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亞平 宋天麟
(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325)
應用型本科機電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研究
盧亞平 宋天麟
(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325)
對機電一體化特色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建設與改革存在的問題,本文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與總結,尤其是對實驗室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作了重點探討。
應用型本科;機電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能力培養
高等教育要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就必須加強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機電專業,隨著柔性制造系統、先進制造技術以及有關邊緣科學知識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如何在現代教育環境下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是擺在每個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科技的應用能力將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而大學是培養知識與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知識、有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以適應行業、企業及地方經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是制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計劃的首要問題,而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環節。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及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社會對應用型本科機電專業所培養人才的知識結構以及能力要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此,應對應用型本科機電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科學、規范的制定。機電類應用型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應用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及實際操作能力,從事機電及相關領域內的設計制造、開發、技術應用與改革、運行管理及營銷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同時,機電類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應面向行業、企業,按企業現代化生產及技術工程師崗位群的要求,懂設計、會操作,能承擔設計向制造的轉化、技術應用與改革、運行管理及營銷等方面的工作。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應以專業技術知識為主線,以實踐性課題為核心,對實踐型教學環節中所遇到的問題從理論方面來分析,使實踐性教學過程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起主導作用。學生只有在實踐活動中發現了問題,遇到了自己沒有辦法克服的困難,才會從理論上去尋找答案,去積極探索,并試圖按照理論提供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一旦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現理論失去效力時,就會促使其創新,進而激發其強烈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
(一)實踐性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
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在實踐教學方面普遍存在硬件建設不到位、軟件跟不上等問題,與國家提出的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相去甚遠。
實訓基地的硬件不足 我國一些高等院校多數為20世紀90年代后新建或改建的院校。其中,大部分是由專科學校、職工大學、教育學院、中等專業學校通過升格而來的。這些學校原有的辦學條件是按中專或成人教育目標的要求配置的,顯然與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有一定差距。又恰逢高等教育迅猛擴招的時期,高等院校實踐教學建設跟不上學校發展的速度,以至于實驗室設備老化、陳舊,數量少,實驗實訓開設率較低,由此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畢業后還要花大量時間接受崗位培訓。
軟件建設跟不上 這里的軟件是指高等教育中的課時、目的、內容、教學組織、要求與考核等實際環節。學校存在軟件跟不上的原因主要有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專業設計不盡合理、對用人機制和市場機制了解不夠等。對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的各門課程知識考慮不夠,從而影響實踐教學功能和作用的發揮。有些高等院校的實踐教學管理較為松散,沒有建立一整套關于實踐教學的管理制度和相應的質量管理與評價體系,實踐教學的管理全憑指導教師的責任心。
實踐教學的考核辦法存在問題 一些學校沒有建立規范的實踐教學考核辦法,或沒能真正落實;對實踐教學的要求與培養目標存在偏差;學生本身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沒有應有的壓力和自學能力,因而實踐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實踐教學考核辦法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以及課程整合方面存在問題。
(二)加強實踐教學采取的相應對策
加強硬件建設 硬件是基礎,必須充實。學校應根據開設專業的實際需要加大投資力度,并且進行全面規劃,分步實施。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認識的舊模式,建立有利于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應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新模式。優化配置硬件資源,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已有設備的使用效率。爭取政府相關資金扶持的同時,與企業走產學合作之路,利用企業的設備和真實的現場實施現場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另外,學校之間可進行合作,共建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充分發揮硬件設施的作用。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組織管理 硬件設施配備加強了,就必須讓硬件充分發揮作用,對實踐教學進行嚴格、科學管理,可以從以下幾點做好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1)建立以實訓中心為核心的基地,可以成立實訓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學院各類實驗室、實訓中心(室)、車間等可按專業大類組建校內實訓基地并歸屬實訓中心,實訓中心統籌安排實踐教學計劃,使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實訓中心實行全天開放式運作模式,除了向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之外,也可面向社會開辦有償服務項目。