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霞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我院自2003年以來,一直在探索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我們將基礎護理技術課程本著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原則,基于護理工作任務進行了整體改革。將整個課程內容設計為兩大項目,項目1是一般患者的護理,包括一般患者從入院、住院再到出院的護理操作;項目2是危重患者的護理,包括危重患者由急診科到重癥監護病房的護理操作。其中,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該課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現以“皮內注射”單元為例,介紹任務驅動法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皮內注射”是項目1中的第13個任務,前1個任務是抽吸藥液,后1個任務是藥物過敏試驗,為2個學時。學生的學習資料有《基礎護理技術學案》(根據教學需要,我院教師自編的校本教材)、《基礎護理技術》。其中,《基礎護理技術學案》是以護理工作過程為主線編寫的,設有任務情景、醫囑單、操作評價標準、強化訓練等內容。
根據學案中設計的教學情景預習“皮內注射”單元,上課前10分鐘小組長到物品室領取操作用物(教師要根據組長準備用物的情況給予打分)。上課時學生按學習小組形式就坐。
用物準備:手消毒液、棉簽、1 ml注射器、2 ml注射器、酒精、碘酊、鹽酸腎上腺素、彎盤、注射盤、生理鹽水、模擬手臂,其中碘酊和2 ml注射器是用來“誤導”學生的(本次課是用生理鹽水來完成皮內注射)。
教師將用物分類放置,上課前由學生組長來挑選用物,每個小組3套用物。
患者于明,男,42歲,工人,因上呼吸道感染住呼吸內科5床。醫囑:青霉素80萬U,肌注每日兩次,患者以前未用過此藥。請對此患者進行皮膚過敏測試。
由組長負責管理,小組成員在小組中通過角色扮演完成皮內注射。在此期間,因為學生只是根據自己的預習及對皮內注射的初步認識進行操作,難免會出現很多錯誤,有些錯誤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糾正,有些錯誤需要教師示教時給予糾正。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應巡回觀看并對出現的問題做好記錄。
隨機抽取一組中的兩名學生,一名扮演患者,一名扮演護士,完成皮內注射。其他學生根據學案中的操作要求,對兩名學生操作中的問題進行記錄。操作完畢后,由其他學生對這兩名學生的操作進行評價,然后由教師對這兩名學生的操作進行點評,并對其他學生的評價進行歸納、總結。歸納出的主要問題有:(1)皮內注射如何定位(定義、目的)?(2)用于藥物過敏測試的皮內注射如何進行消毒?(3)如何進行皮內注射?(4)完成皮內注射后患者應注意什么?
帶著學生操作中出現的4個主要問題,教師進行示教。針對問題(1)可以引出皮內注射的定義、目的及定位方法。針對問(2)提出為什么不能用碘酊消毒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給予解釋。對問題(3)的解答則從表皮、真皮的解剖結構入手,著重講解注射角度及深度,重點演示皮內注射的方法。對問題(4)則強調操作完畢后用物的整理、應告知患者的注意事項。在此過程中,還要注意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并用圖片的形式強調操作中要注意的問題,啟發學生動腦思考。比如注射完0.1 ml藥液后,皮丘過小或沒有起皮丘是什么原因?皮內注射比較疼,怎樣減輕患者的痛苦?通過思考這些問題還能培養學生的“愛傷”觀念。教師在演示時,“三查七對”和無菌原則要貫穿在整個操作過程中。
兩名學生一組完成皮內注射,教師巡回給予指導。最后,再選取兩名學生進行演示,其他學生給予評價,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可以對皮內注射有客觀真實的認識,彌補在模擬手臂上操作看不到真實皮丘的不足。另外,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還可以檢查自己在皮內注射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便糾正。
教師通過4~5道選擇題,歸納總結本次課的知識點并強調注意事項。題中的知識點要兼顧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要求,并且題型也要跟其相符。
(1)能力目標。
能正確選擇皮內注射的部位;培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能遵循無菌原則及“三查七對”,正確為患者完成皮內注射(100%學生根據評價標準得分≥60分;60%學生根據評價標準得分≥80分;10%學生根據評價標準得分≥90分)。
(2)知識目標。
知道真皮、表皮的結構關系以便掌握皮內注射的概念;熟練掌握“三查七對”的內容;掌握皮內注射的注意事項。
(3)素質目標。
具有“愛傷”觀念;具有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具有較強的無菌觀念;愛護實訓模型,不亂涂亂畫。
根據教師給出的學習目標,學生自己判斷本次課有沒有達到要求,自己在哪些方面還未做好,以便以后及時改正或加強。
假如該患者在皮內注射后出現了過敏性休克該怎么搶救?過敏測試結果如何判斷?青霉素皮試液如何配置?帶著這些問題讓學生預習下一個任務——藥物過敏試驗。
表1 學生反饋意見調查
最后,讓學生實事求是的填寫反饋意見表。其中,1~5分分別代表由最佳到最差的5個等級。根據學生填寫的反饋意見,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在教學方法、教學時間安排、教學內容、學生興趣調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改正。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能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
通過實踐發現任務驅動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開發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卞龍艷,蔣廣平.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皮膚準備”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0):95-97.
[4]賀利平.任務驅動法教學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論壇,2010(7):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