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業紅
(河源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 河源 517000)
基于工作過程的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發展模式研究
吳業紅
(河源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 河源 517000)
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實踐過程中,中職計算機專業師生應構建合理可行的教學發展模式,積極適應自身的新角色,指導自身平穩過渡。本研究對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的教學發展模式與學生的學習發展模式從內涵、必要性、理論基礎以及具體內容等方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探索,為教師做好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培養學生成為稱職的“崗位職業人”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思路。
工作過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發展模式;學習發展模式
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從傳統的學科體系向工作過程體系轉變,堅持職業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與內容開發主體由“教育專家主導”向“社會需求主導”轉變,教師由“主講”,向“引導”轉變,學生由“被動學”,向“自主學”轉變,教學內容與工作實際由“相脫離”,向“相關聯”轉變。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工學結合的有效教學模式之一。為適應這種教學模式的要求,中職計算機專業師生須構建合理、有效的教學發展模式。
合理有效的教學發展模式通過科學設計的一系列步驟,解決當前存在的教學發展問題,調整師生的心態,以逐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更好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并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要求,營造理想的教學氛圍。
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的開展,計算機專業師生的適應狀況不容樂觀,如表1所示。

表1 師生工作過程教學模式適應狀況表
針對中職計算機專業師生對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的適應狀況(見表1),筆者認為必須以科學的教學發展模式,引導師生盡快適應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的要求。
教學發展模式的分類 在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下,考慮到教師與學生兩種角色承擔的任務,可把教學發展模式相應分為兩種:適應教師的教學發展模式和適應學生的學習發展模式。教學發展模式從教師角度出發,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師的教學情況,以有效的程序指導教師平穩過渡,找到發展方向與應對手段,提高教學能力、態度、方法、效果和質量,引導教師做好“專業帶頭人”。學習發展模式從學生角度考慮,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有效的步驟引導學生平穩過渡,找到職業方向與適應方法,提高學習能力、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引導學生做好“崗位職業人”。
教學發展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在教學、科研等多方面充實教師力量,構建一支理念超前、專業水平高、操作能力強、學歷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是中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中職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當前,校企合作、教師頂崗學習、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等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相應地,計算機專業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發展模式,學習新的職業理念,轉變教學觀念,利用培訓、進修等機會提高專業綜合水平,改變教學工作方法,加強教師間的交流合作,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發展規劃,打造品牌專業,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以及專業協會文化,科學應對教學改革帶來的考驗,結合學校特點,創新品牌專業的發展模式。
學習發展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教學改革不只帶給教師沖擊和挑戰,對另一個教學主體——學生的影響也不可忽略。計算機專業學生全程參與學習過程,應該堅持一套合理、有效的學習發展模式,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了解并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專業學習能力,主動獲取、選擇信息,轉變學習觀念,樹立團隊精神,善于從團隊中學習,注意發展與學伴的人際關系,學會反思,提高職業能力和素質,結合自身特點為未來就業做好準備。
教學發展模式研究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為理論依據,實施彈性學分制、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教學組織方式的課堂教學。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中職理工類師生轉型發展強有力的理論保障。它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獲得。教師營造學習環境,分析學習者態度、動機和學習風格等因素,開展專業能力的考核,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問題意識、探索、自信心等軟能力的發展,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以“工作任務”為學習中心,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獲取過程性知識和較好的學習方法,提升自身創造能力,并形成較高的認知技能和社會技能,從而在師生互動和主體參與中建構知識。教學發展模式以建構主義為理論指導,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的主導作用,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建構的主體作用。
