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各項任務,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轉變護理模式,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程、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衛生部于2010年在全國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按照衛生部總體工作要求,四川省衛生廳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策劃,周密部署,遵循“試點先行,不斷總結,穩步推進”的原則,因地制宜地開展了我省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為進一步指導各醫院2011年有效推進優質護理服務,2011年4月重點收集了關于四川省64所三級醫院優質護理服務開展情況的資料?,F總結分析如下。
2011年4月對四川省64所三級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現狀,通過各醫院的報表和采用四川省衛生廳下發的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單位和病房推薦評分表進行調查分析,其中三級甲等醫院44所,三級乙等醫院20所;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單位8個,優質護理服務先進病房28個(1個為新生兒病房,其余27個為普通病房)。先進單位推薦評分表包括一級條目20項,二級條目56項,按項目賦予分值1分~3分,總分100分;先進病房推薦評分表包括一級條目10項,二級條目27項,按項目賦予分值2分~6分,總分100分。
2.1 資料收集方法 收集相關64家醫院2010年11月—2011年3月資料進行分析,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優質護理服務開展醫院由各地市州衛生局向四川省衛生廳以月報表的形式報送,一部分為省衛生廳組織專家對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單位及先進病房按推薦評分表評分。
2.2 數據處理方法 評分表用Epidata軟件錄入,用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為方便統計,將各個條目順序編號與相應項目對應。
3.1 三級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病房 2010年11月—2011年3月四川省三級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病房比例逐漸增加,見表1、表2。

表2 四川省三級醫院開展優質護理病房不同比例的醫院數 所(%)
3.2 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單位的基本情況 因其資料僅8份,故未作量化分析。
3.2.1 主要的工作亮點 醫院領導重視,認識到位:將優質護理服務作為醫院“抓服務、樹形象”的重要契機;將優質護理服務“提高到醫改的高度、提高到醫院護理工作的建設的高度、提高到醫院災后重建的軟實力的加強的高度,”統一認識,加大力度動員會上以任務布置給科主任的方式,把優質護理服務與學科建設結合,讓科主任支持護理工作。
3.2.2 存在的主要問題 院領導定期進行行政查房、召開會議、聽取意見;院領導層面共同研究解決護理改革的有關問題;有條件的醫院可以建立機動護士人力資源庫,保證應急需要和調配;績效考核辦法科學可行;護士的薪酬分配向護理工作量大、風險較高、技術性強的崗位傾斜;病房實際開放床護比≥1∶0.4;調整后排班有利于責任護士為病人提供全程、連續的責任制護理;不依賴家屬陪護或自聘護工,陪護率明顯下降 。
3.3 優質護理服務先進病房的基本情況
3.3.1 自評與專家評價 自評:分數波動在91.0分~98.5分,平均為95.2分;專家檢查:分數波動在88.0分~95.0分,平均為91.2分。各項目自評與專家評價存在明顯差距。各單位自查過程中發現存在不足的條目最明顯的為“不依賴家屬陪護或自聘護工,陪護率明顯下降”;其次依次為“每名責任護士平均護理病人不超過8個”;專家檢查時發現部分條目各家醫院均完成得很好(護患關系融洽、護理員使用情況)。而部分條目存在不足,最明顯的為“根據病人病情、護理難度和技術要求等要素,對護士進行合理分工,分層級管理,體現能級對應”,其累計扣分最多,達21.5分,其次依次為“兼顧臨床需要和護士意愿,合理調整班次,減少交接班次數”“改變功能制護理模式,實施責任制,落實整體護理”。28個先進病房各條目累積扣分見表3。

表3 優質護理服務先進病房推薦評分表自評與專家評價各條目累積扣分對比 分
3.3.2 床護比 普通病房床護比范圍波動在1∶(0.24~0.46)(1∶0.84為新生兒室),只有9個(32.1%)病房床護比>1∶0.4,19個(67.9%)病房床護比≤1∶0.4,其中3個病房小于1∶0.3,16個(59.3%)病房床護比波動在1∶(0.3~0.4),反映出護理人力配置不足。
4.1 科學務實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調查顯示護患互相信任支持、關系融洽是優質護理服務評價最好的條目,這說明我省優質護理服務的推動,首先使病人受益,與全國優質護理服務取得的成效一致[1]。條目“根據病人病情、護理難度和技術要求等要素,對護士進行合理分工、分層管理,體現能級對應”累積扣分最多,其次為條目“兼顧臨床需要和護士意愿、合理調整排班方式、減少交接班次數和改變功能制護理模式,實施責任制,落實整體護理”。在自評和專家評價中,多個條目出現自評低,專家評價高(好),即陪伴的問題,每名護士平均負責病人數量不超過8例;自評高,專家評價低,如床護比、改變護理模式、護士合理分工;這一方面說明檢查時由于病房充分準備,所以呈現給專家的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也是最真實的。檢查發現的問題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方面能夠反映優質護理服務示范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示,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要找準切入點,徹底改變功能制護理的排班模式,真正意義上從臨床護理工作以“任務”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改變,無論班次、工作流程、責任均發生改變。特別是作為護理管理者,首先明確變革的核心是護理模式改變、護士職責落實,從而科學、務實地結合醫院、病房實際,才能找準問題下手。
4.2 突破瓶頸 調查顯示,27個普通病房床護比在1∶(0.24~0.46),只有9個病房床護比大于1∶0.4,人員缺編是優質護理服務的瓶頸問題,護理人力不足是臨床護理工作不到位的現實因素。長期的人力不足使護士習慣于以完成治療性任務為中心,難以做到以病人為中心。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就是要進一步落實護士職責,強化護士醫學照顧、協助治療、健康指導、溝通協調的責任。有研究顯示,護理人力配置與護理質量和醫院效率密切相關,護理人力配備的增加,才能提升病區護理服務能力[2]。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就是如何解決工作量增加和護理人員相對不足的矛盾。在增加臨床一線護士數量的同時,也著眼于改革創新、合理利用資源、提高效率。事實上,關于護理人力資源方面的研究顯示,一方面確實存在人員不足的問題,一方面也有護士單位時間內工作量不飽和的現象[2]。因此,要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必須創新護理管理,改革工作流程,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有限時間和精力為病人提供直接優質的護理服務。
4.3 提高認識,營造氛圍,建立優質護理服務的長效機制 從調查結果來看,我省優質護理服務和2011年衛生部對優質護理服務的要求擴面、達標、持續還有較大的差距,2011年的工作目標是:全國所有三級醫院必須全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至少50%的三級醫院優質護理服務覆蓋50%以上的病房,其余50%的三級醫院達到30%以上的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3];而目前我省三級醫院優質護理服務達到50%及以上的病房僅17.2%,目前我省各醫院優質護理服務開展的狀況和醫院的一把手對該項工作重視的力度密切相關,和各醫院護理管理者的切入點相關,和護士對優質護理服務的認識實踐相關,認識到位才能思想到位、行動到位。我們已經邁出了優質護理服務的第一步,對優質護理服務經歷了從不理解到理解,從被動到主動,從各個醫院探索到互相借鑒、互相啟發,最終還需堅持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從而使優質護理服務的長效機制改變護理。
[1] 鄧小虹.以醫改為背景 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1):19.
[2] 張會芝,盧杰,駱金凱,等.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轉變護理工作模式[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4):29.
[3] 陳曉紅.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有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