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風已經成為人類主要殺手,據統計中風占人類死亡原因的第二位,致殘原因第一位[1]。它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的“三高”特點。目前,隨著中風診治技術的不斷提高,其病死率明顯降低,但存活的病人中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因此需要尋找其他能夠改善病人癥狀及生活質量的方法,用中藥外洗配合穴位按摩等護理方法對社區中風后遺癥病人進行干預,效果滿意?,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均為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4個社康科治療的中風后遺癥病人,在研究觀察期內排除死亡和失訪病例,共入選病人80例。將入選的病人按腦梗死和腦出血分層,按入選順序為病人編號,查隨機數字表,將所有入選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
1.2 診斷標準 符合中華醫學會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2];典型的腦血管病臨床癥狀和體征;頭顱CT表現為腦實質血腫則診斷為腦出血;CT表現為低密度灶或MRI顯示長T1或長T2信號,臨床癥狀和體征與腦血管解剖學支配范圍相符診斷為腦梗死。
1.3 納入標準 年齡35歲~75歲;腦血管病首次發作;可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能夠理解并配合醫生調查無陽性精神障礙家族史;無嚴重心、肝、肺、腎等器質性軀體疾??;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病情嚴重或伴意識障礙者;完全性失語或感覺性失語、失用者;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有陽性精神障礙個人或家族史者;合并嚴重心功能不全,肝、腎、肺功能衰竭或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嚴重耳聾或家屬及病人不配合者。
1.5 試驗設計 由課題組完成,包括內科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神經科醫師、康復科醫師、社康科神經科醫師共同負責病例篩選、藥物治療和量表評估,社康科及內科護士負責護理干預。評估者不參加治療,為單盲法評估。
1.6 干預方法 兩組病人根據病情需要,急性期所有病人均給予腦血管病常規西醫治療,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等基礎疾病,腦梗死者給予長期口服抗血小板藥和活血化瘀中藥預防復發,觀察組于卒中后第3周進行干預治療,給予自擬中藥煎劑(伸筋草、透骨草、威靈仙、雞血藤、制川烏、桃仁、紅花、丹參、川芎、牛膝、木瓜、桂枝、赤芍)1000mL外洗,配合穴位按摩(取穴:肝俞、肺俞、風池、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環跳、乘扶、殷門、委中、髀關、伏兔、風市、梁丘、血海、膝眼、足三里、三陰交)每天1次,療程4周;并給予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連續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及自行功能訓練,不予隨訪護理干預。
1.7 評價方法 評估工具:①中國中風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3],主要評價中風病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由意識(最大刺激,最佳反應)、語言、視野缺損、肌力等8個項目組成,最高45分,最低0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②漢化版SF-36健康調查量表[4],只對總體健康和生理功能2個維度進行評估時間:分別于干預前、干預結束時(干預后)、干預6個月隨訪時評估。
1.8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0.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構成比或百分比描述,采用χ2檢驗。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與干預結束時、6個月隨訪時SF-36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與干預結束時、6個月隨訪時SF-36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總體健康生理功能干預前 干預結束時 隨訪時觀察組 40 25.24±11.81 41.24±12.78 48.89±13.07 15.5干預前 干預結束時 隨訪時1±4.30 21.36±12.35 39.17±13.11對照組 40 25.61±11.36 33.21±9.78 36.84±11.31 15.84±15.30 18.71±10.51 31.58±12.62 t值 0.529 3.156 4.409 0.306 1.994 3.096 P>0.05 <0.01 <0.01 >0.05 <0.05 <0.01
表3 兩組病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s) 分

表3 兩組病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結束時 隨訪時觀察組40 35.29±9.67 30.07±8.62 23.46±8.37對照組 40 35.10±9.70 33.78±8.93 26.84±11.20 t值 0.877 -1.998 -2.006 P>0.05 <0.05 <0.05
現代研究表明,中藥外洗及穴位按摩對中風后遺癥病人恢復有良好的療效,如張麗等[5]用磁針療法治療中風時發現,磁針療法除對中風后遺癥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中風復發的作用。杜新民等[6]采取針刺、中藥、西藥、推拿相結合的綜合方法治療462例,總有效率為89.8%。湯俊玲等[7]發現,通過循經推拿可以反射性地興奮大腦皮質,加速血流速度,提高腦細胞活力,促進病灶的吸收,使受損及凋亡細胞得到復蘇,加強未受損細胞的代償能力,同時能夠激活處于抑制狀態的腦細胞,從而有利于肢體功能的恢復。腦出血后抑郁是影響病人預后的一項重要因素如不及時有效地進行臨床干預,不僅降低病人的生活活動能力,而且嚴重影響語言和肢體的康復 劉淑琴等[8]研究表明:急性腦出血并發抑郁,有針對性的做好心理護理能明顯緩解抑郁狀態,效果滿意。溫脆宏[9]用梅花針叩刺治療和辨證施護使中風治療有效率達到95.65%。劉美玲等[10]連續護理干預能提高中風病人及家屬對疾病的自我護理能力。
SF-36健康調查量表是用來評價病人生存質量的最常用的普適性量表,是目前應用最廣的生存質量測評工具,而總體健康、生理功能在SF-36表中占的比重很大,基本能反映一個病人生活質量。因此,為更好地了解卒中后遺癥病人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將中國中風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和SF-36相結合以綜合評定護理干預的臨床療效。本研究發現干預后觀察組較對照組病人的癥狀明顯改善,病人總體健康、生理功能評分都有明顯提高。干預結束后6個月時,病人上述各項指標明顯改善,說明中藥外洗及穴位按摩和護理干預不僅有顯著的近期療效,也有理想的長期效果。本文研究結果提示,中藥外洗及穴位按摩,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中風后遺癥病人的生活質量??赡苤兴幫庀醇把ㄎ话茨ε浜辖】到逃?、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護理干預治療更能夠發揮傳統醫學的整體觀優勢,對病人的社會職能、精神生活等內心滿意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產生積極影響。
[1] 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7,7(2):200-201.
[2]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3] 衛生部疾病控制,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腦血管防治指南[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7,7(2):185-186.
[4] 王云龍.康復功能評定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98-401.
[5] 張麗,盛麗.磁針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2,9(1):63-64.
[6] 杜新民,徐燦霞,陳靜,等.綜合治療中風后遺癥462例[J].山東中醫,2000,19(11):663-664.
[7] 湯俊玲,韓淑凱.循經推拿治療腦卒中后上肢痙攣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11,25(7B):1839-1840.
[8] 劉淑琴,張瓊,王玉珍,等.護理干預對腦出血病人抑郁治療效果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12C):3346-3347
[9] 溫脆宏.梅花針治療腦卒中偏癱病人的辨證施護[J].護理研究,2011,25(3B):707-708.
[10] 劉美玲,石霞,劉玉玲,等.對腦卒中病人實施連續護理干預的實踐與效果[J].護理研究,2011,25(2C):53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