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建玲 姬彥紅
大學生專業承諾發展特點與教育對策
● 張建玲 姬彥紅
采用問卷法對山東省某高校學前教育專科生的專業承諾現狀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學前教育專科生的專業承諾總體呈中上水平,各類承諾按均值大小依次為:規范承諾、情感承諾、繼續承諾、理想承諾,其中,規范承諾和情感承諾高于平均值,理想承諾和繼續承諾低于平均值。
學前教育專業;專科生;專業承諾;發展特點
專業承諾是指大學生認同所學專業并愿意付出相應努力的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專業承諾水平是大學生專業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心理基礎,也是影響專業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調查了解,以便對學生進行及時而有針對性的專業教育和教學改革,提高本專業的培養質量。
我們采用連榕等編制的《大學生專業承諾調查量表》[1],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采取整群抽樣方法,對山東省某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專科大一至大三403名學生進行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65份,其中,大一98人,大二156人,大三111人,農村生源220人,城市生源145人,由于專業的特殊性,被試全部為女生。
表1表明,學前教育專業專科生的專業承諾整體呈中上水平(中值為3),其中規范承諾與情感承諾的水平高于平均值,理想承諾與繼續承諾的水平低于平均值;按均值由大到小依次是:規范承諾、情感承諾、繼續承諾、理想承諾;進一步配對t檢驗如表2所示,專業承諾各維度之間均值的差異均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可見,學前教育專科生的專業承諾以規范承諾水平明顯居高,而理想承諾水平明顯最低。
規范承諾反映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責任意識和義務意識。情感承諾反應學生對專業的喜愛程度和積極態度。這說明學前教育專科生的責任意識和專業情感還是不錯的,這一方面與學校比較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有關,也可能與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課程豐富多樣有關。繼續承諾反應了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和未來幼教工作的執著水平,它也是反應學前專科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從調查結果看,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學生都表現出了隨年級升高而降低的趨勢,這一結果是令人遺憾的,正如我們這些年不斷看到的:很多學生畢業時轉行,或者爭著去做小學教師或考公務員,甚至寧肯跨入完全陌生的領域,也不當幼兒教師。理想承諾反映了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價值的一種判斷,理想承諾水平在四種承諾中最低,這表明,很多學生并不認為學前教育專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或實現個人理想,給予個人的發展空間也不大。這一方面可能與幼教工作的現實社會地位和人們的社會偏見有關,同時我們還必須深入探討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作為學前專科教育,為幼教機構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是本專業的首要任務,但如何將培養職業素質和挖掘學生自身潛能更好結合起來,使學生通過專業學習獲得良好的自我實現,是我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今后在課程設置、專業教學、專業實習上必須考慮的問題。同時,如何避免學生在考入學前教育專業后才發現自身不適合幼教工作,從而導致專業學習上的困惑與苦惱,也是我們今后在招生、專業思想教育等方面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表1 學前教育專業專科生總體專業承諾的描述統計分析結果(M±SD)

表2 學前教育專業專科生總體上各類專業承諾的配對T檢驗結果
以年級和生源為分組變量,以專業承諾各維度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年級因素在專業承諾的四個維度上均存在極其顯著的主效應;生源因素在規范承諾上存在非常顯著的主效應,在情感承諾上存在邊緣顯著效應;年級與生源兩個因素在規范承諾和理想承諾上存在顯著交互作用,在情感承諾上存在邊緣顯著交互作用。進一步結果與分析如下:
情感承諾的發展特點:如表4所示,在情感承諾上,年級因素主效應極其顯著,生源因素主效應邊緣顯著、年級與生源上的邊緣交互效應顯著。經事后檢驗表明,在情感承諾上,就農村生源而言,一年級學生的承諾水平非常顯著高于二年級,與三年級學生差異不顯著;二年級學生又顯著低于三年級。就城市學生來說,一年級學生均顯著高于二年級和三年級,而二年級和三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就總體而言,不論農村還是城市學生,情感承諾均表現為一年級最高,其次三年級,二年級最低。以年級為分組因素,事后檢驗表明,三年級農村學生的情感承諾顯著高于三年級城市學生,而在其他年級上城鄉差異均不顯著。
規范承諾上的發展特點:如表4所示,在規范承諾上,年級與生源因素均存在主效應,且二者交互作用顯著。事后檢驗表明,就農村生源而言,一年級學生的承諾水平非常顯著高于二年級,與三年級無顯著差異,二年級學生顯著低于三年級。在城市學生中,一年級學生極其顯著的高于二年級和三年級,二年級與三年級差異不顯著。就城鄉差異而言,僅在三年級上表現出非常顯著的差異,即來自農村的三年級學生的規范承諾非常顯著高于來自城市的學生。

