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每年10月15日為“國際洗手日”,可見,由于手帶來的衛生問題已引起全球關注,產生共識。自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廣泛應用于臨床以來,非常有效地控制了交叉感染的發生,但產生的大量一次性醫療廢物,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要求醫務人員應及時做毀形處理。在沒有條件使用毀形機的絕大部分基層醫療單位,毀形剪刀仍不失為一種重要的毀形工具,而共用的剪刀在頻繁使用過程中,無疑成為醫務人員手污染的重要傳媒。鑒此,為減少手污染,研制出一種簡易剪刀架,經臨床應用,效果良好,深受大家喜愛。現介紹如下。
1.1 材料 塑料杯1只,大小規格與普通不銹鋼消毒缸相當;塑料注口1只,細管直徑約2cm、長3cm,粗口直徑略小于塑料杯內徑3mm,整體高度與塑料杯體相同。
1.2 制作 將塑料注口粗口端向下倒扣于塑料杯中,細管口徑向上,毀形剪刀架便制成了。見圖1。

圖1 毀形剪刀架示意圖
毀形剪刀架放置于處置室臺面或處置車上,將普通家用不銹鋼剪刀刀尖閉合,垂直向下插入刀架中央的細管內,剪刀刀柄的下部正好架在細管口徑之上,接觸醫療廢物的刀尖部始終垂直向下,取放自如。
3.1 減少手污染的環節 毀形剪刀經過毀形操作后,刀尖即刻會殘留各種藥液、污漬、甚至病人的體液,細菌極易繁殖。采用懸掛的方式,雖然能防止污液倒流,但實際操作時,剪刀在提取、懸掛的過程中,刀尖往往經常碰到附近的墻壁,墻壁及地面上甚至可看到明顯的斑跡,手再次抓起刀柄時,不可避免觸及到被污染的墻壁。反復多人次頻繁使用,加重了刀柄的污染,從而嚴重污染醫務人員的手。因此,借鑒無菌持物鉗垂直放置、不可倒置的使用原理,利用支架放置毀形剪刀,克服了諸多污染環節,污液直接順刀尖自細管內集中流入塑料杯底部,細管外圍塑料杯體的雙層防護措施,很好地防止了污染擴散,保護了周圍環境;剪刀周圍無障礙物,環境寬敞,垂直放置時,醫務人員手只重復接觸刀柄,不會碰到其他任何物體,明顯減少手的污染程度。
3.2 取放自如、穩妥 使用非常順手,提供便捷的工作流程。采用懸掛的方式,需要翻轉手臂才能取下或掛上,操作起來很不順手。當中午、夜班時段工作人員少、工作量大使用更頻繁時,剪刀亂放、亂擱現象普遍存在,有些責任心不強的人員,甚至怕臟、嫌麻煩,醫療廢物未毀形就直接丟入污物筒內。用圓形管道作支架放置剪刀,操作者可從任何方向抓起剪刀直接使用,用完對準細管口徑插入,非常順手,沒有亂放現象發生。注口底面積大,重心穩,外加塑料杯的阻擋和分力作用,削減了由于剪刀取放時重心傾斜而翻倒的力量,因此很穩妥。
3.3 易清洗、可浸泡消毒 塑料制品光滑、防腐、防滲漏,剪刀使用后可隨手清洗,放置于架上待用;刀架結構簡單,易拆卸,便于清洗、浸泡等消毒處理;污染嚴重時,視同感染性醫療廢物,一起回收集中處置。
3.4 加強職業防護 刀尖不暴露在外,降低刺傷醫務人員手的危險性。刀架高度適宜,剪刀尖端懸空,不會損壞刀尖。
3.5 經濟、美觀、適用范圍廣 剪刀架結構簡單,取材方便,材料價廉,可廣泛應用于產生醫療廢物的部門,尤其是條件較差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既是毀形的好幫手,又加強了醫務人員的自身防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