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文興
臺灣教育家何福田先生的 “三適連環教育”思想很好地闡述了如何切合孩子實際去實施符合孩子自身特點的教育;“三適連環教育”中的三適: “適性、適時、適量”,要求做到 “三適連環教育”,真正地提高教育的時效性。用通俗一點的語言解釋 “三適連環教育”,就是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天生個性,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適量的教育,而所說的連環意思就是三個 “適”要有機結合在一起,缺一不可。當今最為吸引眼球的運動——足球,想一下為何西方的國家會踢得這么的好,而我們在亞洲也難以占一席之地,說身體素質差,不是,說膚色不同,那更不合理。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的體制問題,想想為何國外的校園足球開展的如此得當,就能道出其中這么一個反常規的超前訓練的原因來。符合學生實際的教育才可能是最好的教育,循規蹈矩的機械化方式只會抹殺學生的潛在能力。每個學生都會有各自的特點,假如沒有符合實際的教學,就如還沒有長大的孩子一樣,還沒學會走路,站立,就要求全力的跑,那只會摔得頭破血流,不符合邏輯,更加談不上有效教學;如何運用 “三適連環教育”思想,指導我們小學體育教學呢?
小孩的天性是受到父母的遺傳以及后天的成長環境所決定的,一百個人心中就會有一百個哈姆萊特,每個人都不一樣。1)性格差異:在體育課堂中,有的學生會表現的異常的興奮,對老師的動作會產生強烈的模仿欲望,上課過程中喜歡亂蹦亂跳,相反有些學生卻不太敏感,課堂中顯得特別安靜,不喜歡動。喜歡安靜的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可能會比一般的孩子多,而好動的學生一般都是比較大大咧咧的,做起事情來比較隨意。這樣一來在發掘學生特點的時候就要注意到:安靜型的學生較為適合棋牌類的需要集中注意力去思考的項目,好動型的善于走動的就要多安排田徑類的跑跳項目。2)身高體型差異:一班學生當中,幾乎都會有幾個身體較為粗壯或是較其他同學個頭高出不少的學生。這樣的情況下就適合安排塊頭大的學生多參與力量性的基礎練習,而身高較為明顯的學生多發展像籃球、排球等項目。
一個也不能少,是張藝謀導演的一部關于偏遠山區代課教師題材的電影的名字。電影里講述了一個十三歲代課教師魏敏芝只身一人出城尋找輟學學生張慧科的感人故事,最終在電視臺的幫助下找回學生并得到了大量的粉筆和文具。通過電影,可以深刻的明白,每一個學生都是那么的重要,不能缺一。適性教育透露出來了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道理——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小學體育中千萬不能因為某個學生有智殘或肢殘的現象而否決他,雖然他們在身體上、智力上有缺陷,但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性格,教師善于去探索勤于去交流,最終也能找出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
小學階段,神經活動主要是第一信號系統活動占主導,主要是靠具體主觀形象去建立條件反射,抽象思維較為薄弱,骨骼、呼吸以及心血管系統還未發育完全,此時學生的骨骼彈性大而硬度較小,容易彎曲發生畸形,胸廓較小,肺活量也較小,心臟發育也較骨骼慢,心收縮力較弱。
鑒于當下的體育選拔機制存在許多不合理的現象,如,為了讓學生進入體校,在小學階段就下足功夫去進行大強度的訓練,生怕落后于人,殊不知,到了該出成績的年齡段反而成績平平。小學體育教育最為重要的是選擇符合學生身體機能發育特征的方式去進行施教。小學階段,動作的速度、協調、靈敏是最為敏感的時期,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著重選擇適合的教材去誘導學生。相反的,為了暫時的成績而去進行大強度的肌肉力量、耐力訓練,學生要么就容易受傷,要么就會在后一階段該大力發展肌肉耐力時卻見效甚微。在此階段適宜的教材可以采取例如跳繩、毽球、50米快速跑、武術初級套路等等的教學,運動負荷不宜過大,主要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指向,為晉升初中、高中打下基礎。
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進行。體育教師切忌急于求成,要在學生特定的時段給予適當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生喜好模仿練習,但課時內容接受量較小,同時也易于疲勞。針對這樣的特點,體育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的時候要意識到這個道理,設計輕松有趣的練習方式,并且練習的內容不應該復雜繁多。富于娛樂性的練習一方面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學生身體疲勞的過早發生。如,體育教師在武術套路教學中可以采用通俗風趣的語言講解武林人物,安排練習時可以設計例如卡通人物的方式進行。
學生每個個體都是特殊的,人人不同世界才會豐富多彩。倘若要求學生做到人人一樣,無異于吹毛求疵。一花一世界,你有你精彩同樣我也有我的精彩。學生之間會因為各種情況出現不同的差別,要拿每個學生進行比較就不具太大的意義。如,一學生在棋類運動中有特長而在田徑運動中卻表現糟糕,另一同學則相反,硬是要將兩個學生進行一較高下,實謂誤導學生。稍微出現差錯,更是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
當前的學校教育 “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是一個非常全面的教育思想。身體的健康并不代表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健康還包括除了身體以外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在認識上出現偏差,認為體育運動就代表健康,忽略了同樣重要的另外兩個內容。何福田先生的 “適性、適時、適量”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內容,任何一個都不能單獨拿出來,需三者結合為一。 “健康第一”是一個系統的教育思想,體育課堂教育是一個能有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手段,但絕不會是唯一的手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應該是各門課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任務。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以及在課余體育訓練中要堅決秉承 “適性、適時、適量”的原則,切不能急功近利,要善于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去培養我們的未來之花。
[1]何福田.三適連環教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09
[2]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