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光輝 姜文禮 孫麗軍
甲狀腺腺瘤是甲狀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其臨床表現主要有頸部腫塊,腫塊較大時會有壓迫癥狀,部分患者可引起甲亢,約10% ~20%有癌變傾向[1]。目前甲狀腺腺瘤的手術治療包括小切口手術和常規甲狀腺切除術[2],但常規手術切口較大,出血量多,且術后頸前會留有瘢痕,影響美觀。我院自從開展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腺瘤以來,治療效果良好,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128例甲狀腺腺瘤患者隨機平分為常規手術組和小切口手術組各64例。常規手術組男34例,女30例,年齡23~58歲;術前超聲或CT檢查示甲狀腺結節平均直徑為(1.81±0.8)cm。小切口手術組男36例,女28例,年齡20~56歲,術前超聲或CT檢查示甲狀腺結節平均直徑為(1.79±0.9)cm。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臨床表現:兩組患者均表現為甲狀腺區觸及隨吞咽活動的包塊,無觸痛、搏動,邊界清,無呼吸困難和聲音嘶啞。患者術前均行甲狀腺激素、超聲、甲狀腺抗體等檢查,術中均行病理檢查證實為良性甲狀腺瘤。
1.2 治療方法 小切口手術組:所有患者采用頸叢局麻,取仰臥位,墊高肩,頭后仰,拉伸頸部。于胸骨上1.0~2.5 cm、中心以兩鎖骨交界處,沿皮膚的橫紋作弧形小切口,切口長度約3~5 cm,如為雙側腺瘤將切口適當延長。切口處皮下注入10~20 ml腎上腺素生理鹽水,然后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頸闊肌,沿著皮下和頸前肌群的結締組織分離,分別至甲狀腺上下極約0.5~1.0 cm處,再將頸白線縱形切開至甲狀腺被膜,不結扎、不切斷頸前靜脈,保證雙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狀腺肌的完整,使用拉鉤將頸前肌群向兩側牽拉顯露甲狀腺,觀察腺瘤的形態、性狀,如果有必要應先行快速冰凍病理檢查。用10號線大圓針貫穿縫合后將顯露的腺瘤吊起,并鉗夾瘤體的4周,然后切除包括部分正常的甲狀腺組織在內的一側腺瘤,術中囑患者發音,觀察有無喉返神經損傷。用腸線縫合修復甲狀腺殘面。如果是雙側甲狀腺腺瘤,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對側。最后止血徹底后,無需放置引流,使用無創縫合線行皮內縫合,加壓包扎切口。
常規手術組:患者均采用頸叢阻滯麻醉,于頸前胸鎖關節上2 cm處做一弧形的橫切口,切口兩端至胸鎖乳突肌的外緣,可以適當地向患側延長。用電刀沿頸闊肌與頸前筋膜間隙的結締組織分離,上達舌骨水平,下至胸鎖關節的上緣。縱行切開頸白線,向兩側牽拉頸前肌,充分顯露甲狀腺并游離甲狀腺葉。根據甲狀腺腺瘤的大小、位置及數量確定切除范圍,如為單發腺瘤,以腫瘤為中心做甲狀腺腺葉的次全切除,若為多發腺瘤,則需行甲狀腺腺葉全切除術。術畢止血徹底后放置硅膠引流管,縫合切口后加壓包扎。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等指標,隨訪2個月后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數據的處理用SPSS 13.0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手術中術后情況的比較
從上表看出,小切口手術組的切口長度(4.1±1.2)cm,平均手術時間 (40.8±10.5)min,術中平均出血量 (32.5±6.1)ml,平均住院時間 (4.8±1.2)d,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是6.25%。經過統計學分析,發現小切口手術組各指標均明顯低于常規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甲狀腺腺瘤是甲狀腺疾病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但極少數可以惡變[3],可以發生于任何年齡,生長慢,病程長。多數腺瘤為單發,表面光滑,無壓痛,有完整包膜,邊界清楚,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因此,觸診時結節隨著吞咽而上下移動[4]。據報道,甲狀腺切除術損傷喉返神經的發生率約占1.7%[5]。
本研究中小切口手術組患者切口長度、手術時間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較少,住院天數及術后并發癥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2個月后,小切口手術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6.25%,明顯低于常規手術組,進一步證實了小切口手術明顯優于常規術式。
綜上所述,小切口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2]。臨床治療和美容效果均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周遵珊,趙源慶,梅栩彬.甲狀腺外科治療.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31(4):231-233.
[2]徐少華.改良小切口甲狀腺腺瘤切除術32例.實用醫學雜志,2008,24(11):1955.
[3]王明華,黃鐵柱,王耕,等.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583例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07,10(18):1554-1555.
[4]李征宇,孟慶山,張峰,等.改良小切口甲狀腺腺瘤切除術42例報告.山東醫藥,2006,46(12):81.
[5]Steurer M.Advantages of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dentification inthyroidectomy and parathyroidectomy and the importance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laryngoscopoc examination in more than 1000 nerves at risk.Laryngoscope,2002,112:12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