表3 專業承諾各維度在年級和生源上的平均數與標準差表(M±SD)

表4 以年級、生源為因素的方差分析結果
繼續承諾上的發展特點:在繼續承諾上,年級與生源的交互作用不顯著,且僅有年級因素的主效應,經事后檢驗,隨年級升高,學前教育專業專科生的繼續承諾逐漸降低,其中,一年級極其顯著的高于二年級和三年級,而二、三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
理想承諾上的發展特點:如表4所示,在理想承諾上,年級因素主效應極其顯著,生源因素的主效應不顯著,但與年級因素存在邊緣顯著交互效應。事后檢驗表明,就農村學生而言,一年級學生的理想承諾非常顯著的高于二年級,一年級與三年級存在邊緣顯著效應,二、三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就城市學生來說,理想承諾明顯隨年級升高而降低,其中,一年級極其顯著高于二年級和三年級,而二、三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二年級城鄉差異不顯著,一年級與三年級各自之間呈現出邊緣顯著效應,也就是說,一年級城市學生的理想承諾略高于農村學生,而到了三年級時,農村學生理想承諾反過來略高于城市學生。
綜上結果,從年級發展的角度我們發現:一年級學生的專業承諾水平最高,而二年級迅速下降,成為專業承諾的低谷時期,這與近年來很多相關研究的結論是一致的[2,3,4,5]。 本次研究中,我們還調查了學生報考學前教育專業的主要原因,結果發現,無論城鄉,近64%的學生將喜歡孩子作為選擇本專業的首要原因,而且近一半的學生還選擇了喜歡幼兒教師這份職業、好就業等原因,近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了喜歡這個專業。由此可見,學生最初報考學前教育專業是滿懷期待的,對這個專業有著較為積極的心態,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一年級他們的承諾會比較高,但到了二年級會降到低谷。因此,我們認為,二年級作為開始大量進行專業學習的階段,也是學生逐漸了解專業的關鍵時期,無論是校內課堂授課,還是校外專業實習,多方力量應該密切配合起來,給予學生理性的專業引導,使學生逐漸積累從事本專業積極有效的經驗體會,從而培養并提高他們的專業興趣與熱情。
生源因素(城鄉)對專業承諾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情感承諾、規范承諾和理想承諾上,農村學生不同顯著程度的高于城市學生。這說明農村學生較城市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有較高的認同度,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認為可能受到了就業因素的影響。對多數農村學生來講,將來能做一名幼兒教師,在家鄉仍是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但對城市學生而言,未來就業的誘惑與選擇相對較多,所以可能并不很看好自己所學專業。
綜上,我們認為,提高專科生的專業承諾,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我們認為要把好學生的“入口關”。即在學生填報志愿前給與學生充分的專業宣傳與指導,盡可能篩選符合必要條件的學生進入本專業學習。
其次,把握教育契機,及時做好學習過程中的專業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跟蹤學生專業學習,及時把握不同階段的學習需要、思想變化,做好專業思想的引導與教育工作。具體來說,從新生入學開始就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專業學習引導,讓他們了解專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在學生開始接觸專業課程、進行專業活動時,由于此時他們對專業的認識往往還不全面,有產生畏難情緒的可能,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適當增加學生積極的專業學習體驗,給予積極的專業引導;此外,結合專業特點,及早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讓學生理性就業,尤其引導來自城市的學生客觀、理性的對待專業與未來的職業,培養積極的專業情感、職業情感,避免短視與功利的行為。同時,通過多種途徑,如請專家講座、一線優秀員工、往屆畢業生成長經驗交流、工作現場觀摩、國家政策解讀、課程中的專業思想滲透等,使學生正確認識本專業工作于國于民于個人的長遠價值,改變急功近利的思想與行為,培養他們扎根國家專業事業的精神。
最后,教師在專業教學中要充分考慮生源差異,注意因材施教,使大多數學生能在自身現有素質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獲得個人專業成長的快樂,并積極投身到與自身素質相適應的不同層級工作崗位,做一名在學習中幸福成長的專業人員。
[1]連榕等.大學生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狀況及其關系[J].心理科學,2006,29(1).
[2]李義安,王一楠.應用心理學本科生的專業承諾與成就目標、學習觀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10).
[3]尹琳玲等.我校大學生專業承諾與歇息倦怠的現狀及其關系[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10,(2).
[4]連榕等.大學生的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關系與量表編制[J].心理學報,2005,37(5).
[5]吳蘭花等.當代大學生專業承諾與學習風格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28(4).
張建玲 姬彥紅/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劉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