這樣,可使實訓中心從單一的實訓,向技術開發和推廣方面拓展,實現教學、生產與社會培訓有機結合。(2)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采取從企業或社會上的其他部門中選聘優秀工程師、技師、管理人員到學校擔任指導教師或專、兼職教師的辦法。鼓勵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相關技能考核等級證書。同時,組織“雙師型”教師編寫具有較強針對性、實用性的實訓教材及實訓指導書,把國內外最新知識、最新技術和最新工藝,充分融入教材和新的課程體系中,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3)將職業精神教育融入實踐教育過程,以便讓學生在就業時贏得主動,畢業后能夠習慣企業的工作。具體來說,要實現校內實踐基地企業化,實行嚴格的8小時工作制和上下班制度,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一開始就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現代工業精神熏陶和嚴格的職業素質教育。
改進實踐教學的考核辦法 實踐教學的考核是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實踐教學考核辦法及實踐成績評定辦法等實踐教學制度,確保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把實踐教學的考核與考取從業資格證書相結合,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開發人力資源、開拓人才市場,以利于學生更好更快地就業。
以下具體介紹我院機電專業四年的課程安排及其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以及師資隊伍建設。
(一)課程體系安排
我院機電專業在設置課程方案時,考慮到該專業綜合性、多學科的特點,主要分為三大類課程:普通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實踐課程。其中,實踐課程環節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院校的實踐課程。應用型本科教育必須將實踐環節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其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形式:課程內進行(課程實驗);短期集中實訓(為期1~ 2周的實訓);長期實訓 (3~4周以上實訓)。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模塊,共38周,如表1所示。
表1 實踐教學環節科目安排表
(二)實驗實訓室建設
我院實驗、實訓室建設貼近生產實際,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實驗設備、設施先進,目前,已建設成為教學、科研、生產、培訓相結合的多功能實踐基地,也成為中職教師培訓及高級工、技師培訓中心,職業技能訓練中心及蘇州市職業技能鑒定所。整個實訓樓擁有60個實訓室,儀器設備總值4000余萬元人民幣。其中,機電專業實訓室有金工車間、電子、電工、機械設計、液(氣)壓、傳感器技術、加工中心、柔性制造、機電創新等。
經市勞動局批準,成立了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職業培訓中心,職業培訓范圍:數控高級工、電子高級工、電工高級工,涵蓋了學院招生的所有工科專業。截止到2010年6月,在職業技能鑒定所參加職業技能考評的考生達8000人左右。同時,與杰和興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建立了產學合作關系,公司為我院提供了3臺加工中心。與浙江中控共建了DCS實訓基地。在儀器設備的添置方面,應用技術學院注重能提高專業技能和技術應用與創新能力的精、大、貴設備,如加工中心、過程控制系統、柔性制造系統等。
(三)實習基地和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了多個校外實習基地,密切聯系學校與企業的關系,加強學生實踐環節的培養,使人才培養能夠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有助于學生了解企業、適應企業環境及要求,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知識與技能,而企業可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有利于建設一支專兼職結合、結構合理,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豐富工程實踐經驗、較高工程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此外,要使實訓基地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還需要有一支過硬的實驗設備維護人員。
任何理論知識都來源于實踐,理論知識也只有同社會的經濟、政治、科學、文化發展的實踐相結合,才能得到強化并真正發揮指導作用,造福于人類。高等院校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地方,實踐教學活動對加快學生的社會化過程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注重學生實踐性教學環節是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通過對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畢業生的走訪和企業的信息反饋,證明應用型本科機電專業培養出的人才是有較強動手能力的,是深受企業和社會歡迎的,能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求。這些信息反饋說明應用型本科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學方案是正確的,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丁中建.應用型大學生培養的幾點思考[J].滁州學院學報,2010(3).
[2]須善榮.論高職教育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J].職業技術教育,2002(25).
[3]劉桂花.淺談高職院校大學生能力的培養[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4).
[4]哈焱.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質量[J].宿州學院學報,2010(4).
[5]全國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全國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案例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6]龐麗.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模式建構探索[J].廣西教育,2010(27).
[7]陳旭東,陳偉君,羅予東.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0(5).
盧亞平,男,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實驗師,研究方向為應用型人才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的培養與管理。
宋天麟,男,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機電一體化。
□有話職說
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
——泰勒
G718
A
1672-5727(2012)09-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