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 葉素丹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職《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教學改革探索
劉 莉 葉素丹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職《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課程集合了傳統微生物學和微生物檢驗技術兩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信息量偏大。按照專業培養目標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壓縮,既能培養學生基本的微生物操作技能,又能加強與專業課程的銜接,為學生將來從事微生物檢測工作打下良好的職業基礎,成為本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因此,應圍繞該課程設計的理念和思路,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進行探討。
高職;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教學改革
《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是高職院校生物食品類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是一門融基礎微生物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能于一體的課程。2010年,我院生物類專業實現了大類招生,統一了生物類各專業的相關專業基礎課程,《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課程同時面向生物技術及應用、食品營養與檢測、生物制藥三大專業的全體學生,旨在為學生對農產品、食品及藥品檢測等后續課程的學習,考取食品、藥品檢驗工等職業資格證書,為從事食品藥品生產、檢驗等崗位工作及日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該課程現有的教材體系都是按傳統學科知識體系的框架編排的,教學過程中雖然加強了實踐技能的培養,但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脫離,難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培養的學生操作技能不強,職業素質不高。因此,如何使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與社會的職業需求建立起有機聯系,開展與實際操作技能有機結合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和行動導向的課程項目化教學,就成為該門課程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內容。筆者擬主要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從《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這門課程的設計理念、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探討該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以期使所培養的學生能熟練掌握微生物的操作技能,為將來從事微生物檢測工作奠定良好的職業基礎。
將整體化的職業分析作為教學設計的基礎,構建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培養體系。根據畢業生反饋和企業調研等方式對微生物檢測崗位進行分析,確定該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在此基礎上明確完成相關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與素質,以行動導向完成課程內容的整體項目化設計。
在具體的課程設計過程中,按照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原則和要求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編排,打破原有學科體系教材《微生物學》的章節界限,整合實用性教學內容,將技能教學內容以項目的形式組成教學單元,將需要的每部分理論知識點和技能加以組合,以微生物培養和檢驗技能為主線,將《微生物學》學科體系的理論知識融入微生物的各項操作任務之中,確定教學內容,設計實訓項目。通過由簡單到復雜,由基礎到綜合的項目工作任務的完成,培養學生具體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其掌握微生物檢驗的技巧與方法,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處理和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
《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課程參照食品、藥品檢驗工等職業資格要求和學生將來從事食品藥品生產、檢驗等崗位工作的行業規范標準要求,實現職業技能培養目標。具體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態度目標如表1所示。
課程內容設計以具體的工作項目為載體,以典型工作任務整合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增強學生的職業觀念,在完成項目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掌握職業崗位(群)技能。結合認知規律,每個教學項目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課程內容的構建。教學項目的安排要具有代表性、覆蓋性、典型性。第一個項目主要訓練、培養學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后面三個項目主要根據企業微生物檢驗崗位工作任務要求,以某一類食品為項目載體,培養學生熟練掌握企業常檢微生物的檢驗技術,熟悉相關標準,具備良好的微生物檢驗技能和職業素質。具體的教學項目設計如表2所示。
表1 《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課程教學目標表
表2 《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課程項目設計表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實現“教中學、學中做,學做結合”一體化教學,以能力訓練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積極推行“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項目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對原有教材體系中偏重理論知識,缺少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的教學內容進行摒棄,探索項目課程設計教案,以能力訓練方式將要用到的學科理論知識融入學習項目中,使學生了解微生物檢測崗位典型的工作內容和形式。通過項目工作任務的完成,實現學生實訓環節,培養學生具體的實踐操作能力、處理和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每個項目均以“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步法進行教學實施,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學習情境六步法情境表(以某類食品細菌總數檢驗為例)
《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是一門基礎性、應用性、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微生物檢測崗位的職能要求選擇和設計教學實訓項目,對傳統教學中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割裂的教學內容重新整合,進行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與實踐,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因微生物培養特性需要連續幾天才能完成某個微生物指標的檢驗,這就需要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注意根據課程的要求安排教學進程。另外,因學生人數較多,教師在操作指導上不能同時兼顧所有的學生,因此,需要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使所培養的學生能正確掌握微生物的操作技能和檢驗技術。
[1]包永華,葉素丹.高職《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設計初探[J].職業教育研究,2011(5):35-36.
[2]陳珊.高職《發酵工藝學》課程教學設計初探[J].職業教育研究,2011(5):81-81.
[3]秦春娥,楊輝德.高職微生物課程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0(3):27-28.
劉莉(1970—),女,浙江富陽人,碩士,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食品微生物與生物技術的教學與科研。
G712
A
1672-5727(2012)09-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