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蘭 丁效華 王惠卿
腦心綜合征是指急性腦部病變導致繼發性心肌損害,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的特點,尤其在急性腦卒中患者。本研究應用腦心清片對急性腦卒中致腦心綜合征進行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自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心內科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診斷標準[1],經腦CT檢查,急性腦血管病診斷明確。選取204例確診為腦心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腦心清片治療組102例:男58例,女44例,平均(63.2±13.8)歲,其中腦梗死66例,腦出血29例,蛛網膜下腔出血7例,對照組102例:男62例,女40例,平均(61.8±15.7)歲,其中腦梗死64例,腦出血3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6例。兩組病例的年齡、性別、格拉斯哥昏迷等級評分(GCS:輕型13~15分,中型9~12分,重型3~8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腦心綜合征以既往無心腦疾患史,急性腦卒中時心電圖提示心律失常、ST-T改變、出現有病理Q波、QRS波增寬、U波等,伴或不伴血漿心肌酶學(CK、CK-MB、AST、LDH)升高為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及觀察指標 兩組病例入院后均給予急性腦卒中常規處理,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脫水降顱壓,抑酸護胃,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神經胞等對癥處理。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同時口服腦心清片,每次3粒,3次/d,意識不清者予鼻飼給藥,療程為4周。兩組病例觀察血壓、心率、心律失常、心肌酶和心功能變化。治療前做12導聯心電圖、24 h動態心電圖、化驗心肌酶,測定心功能。第1周每日復查心電圖,以后每周復查心電圖2次,每周化驗心肌酶、肝、腎功能、血糖、電解質,必要時持續心電監護,觀察4周后復查24 h動態心電圖和心功能評定。
1.3 療效觀察 ①治愈:癥狀消失,心功能恢復正常、心電圖、心肌酶譜恢復正常。②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心電圖異常改變消失,心肌酶升高者明顯下降,癥狀、體征明顯好轉或消失。③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心電圖異常改善,心肌酶升高者有所下降,癥狀、體征大部分好轉。④無效:心功能無改善,心電圖異常無好轉或加重,心肌酶進行性升高,癥狀、體征無改變或加重,或死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2%,對照組為69.6%,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輔助檢查結果比較 治療前2組心律失常、ST-T改變、心肌酶學異常、心功能異常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心律失常、ST-T改變,心肌酶異常、心功能異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療效比較(例,%)

表2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輔助檢查情況比較(例,%)
腦心綜合征是急性腦血管病變累及下丘腦、腦干、及邊緣系統(如島葉)所引起的自主神經的急劇變化而誘發的類似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有研究表明其發病率約為50%左右[2]。腦心綜合征的發病機制:①神經因素。大腦半球通過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沖動及神經遞質調節心臟功能,急性腦血管病常累及丘腦下部及腦干,使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高,兒茶酚胺增加,造成心肌損害,而副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可出現心房纖顫或其他形式的心肌損害。②體液因素和肺水腫。急性腦部病變,機體處于應激狀態,體內兒茶酚胺、腎上腺素水平增高,使心肌損害或冠狀動脈痙攣與收縮,造成心肌缺血。③ 老年患者存在動脈硬化的基礎,可能原來有心臟疾患,腦卒中誘發心臟病變加重。④治療腦卒中時脫水劑的應用、電解質紊亂、血液濃縮等,造成神經調節障礙;在治療出血性腦疾患時,止血或凝血劑的應用,導致了血液的高凝狀態。卒中后腦心綜合征目前無理想的治療措施,如何在積極治療原發腦部病變的同時有效控制及糾正心肌損害是一個重要的治療途徑。
根據中醫學術理論體系的“脈絡-血管系統病”新概念,心、腦、周圍血管病同源絡病,腦為元神之府,主司百骸,統轄臟腑。心腦之間絡脈相通,經氣環流、信息傳導、互相協調。元神被害,則臟腑功能亦受到影響。中醫認為腦心綜合征是卒中后耗傷氣陰,絡脈瘀阻,致使心絡失養,心神不安出現心律失常[3]。
腦心清片是從柿樹科植物柿樹葉中提有效成份制成的純中藥片劑。柿葉入藥始載于《滇南本草》,謂:“經霜葉敷臁瘡”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本草再新》則用于“治咳嗽吐血,止渴生津”《分類草藥性》曰:“治咳嗽氣喘,清肺氣脹”。其主要成分黃酮苷(醋酸乙酯浸出物)具有鈣離子拮抗樣特性,對心腦血管系統具有強大的活性。現代藥理及動物實驗研究表明,腦心清片能擴張心、腦血管,增加心、腦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腦組織的供血、供氧狀態;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增加紅細胞電泳率,降低全血比粘度和血漿比粘度,降低纖維蛋白原含量,防止紅細胞的粘附、聚集狀態,表現為中醫“活血化瘀,祛痰降濁”的功效;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護I/R損傷、調節細胞凋亡等作用,可以從抗缺氧缺血、抗氧化應激和抗興奮性毒性、上調抗氧化基因BCL-2表達、改善神經細胞氧化還原狀態、激活L型鈣通道和抑制淋巴細胞與神經細胞的粘附等方面來發揮其抗腦缺血損傷和神經保護作用;動態調節血脂,升高 HDL-C,降低 LDL-C、TC、TG,還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臟后負荷及利尿,有顯著的抗心絞痛、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等作用。本研究表明,腦心清片能較好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心電圖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藥在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明顯毒副作用,治療前后肝、腎功能均無異常,臨床用藥安全。
總之,通過研究表明,腦心清片通過榮養氣絡達到調節心臟傳導系統功能、高級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從而緩解腦中風引起的心率失常、心肌酶及心功能異常,進而有效地改善腦心綜合征患者的預后,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
[1]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許俊,袁成林,張桁忠,等.急性腦血管病的腦心綜合征.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1,14(2):97-98.
[3]吳以嶺.絡病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