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佑初 唐美玲
(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設計*
趙佑初 唐美玲
(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結合《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闡述了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基本理念和具體措施及課程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及教材建設等。
工作過程;高職;電工電子技術;教學設計
《電工電子技術》是高職工科類專業開設的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技術基礎課,是專為非電專業開設的一門電類基礎課程。該課程包含內容廣泛,涉及電類專業的電工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低壓電器和電氣控制、安全用電等內容。該課程的傳統教學方法是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進行一些驗證性實驗,學生的動手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高。針對這種情況及高職培養服務于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教育部關于高職教育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近年來,本校也一直在進行教學改革。但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本課程的教學課時大大減少,給教學增加了難度。同時,由于本課程是專業基礎課,在機電專業第二學期開設,但學生還未學到相關專業知識,加之高職生源質量不高,學生基礎差,普遍厭學,導致本課程的不及格率很高。造成這種結果的另一個原因是,在教學組織及教學方法上,本課程教學理論性太強,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使本來基礎就差的學生感到壓力很大。但事實上,高職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不差。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探索了基于工作過程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改革及教學設計。
《電工電子技術》學習領域是把電工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低壓電器和電氣控制等知識整合在一起,通過典型電工電子產品制作與調試工作任務的完成,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崗位工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在教學觀念上,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出發,著眼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融知識、能力、素質教育于一體,樹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念,鼓勵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意識的培養;樹立教學與生產相結合的觀念。
表1 基于工作過程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組織形式表
《電工電子技術》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是根據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綜合職業能力,以總體設計要求為核心目標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具體工作任務和產品制作為載體,以完整的工作過程為行動導向,突出培養學生的電工電子應用技能、自我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突出工作任務與知識的聯系,使學生掌握獨立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的工作能力。
《電工電子技術》學習領域學習情境選取的基本依據是,考慮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儀器設備的操作使用和維護保養,著重培養學生的電路識讀和儀器設備測試等技能,并根據行業專家對機電專業所涵蓋的崗位群進行的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遵循職業院校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考慮學習情境的實用性、典型性、涵蓋性等因素,確定學習領域各學習情境的具體內容,并根據不同的學習情境,安排一個或幾個典型的工作任務,最后確定五個以典型的產品為載體的學習情境。它們分別是指針式萬用表的制作、照明電路的安裝與調試、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的裝配與調試、模擬電子電路的制作與調試、數字電子電路的制作與調試。
學習情境教學中采用“教學做”相結合的項目教學法,學生每個學習情境的學習都要經過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與評價六個步驟來完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產品制作所需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從而掌握電工電子的基本理論。課程的考核方法采用過程考核與期末開卷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其中期末考試成績占40%,過程考核成績占60%。
基于工作過程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再按學科教育的知識系統化體系組織,而是以工作過程系統化方式組織。最后,將本課程分為5個工作項目(學習情境),14個工作任務,根據實施各工作項目的要求確定相關的知識點、能力點和職業素質。具體組織形式如表1所示。
要根據崗位設置要求及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應立足于加強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采用項目教學方法,以工作任務引領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本課程教學的關鍵是現場教學,選用的都是典型電路,教學過程以工作任務為主線,強調的是產品制作與調試。每一工作任務由以下幾部分組成:任務導入→資訊→計劃與決策→任務實施→檢查→評價。(1)導入的任務來自生產企業的真實項目,并且重點要對學生說明任務完成的關鍵及標準,教師可以在課前先做好任務的樣本,向學生展示,使學生有直觀的認識,有利于提高學生進一步探究的積極性。(2)資訊學習階段要查詢與項目任務有關的知識,如工作原理、使用方法、電路結構等。在此階段,對學生比較集中的問題,教師要進行集體講解,以免影響教學進度。(3)計劃與決策階段是學生用掌握的知識完成項目的最終實施方案。先以分組的形式讓每個小組提出本組的工作計劃、創意方案。然后,由各組代表匯報,比較各組制定的計劃的優缺點,并進行修改后,全體學生及指導教師共同推選一個或幾個確實可行的方案,進行實施,在此階段要注意教師只是一名參與者、引導者和主持人。(4)任務實施為項目的實訓環節。本環節應提供實訓任務、實訓指導、考核評分等。學生通過實訓掌握該項目的教學要求。實施過程包括元器件型號和材料的選擇,工具和儀器儀表的準備。(5)檢查階段是對任務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此階段并不是獨立的,與實施過程是分不開的。應盡量邊實施邊檢查,將錯誤或問題在最小范圍內解決,避免到最后出現不可修復的錯誤,各組成員在實施與檢查過程中可以相互照顧,共同對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提醒與監測。問題在小組內不能解決時,可向指導教師咨詢。(6)評價是根據事先準備的評價單的要求,對學生的產品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包括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定與匯報演講、答辯、角色扮演、筆試、口試、操作等。評價過程要注重過程與結果的融合,真正體現公平、公正的考核評價體系。
每一教學項目都是一個實際的工作項目,體現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無縫結合的全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融入相關工藝知識、設計知識、軟件應用知識,以及安全、質量、成本、效益等意識。
每個學習情境由幾個任務組成,由于學時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所有的任務,有些只能做為擴展的課外任務,讓學生在業余時間完成。學院的實訓室工作日全部向學生開放,有專職的實訓指導教師在現場指導。
在理論教學過程中,要多采用掛圖、多媒體、Flash、投影等教學資源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關鍵工藝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提升職業素養,提高職業道德。
校企還應合作共同開發校內教材。我院本課程教材的編寫得到了萬向錢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萬向精工有限公司、浙江杭申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企業為教材編寫提供了真實項目,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保證了教材的實用性。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是源于前期的企業調研。通過對浙江省內各現代制造企業的崗位需求,相關職業崗位對機電專業學生在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方面要求的調查分析,確定具體工作任務和典型工作任務,最后提煉出5個學習情境。同時,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中級維修電工銜接起來,以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素質養成為主線,突出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以此來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從而提升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1]朱曉慧.基于工作過程的電工電子技術的課程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8(8).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戴士弘.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朱曉慧.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開發與實施[J].中國電力教育,2009(8).
[5]殷香麒,呂振華.基于工作過程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教育月刊,2010(5).
[6]朱曉慧.行動導向教學的實施探究[J].高等職業教育,2010(6).
趙佑初(1972—),男,湖南邵陽人,碩士,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電工電子及電氣控制教學及研究。
唐美玲(1975—),女,四川資中人,碩士,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電力電子與電氣控制教學及研究。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2010年高職高專院校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機電一體化特色專業建設”(浙教辦高教〔2011〕24號)及院級課題《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EDC20090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G712
A
1672-5727(2012)09-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