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鑫 馬瑤 墨偉靜 趙麗娜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病程長、復發率高的疾病。國內外學者對治療依從性做過不少研究,本文對80例出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服藥依從情況及相關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并對其相關的護理措施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出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共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17~59歲,平均年齡(39±11)歲,病程(22.0±14.8)月,出院時痊愈44例,顯著進步16例,好轉13例,無效5例。入組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疾病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②發病二次以上且無重大軀體疾患。
1.2 調查方法 自擬治療依從性相關因素調查表,見表1。包括:重大生活事件;家庭支持情況分為①好:家庭成員及患者有關系的社會人之間關系融洽,經濟保障好。②一般:家庭成員及與患者有關的社會人之間關系平淡,勉強給予經濟保障。③差:家庭成員之間經常吵架,鬧矛盾,不能給予經濟保障;隨訪情況分為①及時:依次為30 d,90 d,半年定期隨訪。②不及時:間隔時間延長或未隨訪;患者精神病知識掌握情況;藥物副反應及服藥數量等。由科研人員對受試對象進行電話咨詢或家庭巡訪,通過對受試對象的觀察及家屬的反映,逐項填寫。
1.3 評定方法 對受試對象的服藥依從性采用臨床療效總評定量表[1]分為:①治療依從:出院后能按醫囑長期用藥者。②部分依從:出院后不能按醫囑維持用藥、斷續用藥、自行減藥或用藥一段時間后停藥。③不依從:出院后完全停藥。
1.4 統計方法 統計學處理采用χ2檢驗。
見表1。

表1 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服藥依從性的相關因素
由表1可見,患者自知力的恢復狀況以及家庭成員的支持情況越好,服藥依從性就越好,反之較差(P<0.01);而當服藥的數量較大,或有副作用及有重大生活事件發生時,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往往較差(P<0.01);醫護人員的隨訪情況與患者服藥的依從性也有很大關系(P<0.05)。
治療依從性是指患者對醫囑及相關指導的服從或遵守。精神分裂癥是一種重性精神病,堅持長期足量的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是治療和預防復發的有效手段。本文結果顯示:家庭支持情況越好,患者服藥依從性就越高,重大生活事件的有無與服藥依從性密切相關,寬松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家庭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醫務人員優質的服務,有利于護患間的信息溝通,能及時了解不依從的原因而予以干預。本文資料顯示精神病知識掌握情況、藥物副反應、藥物數量均能影響患者的服藥依從。可見,加強精神病知識的宣傳,減少藥物的劑量,避免藥物副作用均能提高服藥依從性。
4.1 出院指導
4.1.1 藥物指導 由于患者出院時自知力大部分恢復,可進行簡單交談,因此,要向患者及家屬宣傳繼續服藥的重要性,宣講精神分裂癥的病因、癥狀、藥物治療及其副作用的識別、處理和預防復發,教育患者按醫生的指導,按時、按量服用。4.1.2 心理康復指導 患者經住院治療,精神癥狀改善后,具有復雜的心理活動。有研究表明經過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心理護理,舒緩了他們的不良心理反應和壓力,使他們學會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快和心理平衡[2]。這就需要護士結合患者自身情況進行心理護理,使其正確面對出院后各方面的壓力,堅信維持用藥,防止復發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4.2 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 家庭綜合干預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依從性[3]。在出院指導或隨訪過程中,向家屬或與患者有聯系的社會人提供心理式教育,向他們灌輸正確的醫學知識,給患者提供情感關懷,為患者提供一個寬松的生活、工作環境,以提高患者依從性。
4.3 建立完善的復診及隨訪制度 我科患者出院時均發放聯系卡,卡上寫有聯系電話、醫院具體地址。對電話咨詢者給予耐心解答、定期打電話或到家中詢問患者情況。對于復診的患者,取藥時為其減免掛號費,對一些偏遠地區、取藥不便者還實行郵寄服務。
4.4 提高護理服務水平 順應臨床護理學的發展要求,護士不再是單純被動的執行醫囑,而是積極主動的參加治療過程,戴鈞秋[4]認為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配合健康教育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由于患者服藥數量影響患者的依從性,我們建議醫生在不影響治療時,選用高效價藥物,此外通過查閱資料在不影響藥物療效的前提下,可將藥物研碎裝入空心膠囊內,以改善服藥依從性。
[1]楊德森.行為醫學.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85.
[2]明永武,趙變林,李艷蓮.心理護理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影響作用.中國健康心理學,2011,19(3):270-270.
[3]于瑞彥,狄亞琴,趙素銀,等.心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依從性的影響.中國健康心理學學雜志,2008,16(7):784-785.
[4]戴鈞秋.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依從性的影響.中國民康醫學,2007,12(19):1089-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