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向利
低分子質量肝素是一種臨床上常用的抗凝血藥物和溶血栓藥物,在臨床上主要用于預防患者在手術后出現的血栓栓塞、肺栓塞、和預防、治療深靜脈血栓以及血液透析是作為體外循環的抗凝劑以及末梢血管的病變。低分子質量肝素所具有的抗凝血因子的體內活性活性時間明顯要長于普通的肝素,在體內活性大約是普通肝素的八倍以上,低分子質量肝素的抗凝血因子的生物利用度為普通的肝素的三倍之多。在靜脈注射可維持十二個小時,在皮下注射給藥可以達到百分之百的生物利用度。每天注射一次即可,使用非常的方便[1]。本文選自2009年12月到2010年4月來本院治療的55例采用低分子質量肝素進行臨床抗凝治療,臨床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來本院治療的42例采用低分子質量肝素進行臨床抗凝治療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紀最大的78歲,年紀最小的32歲;42例患者分別被我院確診14例心絞痛病例,15例心肌梗死病例,8例心肌梗死病例,5例靜脈血栓病例。
1.2 方法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預防、治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在進行血液透析中防止血凝塊的形成,于每次血透開始的時候從動脈端注射單一劑量低分子肝素鈣。進行皮下注射的位置通常是腹壁的前外側,并且左右交替[2]。注射針頭要垂直,不可斜著扎入皮膚的皺折,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皮膚的皺折位置直至注射完。治療患者深部的靜脈血栓,每次85 IU/kg,2次/d,皮下注射,注射時間要間隔12 h,也可根據患者的體重,以0.1 ml每10 kg的劑量,每間隔12 h進行注射一次。需要注意的是體重超過100 kg或者少于40 kg的病例,估計用量存在一定困難,有可能會出現低分子肝素的用量不足或者出血的癥狀,所以,對待這部分患者要加強臨床的觀察。患者使用低分子質量肝素前要配合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和進行尿激酶溶栓治療。患者用藥前后要密切關注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檢查指標變化情況。
1.3 效果判斷標準 效果明顯:患者的局部血栓消失或者減小明顯,抗凝效果明顯;起效:患者的局部血栓有所減小,抗凝效果有所發揮;無效果:患者的局部血栓增大或者沒有明顯變化,抗凝效果沒有顯現。
42例采取低分子質量肝素進行抗凝治療的患者中,14例心絞痛病例效果明顯10例,起效4例;15例腦梗死病例效果明顯13例效果明顯,2例起效;8例心肌梗死病例6例效果明顯,2例起效;5例靜脈血栓病例2例效果明顯,3例起效。詳見表1

表1 進行低分子質量肝素治療后的效果
低分子質量肝素是通過普通的肝素經裂解過后形成的片段,它的出現在血栓性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上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它具有選擇性較強、抗血栓形成作用明顯、臨床效果顯著的優點。近期從臨床發現它除了具有抗凝活性外,在抗腫瘤、抗病毒和抗炎方面也有顯著的療效。目前在臨床上主要應用在腦卒中的治療、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治療、血液透析的輔助應用以及腎病綜合征方面的治療[3]。
低分子質量肝素的生物利用度很高,非常容易被人體的內皮吸收,原理是抑制凝血酶的生成,起到溶解血栓的功效,同時低分子質量肝素還有使內皮素降低的作用,來抑制血管的收縮,低分子質量肝素可以降低人體的血液黏稠度,進而增加人體的微循環,來改善心絞痛患者等的臨床癥狀。對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療上低分子質量肝素不會和血漿中的蛋白結合,從而具有非常穩定的效果。在預防、治療腦梗死的患者出現二次閉塞的治療上,低分子質量肝素可以通過縮小梗死體積,從而發揮重要的效果,并且沒有或很少發生不良藥物反應。可見這種新型的抗凝藥物-低分子質量肝素有著非常顯著的抗血凝作用,并且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也很小。在治療這些血栓性疾病方面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4]。
本文通過2009年12月到2010年4月42例患者采取低分子質量肝素進行抗凝治療,結果表明14例心絞痛病例效果明顯10例,起效4例;15例腦梗死病例效果明顯13例效果明顯,2例起效;8例心肌梗死病例6例效果明顯,2例起效;5例靜脈血栓病例2例效果明顯,3例起效。證明在進行抗凝治療中低分子質量肝素會起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并廣泛使用。
[1]蘇海霞.低分子質量肝素的臨床應用研究.中國實用醫藥,2011,6(15):152-153.
[2]臧乃涼,陳德利.低分子質量肝素研究進展.齊魯醫學雜志,2008,23(5):464-466.
[3]劉德績.相對低分子質量肝素的藥理及臨床應用.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0,9(3):194-196.
[4]王東華.低分子質量肝素在宮頸癌術后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應用.中國實用醫藥,2001,6(15):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