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全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1,2]。其直接發病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而心肌供血不足主要緣于冠心病。冠狀動脈栓塞、冠狀動脈痙攣以及瓣膜疾病、高血壓、甲亢也能夠引起心絞痛。作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肯定,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2例均為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到本院求醫就診的患有冠心病心絞痛的患者。將62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1例,男15例,女16例,平均55歲,病程2個月至12年;對照組31例,男14例,女17例,平均56歲,病程3個月至14年。兩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本院冠心病心絞痛的診斷標準包括以下幾項:中醫胸痹的診斷標準:患者胸部有悶痛感,輕者僅僅只是覺得胸悶、憋氣以及呼吸不暢,嚴重的甚至覺得胸痛徹背,通過心電圖檢查有缺血性的改變或者是運動試驗陽性;中醫心血瘀阻證候的診斷標準:患者的胸部有刺痛感或者絞痛感,感覺疼痛的位置固定不變,夜間疼痛加劇,甚至伴有心悸不寧、舌質紫暗以及脈沉弦或者結代;西醫的診斷標準:參照國際心臟病學會以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
1.3 排除標準 排除伴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已行介入治療或外科血運重建術者,以及甲狀腺功能亢進、重度神經官能癥、頸椎病、圍絕經期癥狀、胃及食管反流膽心綜合征等所致胸痛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抗血小板聚集;倍他樂克12.5 mg,口服,2次/d,降低心肌耗氧量;魯南欣康20 mg,口服,2次/d。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加愛倍注射液15 mg加門冬氨酸鉀鎂注射液20 ml加注射用左卡尼汀2 g,靜脈滴注,1次/d,用以擴冠以及營養心肌;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口服。其藥方為:懷牛膝10 g,桑寄生 30 g,山茱萸15 g,生黃芪30 g,麥冬15 g,五味子15 g,當歸 15 g,川芎 15 g,郁金 20 g,海風藤 30 g,羌活 20 g,水蛭9 g,這些藥材用水進行煎服,1劑/d,均在飯后30 min之后服用。兩組均15 d為1個療程,1個療程以后開始觀察療效。
1.5 療效標準 癥狀療效標準:顯效:同等勞累程度不引起心絞痛或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 ~80%;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量均未達到以上標準者;ECG療效標準:顯效:心電圖恢復至大致正常或達到正常心電圖;有效:ST段降低經治療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達正常水平,在主要導聯的倒置T波改變變淺(達25%以上),或T波由平坦變為直立,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改善;無效:心電圖與治療前基本相同。
2.1 兩組療效比較 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療效與單純西藥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2.2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中西醫結合治療組心電圖療效與單純西藥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例,%)
冠心病心絞痛是因為粥樣硬化的發生,進而使得患者的冠狀動脈管腔變得狹窄,甚至是閉塞,最直接的影響到患者冠狀動脈的循環,造成心肌的暫時性缺血以及缺氧,從而引起了發作性的胸痛現象,屬于中醫學“胸痹”范疇[3,4]。近年來中成藥已成為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常用藥,本組用單純西醫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冠心病的療效進行觀察。活血化瘀藥物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拮抗和溶解血栓形成,抑制和解除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從而增加血流量和提高了血液的流動性,增加人體各組織器官的血流灌注。通過本組治療觀察,表明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冠心病,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單純西藥的治療效果,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療方法。
[1]謝健燕.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230例療效觀察.現代醫院,2011,11(1):68-69.
[2]印茂峰.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吉林醫學,2011,32(12):2361.
[3]楊安民.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105例療效觀察.中國中醫急癥,2009,23(1):108.
[4]胡春申.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90例觀察.實用中醫藥雜志,2008,26(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