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玲 賈 欣 阿有梅 張振中鄭州大學藥學院,河南鄭州 450001
“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臨床藥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
朱 玲 賈 欣 阿有梅 張振中鄭州大學藥學院,河南鄭州 450001
臨床藥學課程改革已成為藥學教育的發展趨勢,關系到大眾的用藥安全、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鄭州大學藥學院從建立“多元化”教學模式出發,以學生為中心,依托彈性、靈活的教學內容設置,通過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式(PBT),探討了培養創新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雙發展的高素質臨床藥學人才的新途徑。
多元化教學模式;臨床藥學;教學改革;素質教育
臨床藥學是傳統藥學教育體系中的主干課程并作為一條明顯的主線貫通全局。它有效地連接著藥學教育中化學基礎、醫學基礎和藥學部分三大方面的內容,是研究藥物防病治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藥學學科,并縱深到臨床醫學各個學科,起到“紐帶”的作用:從臨床醫學的角度審視傳統藥學,又以藥學的觀點研究臨床醫學。為了轉變現有藥學教育多年來以化學為主,以提供藥品和保證藥品質量為教育目的,尚未聯系臨床,將為患者服務的意識和相應技能訓練放在首位的現狀[1-3],筆者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即以學生為本和以患者為本,在臨床藥學的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教學為教評之基礎,以教評促教學之效果,教學與評價相結合、互促進,形成了一套多元化教學模式新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4-6]。
1.1 以PBL為主體的多樣化教學方式的實施
現代智能觀認為,人才的顯著特征是“能夠成功解決復雜問題”[7]。PBT的特點是打破傳統課程體系,圍繞問題綜合組織相關學科內容為課程,以塑造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培養創新能力和理解獲取知識、有效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臨床藥學課程涉及面廣、內容多、醫藥學知識點互為交叉縱深,其研究直接涉及到藥物本身、用藥對象和給藥方式,也直接涉及到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法律和倫理道德等多方面內容。對于缺乏醫學知識的藥學專業學生來講,常常將焦點集中在藥物本身上,并沒有關注患者個體及相關臨床用藥等問題,因此在本課程的學習中抓不住重點。為了轉變學生簡單、被動、盲目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具備問題求解、決策制訂、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高階能力為目的,本研究建立以傳統課堂授課和PBT相結合并融入強調個性化教學的彈性、靈活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問題為基礎的多元化教學模式。
一方面轉變以往臨床藥學教學模式中單一的以授課為主的班級形式,形成多樣化方法融入其中的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學術講座[3-5]。在傳統班級授課講解基礎性、概括性強的內容基礎上,學生可通過小組討論、個人自學等多樣化獲取個性化的知識信息,以滿足不同年級、層次的學生對信息接受的差異性,同時緩解有限的課時數與涵蓋盡可能多而廣的內容之間的矛盾。
另一方面臨床藥學以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為目的,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傳統的以“注入式”為主的機械、乏味的教學方法已經遠遠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現代臨床藥學教育。因此以“注入式”教學方法為切入點,在傳統的“講授教學”基礎上,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科技手段開展“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發現教學”、“評論教學”等教學方式[1-3]。 面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對象,靈活設計教學方式,做到教中有例、例中有探、探中有評、評中有學。例如,設定學生是省級醫院藥房的藥劑師,患者來院就診時出現意識障礙、興奮、擾動、語無倫次等癥狀。病歷上寫明患者有神經衰弱病史,就診前曾服用阿司匹林和催眠藥。你會怎樣理解病歷上的內容,你要如何處理。對于這樣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立刻面臨著分析處方、判斷病因、如何處理等各種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背后,又隱含著相關的藥學專業知識,還涉及法律和倫理知識等[6]。一方面把學生放在積極地解決問題者的角色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需要去解決問題”中知道“學什么”和“為什么學”。然后教師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情況給以總結,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總結所獲得的知識和思維技能。同時,通過鮮活的案例培養學生從患者的角度思考藥學的問題,具備良好的合理用藥意識、法律意識和醫療道德意識。
再一方面在臨床藥學教學過程中應用發散式教育方式[9],即以一個臨床藥學知識點帶動學生對醫、藥學等知識點的理解,培養學生概念圖形成(concept mapping)。概念圖形成是一種以繪圖形式描述知識概念的技能,它以層次的形式使概念之間的關系條理化和直接化。學生在概念圖形成過程中,通過鑒別和確認醫學、藥學各個知識間節點與聯系,可以梳理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自我總結、了解自己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即理清思路,特別是各學科不同內容之間的關系,又通過自己不斷地對概念圖的構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1.2 多樣化學習的形式
高等藥學教育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下,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大多數處在消極、被動的角色中,有悖于高等教育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問題求解、信息素養、團隊協作、自我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等高階能力的目標。因此,筆者在實施臨床藥學多樣化教學方式過程中,勢必要轉變學生以往機械、被動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具備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學習、發現學習、范例學習和解決問題學習等多種學習能力[1-3]。教師依據各種教學方式的不同特點靈活運用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以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不同,班級教學和個性化培養相結合,因材施教,使得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運用互聯網和圖書館等信息資源查閱資料,在課堂上主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能力;參加小組討論,交流學習內容與經驗,討論后輔以適當的習題練習,以檢查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參加社會調查,在醫院、藥檢所、藥廠等實踐崗位中發現問題吸取經驗,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注重培養藥學專業學生具備為患者服務的意識和相應技能訓練。
