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娟 彭燕麗
空氣壓縮霧化吸入治療呼吸道疾病操作便捷,藥物能夠直達病灶,使其保持較高的藥物濃度,安全、可靠,不良反應小,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因大部分嬰幼兒對治療都無法積極主動地配合,所以護理是獲得良好治療效果的關鍵。為觀察護理干預在兒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本文對80例患兒進行了觀察治療,現將結果呈現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了呼吸道疾病患兒80例,年齡為3個月至5歲。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的治療及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地塞米松及鹽酸氨溴素等氧氣霧化吸入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2 方法 操作方法:將上半部分的噴霧器及進氣活瓣取下,根據醫囑,注入5 ml的藥液。再將噴霧器垂直,將其上半部分插入,在此過程中需注意,上半部分噴霧器中有一呈半圓形園片,要使其與口含器對準方向并旋緊。之后再將兒童口含器安裝好,并使之與壓縮機上的空氣導管連接。將使用儀器帶到患兒處,并將其放置于桌面上,保持其處于水平狀態,向患兒家屬說明目的,爭取使其積極配合,將壓縮機開關打開。
護理方法:①保持良好的病房環境:室溫維持在22℃ ~24℃,并確保病房內空氣新鮮,根據醫囑及時準確給藥。②對霧量的調節:在進行霧化吸入時,要依照患兒病情調節霧量的大小,霧量過大容易導致患兒供氧不足,出現呼吸困難;而霧量過小又無法實現治療目的[1-3]。③霧化液的濃度:要盡量使霧化霧滴的溫度和患兒呼吸道溫度接近,防止吸入冷空氣,以免引發支氣管痙攣,致使刺激性咳嗽的發生。④霧化的時間:常規的吸入時間為每天上下午各1次,兩次間隔至少4個小時。根據藥量調節吸入時間,通常為5~10 min。⑤霧化吸入時的體位:小于1歲的患兒可以讓其家屬抱著,使患兒在家屬的左臂彎處斜靠坐好,霧化面罩拿在家屬的右手。大于1歲的患者可以采用坐式,對于呼吸無力、無清晰意識的患兒采取將床頭搖高30°角。⑥對于選擇口含嘴:吸入時所用的是面罩或是口含器將依照患兒的年齡和其病情加以選擇。通常嬰幼兒采取面罩吸入,而年長兒采取口含器吸入。⑦吸入后需注意的事項:在霧化吸入結束后,將患兒口鼻附近的霧水用毛巾擦拭干凈,叮囑家人喂開水,年長兒漱口,吸入結束后等待至少15 min后才可以外出,避免受驚。⑧消毒:在每次吸入之后,從儀器上把導管取下,并將噴嘴與噴霧器分離,之后將其清洗、消毒,操作人員在消毒前后均應洗手。
1.3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 15.0進行統計學方面的分析,所有組間數據應用χ2檢驗,以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愈率為80.0%,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治愈率為57.5%,總有效率為82.5%,兩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如下表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如何選擇霧化器:空氣壓縮吸入是目前臨床所認為的最好的霧化方法,其安全、無創、治療效果好、無不良反應,操作便捷,并能夠連續使用,這與普通霧化吸入相比更具有優越性,值得在臨床上廣泛使用[4]。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是成都維信電子科大新技術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空氣壓縮霧化器,除以上優點外,對于患有哮喘的嬰幼兒還有以下優點:(1)與普通霧化器相比,80%的藥霧在患兒吸入后的效果更佳;(2)藥霧滴顆粒有52%都小于5um,平均為4.8um,這對于肺中沉積大量藥霧,其效果更能顯著的發揮出來[5]。
霧化吸入的方法:叮囑患兒將噴霧器中的口含器用其雙唇包住,進行緩慢的深吸氣,最好做到吸氣時用口腔,呼氣時用鼻腔。對于使用面罩的嬰幼兒,將面罩由遠及近地放置于患兒口鼻處,等患兒逐漸適應后,方可將其罩住患兒口鼻;若嬰幼兒無法保持持續呼吸的狀態,可采取間歇吸入的方法,也就是吸入幾分鐘后,休息一段時間,再吸入,反復進行。常規的霧化吸入方法就是先深吸氣,在屏氣幾秒后用力呼氣,此種方法不適用于小兒,容易導致幼小患兒的呼吸肌疲勞。本次研究發現,對于面罩吸入的患兒可以選擇自由呼吸,而使用口含器吸入的患兒可采用另一種同等治療效果的方法,即吸一口,吐一口。
患兒體位的選擇:治療前將霧化時的體位向患兒家屬予以解釋,解釋怎樣正確的應用吸入裝置,使用的藥物所產生的作用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宣傳有關的小兒疾病知識。若患兒難以配合,可以適當幫助患兒變換體位,或通過玩具等方法分散患兒的注意力[5]。操作時患兒家屬往往將其置于仰臥位,但該種體位與坐位相比,潮氣量下降,患兒的橫隔位置變高,胸廓活動幅度減小,不利于患兒深呼吸,從而降低了肺活量。此外,仰臥位治療容易導致患兒出現呼吸困難、情緒煩躁,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對于意識不清晰的患兒需采用仰臥位,能夠使其膈肌下移,使氣體交換量增大,有利于增加呼吸深度,使霧滴直達病灶[7,8]。
如果治療過程中出現咳嗽或是過度換氣等現象,可以將噴霧器拿開,使鼻部進行幾次輕松的呼吸,等到不適感消失以后再進行吸入。當患兒產生口唇發紺或是呼吸急促等癥狀,需停止接受治療,如有必要,需對其進行吸氧、吸痰并及時上報給醫生。治療時需保持噴霧器垂直于地面,避免發生藥液滲漏及霧量減少,從而對治療產生影響。若出現霧量減少或不出霧,需對噴嘴進行檢查,看其是否產生阻塞或者連接管有無阻塞情況,如有必要可更換噴霧器。
[1]王曉燕,劉振榮.霧化吸入量對患兒影響的觀察及護理.中國鄉村醫藥,2002,9(6):42.
[2]李京紅.三種霧化方式的比較.實用護理雜志,2009,17(4):10.
[3]朱元玨,陳文彬.呼吸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34-640.
[4]歐文嫦.空氣壓縮霧化治療嬰幼兒肺炎的觀察及護理.現代護理,2007,2(13):72.
[5]陳肖明,梁耀娥.空氣壓縮泵霧化治療嬰幼兒哮喘的效果觀察.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7,13(8):35.
[6]劉美鳳.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對小兒的心理影響及護理對策.中國基層醫藥,2008,4(13):691.
[7]崔耀霞,張陸萍.霧化吸入治療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山西醫藥雜志,2008,5(37):393.
[8]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第六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