孕16周~27周,孕次1~3次,產次0~2次,按入院先后編號,單號為觀察組,雙號為對照組,各60例,二組年齡、孕周、孕產次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藥物選擇 利凡諾針劑,規格50 mg/支,江蘇天禾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米非司酮規格25 mg/片,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生產。
1.3 方法 觀察組:經腹羊膜腔內注射利凡諾100 mg后,空腹服米非司酮50 mg,q12 h,共三次。對照組:經腹羊膜腔內注射利凡諾100 mg,不作其他處理。記錄從羊膜腔內注入利凡諾到出現宮縮時間;宮頸變化:出現規律宮縮后肛診宮頸軟硬情況;胎兒及其附屬物排出時間;稱重法記錄產時和產后24 h出血量;胎兒排出后常規清宮術,子宮內容物送病理檢查,觀察胎盤殘留情況。
1.4 診斷標準 引產成功:羊膜腔內注入利凡諾72 h內出現規律子宮收縮。宮頸變化:出現規律宮縮后肛檢宮頸明顯變軟,宮頸管部分消失,彈性好為宮頸變化;宮頸無明顯改變為宮頸未變化。產后出血:產后2 h出血≥400 ml、產后24 h出血≥500 ml。胎盤殘留:胎兒排出后24 h刮出的子宮內容物病理檢查提示有胎盤組織。
1.5 統計方法 采用χ2和t檢驗。
2.1 引產結果 觀察組60例全部引產成功,成功率100%,對照組60例中1例引產失敗,成功率98.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從羊膜腔內注入利凡諾到胎兒及其附屬物排出時間平均(32.36±59.97)h,對照組平均(45.47±6.38)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宮頸變化 觀察組均見宮頸明顯變軟,宮頸管部分消失,宮頸變化100%;對照組有26例宮頸稍變軟,但宮頸管無明顯縮短,宮頸變化占4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產后出血量 觀察組平均(69.92±9.25)ml。對照組產后出血量(108.83±15.27)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發生1例產后出血。
2.4 胎盤殘留 觀察組60例發生胎盤殘留14例,胎盤殘留率23.33%;對照組60例發生胎盤殘留37例,胎盤殘留率6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引產結果比較
利凡諾為強力殺菌劑,最初用于外科創傷、皮膚、黏膜等的洗滌和消毒,后來通過動物實驗證實可用于中期妊娠引產。其機制為:引起子宮收縮、殺死胚胎、使胎盤組織變性壞死等[1]。
米非司酮為是一種強有力的抗孕激素藥物,與孕酮受體結合起到阻斷靶器官水平孕酮的作用。主要作用于子宮內膜的孕酮受體,通過與孕酮競爭子宮內膜孕酮受體而顯示抗孕激素活性,其對孕酮受體的親和力比孕酮高3~5倍。它的引產機制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米非司酮影響妊娠蛻膜組織中前列腺素的代謝,即減少蛻膜等組織中的前列腺素脫氫酶合成,抑制其活性,以減少內源性前列腺素代謝,使子宮局部的前列腺素水平顯著升高,從而發生宮縮而導致流產。2、米非司酮為孕激素受體拮抗劑,阻斷孕酮作用后可導致富含孕酮受體的脫膜組織變性、水腫、出血、壞死,引起蛻膜與絨毛板的分離,胚胎或胎兒游離排出。3、米非司酮抑制滋養細胞增殖,促進滋養細胞凋亡而達到終止妊娠的目的。4、米非司酮能使宮頸的膠原纖維降解而發生溶解,使宮頸軟化、擴張[1]。所以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諾引產在促進胎兒死亡、激發宮縮、促進宮頸成熟方面產生了一定的作用,從而彌補了利凡諾在中期限妊娠引產程中由于宮頸條件差而導致產程延長、宮縮乏力、產后出血增多等不足。本資料表明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諾在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等方面都有較明顯的作用,是一種安全、有效、簡便、經濟、快捷的引產方法,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847-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