實現臨床藥學課程教學目標至關重要的是構建一套全面、客觀、科學、準確地評估體系。如果沒有與多樣化教學模式相適應的評估體系,則無法保證其應有的效果。筆者歷經兩屆學生的教學實踐,采取邊實踐邊改革邊總結的方式,以結果指導下一步的實踐,建立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評價體系。本研究根據2007、2008年級的藥學、藥物制劑專業臨床藥學教學進度表進行各種教學方式所占的百分比的統計,結果見表1;學生以教學目的的明確性、專業知識與豐富程度、多媒體使用情況等內容對教學效果進行理性、客觀、公正的評價,結果見表2。

表1 各種教學方式占理論教學總學時的百分率
表1結果顯示,2007級課堂授課學時數所占比例為70.9%,2008級為45.8%,討論交流和學生自學的學時總數所占比例分別為20.8%和41.7%,課堂講授、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學術講座的比例趨于理性。表2結果表明,在被調查的7項內容中,學生對臨床藥學課程的“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內容的條理性”和“多媒體運用情況”最為滿意,認為“很好”和“好”的同學占70%以上。其次是對“教學目的明確性”和“教學風格的順應性”感到“很好”和“好”的同學占74%以上。同時,兩個年級學生對各項內容的結果統計顯示:除了“多媒體運用情況”在兩個年級的同學中一致認為“很好”以外,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教學風格的順應性”選擇“很好”和“好”的比例2007級低于2008級。這充分說明了臨床藥學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打破了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教師為中心、單一課堂授課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于這一教學模式的認可程度大幅提高。學生可以以臨床藥學教學內容為主線,聯系相關醫學知識,以自主學習、討論學習、小組學習等方式多參與、多交流、多思考[7-9],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應用醫藥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文獻查閱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醫療服務意識等,教學效果顯著。
通過對兩屆學生臨床藥學課程的教學實踐,本研究繼承了發揚了傳統教學模式,并在此基礎上依據臨床藥學課程特點引入以PBT為主的先進教學模式的長處開展多元化教學方式,轉變學生傳統的學習習慣,努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優質和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切實改變課堂講授所占學時過多的狀況,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藥學事業的發展儲備合格的高等人才。

表2 學生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調查表(%)
[1]Campbell L.Mindful Learning:101 Proven Strategies for Student and Teacher Success[J].Thousand Oaks,2003,(77):64-65.
[2]韓卉,尹艷艷,賈雪梅,等.以問題為中心的基礎醫學教學模式本土化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1):63-64.
[3]王曉麗.PBL和Seminar教學模式在藥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高教研究,2011,32(3):436-438.
[4]鐘志賢.大學教學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國高教研究,2007,(1):88-91.
[5]姚彤煒,曾蘇,余露山,等.培養學生研究創新能力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藥物分析教學中的嘗試[J].藥學教育,2007,25(4):254-262.
[6]蔣心慧,袁佩,范琦.對藥學實驗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思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8(2):197-199.
[7]Gardner H.重構多元智能[M].沈致襄,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57.
[8]Cannon,Robert,Newble,et al.A Handbook for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A guide to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M].4 edition.London:Kogan,2000:234.
[9]Sivan A,Wong LR,Woon C,et al.An Implementation of Active Learning and its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Student Learning [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ernational,2000,37(4):381-389.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for the"multivariate"pattern of teaching on the Clinical Pharmacy education
ZHU Ling JIA Xin A YoumeiZHANG Zhenzhong
College of Pharmacy,Zhengzhou University,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1,China
The reform of clinical pharmacy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in the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and it relates to the medication safety,the health level and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The pharmacy collage of Zhengzhou Univercity established"multivariate"mode of teaching at first.That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flexibl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practice-based teaching (PBT).A new way of training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clinical pharmacy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has been developed.
Multivariate pattern of teaching;Clinical pharmacy;Innovation of teaching;Quality education
G420
C
1673-7210(2012)08(a)-0153-03
2010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藥學教育研究會立項課題。
朱玲(1975-),女,碩士研究生,實驗師,主要從事藥學實踐教學體系改革。
張振中(1964-),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藥學實驗室管理與課程改革。
2012-04-11 本文編輯:衛 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