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 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針對職業崗位群,以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為核心,強調職業工作的整體性,以工作過程的“邏輯性”串行組織課程結構,構建“學習情境”并貫穿專業知識點,在教學實施中,重視行為導向教學法,著重學生職業能力、素養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達到培養高素質中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教學發展模式在教學環節實施上,強調以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活動,圍繞“工作任務”創建“學習情境”,關聯專業內容,真實再現上崗必備技能知識,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并為學生的學習注入實用素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發展模式構建的思路 合理的教學發展模式應遵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的要求,科學地解決當前存在的教學發展問題,使教學不斷得到有效的發展。針對中職計算機專業師生的適應狀況,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發展模式應具備以下特點:(1)指引性。對困惑中的師生提供一條可供參考的思考路徑,再結合現況選用或者補充不足,做到有準備,有思路,有想法,有模式。(2)參與性。能使師生通過結合具體崗位,感受企業文化,重視企業工作方式,為教與學積累“第一手”社會資料。(3)循環性。實踐與理論學習時間安排合理,不相脫離,循環更新。(4)時效性。專業知識保持與市場需求、發展相一致,既重基礎,又重專業,教學知識不滯后于實際的發展。
學??刹捎谩敖鹱炙汀钡膸熧Y培養模式著力于學科與技術帶頭人的培養。教師應該積極克服困難,堅持教學改革,做有真才實學的“專業帶頭人”?!绑w驗、反思、創新”教學發展模式讓教師體驗某個具體崗位,經實踐提高實戰水平,并反思總結出知識點,啟發課程的開發與設計,以實用性的專業知識貫穿學習領域,從而推進教學方式與內容的創新。
“體驗、反思、創新”教學發展模式具體由體驗崗位、反思專業定位、充電學習、編排實用知識以及創新教學方法這5個步驟組成,經歷相對穩定的“體驗—反思—學習—實用—創新”程序組合。其流程如圖1所示。
根據該教學發展模式,教師通過“體驗崗位”環節,熟悉職業崗位群的知識需求與發展動態,積聚原始、實用、豐富的工作任務;結合教學模式,緊密對接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崗位、職業技能、職業素養以及設計課程;通過參與學術交流會議、專項科研項目等方式提升專業水平,2~3名教師分項目地負責重構教學內容,編排專業實用性知識;對教學方法和模式進行創新。
學生應遵循合理的學習發展模式,不斷改進學習模式,從“被動學”到“主動學”積極轉型過渡,學以致用,規劃個人職業生涯和就業方向,做有真本領的“崗位職業人”。“服務、反思、內化”學習發展模式讓學生了解專業就業方向,具備熱忱服務崗位的職業意識,通過學習過程中的“工作任務”,熟悉專業知識,通過企業實習,深化專業知識的掌握,讓知識內化為一種能力。
“服務、反思、內化”學習發展模式具體由崗位服務意識、學習專業理論知識、頂崗實習、反思在校所學并整理學習思路、學以致用以及內化為能力這6個步驟組成,經歷相對穩定的“服務—學習—實習—反思—致用—內化”程序組合。其流程如圖2所示。
根據該學習發展模式,學生應以企業標準要求自己,熟悉企業的崗位、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需求,以“職業人”的態度完成企業要求;設置短、中和長期專業學習目標;及時修訂職業生涯規劃,鞏固好專業知識;參與崗位實習,保證專業技能過硬、適用;反思實習所得,提出改善學習環境、補充知識的中肯意見;將專業理論學習與崗位實踐緊密結合,用實踐指引專業理論的學習;將知識、交流技能、生活技能等內化為能力,達到硬能力與軟能力兼備。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既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機遇和新的發展希望,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新的困難和新的問題。中職理工類師生應積極采用上述教學發展模式應對,要理解新的教學模式的意義,調整自身的心態,促進教與學的進展,向更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方向改進教學。師生教學發展模式應在實踐中日漸成熟與完善,為開展教與學做好前期準備,對教師與學生真正起到指引和幫助作用。

圖1 教師“體驗、反思、創新”教學發展模式圖

圖2 學生“服務、反思、內化”學習發展模式圖
[1]張學梅.職業人視角下中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實踐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1,(2):81-83.
[2]劉紅委.職業院?!耙粠熞黄蟆苯處煂嵺`模式的操作與優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35-38.
[3]秦金華.教育理念隱于無聲 以生為本現于細節[J].教育導刊,2011,(2):52-55.
[4]李燕.小組合作學習與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教學方式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1,(2):144-145.
[5]范潔梅.高職院校“金字塔型”師資培養模式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1,(2):82-84.
[6]黃文浩.對廣東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0,(6):11-13.
[7]唐振華,劉珊珊.澳大利亞職業生涯教育的“蝴蝶模型”[J].職業技術教育,2011,(7):90-93.
[8]吳業紅.基于工作過程的中職理工科類教師教學轉型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0):44-45.
吳業紅(1981—),女,湖南漣源人,碩士,河源職業技術學校講師,軟件設計師,研究方向為中職教育發展與計算機軟件。
G715
A
1672-5727(2012)01-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