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二地
踝關節扭傷在學校體育運動中經常發生。踝關節扭傷雖然不是非常嚴重的運動創傷,如果處理和治療不及時、不徹底,容易導致踝關節韌帶過度松弛,關節不穩,易引起反復扭傷,造成踝關節功能障礙等后遺癥,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體育運動。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學生在發生踝關節扭傷后不進行處理或憑自己有限的處理知識和技能簡單地進行處理。RICE方法對急性期踝關節扭傷很有效,但是能夠完整運用RICE方法對踝關節進行處理的學生很少。即使有些學生掌握了RICE處理踝關節的方法,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可能也會遇到很多問題。踝關節扭傷的RICE處理方法是在醫院或校醫務室的診療室等理想狀態下進行的,但在踝關節扭傷的現場進行處理時很多條件是不具備的,這樣就會貽誤處理的最佳時機。我們知道,對于踝關節扭傷的處理越早越好,這樣才能有效地減輕踝關節扭傷的癥狀,為后續的治療打下基礎。本文就學生在實際運用RICE方法處理踝關節扭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希望能引起體育教師的關注,指導學生及時有效地處理踝關節扭傷。
傷后24小時是急性軟組織損傷處理的關鍵時期。軟組織的損傷通常伴有血管的損傷,因此損傷組織周圍血液淤積,并壓迫相鄰組織,從而進一部加重損傷。損傷愈合期間,組織腫脹,壓力增高,可引起疼痛,導致肌肉痙攣和廢用。因此損傷早期應盡量減少損傷部位的出血。適當的處理方法可以概括為:R(Rest):休息、I(Ice):冰療、C(Compression):加壓包扎、E(Elevation):抬高患肢。
休息:受傷后應立即停止運動。損傷部位若繼續活動,可加速出血和腫脹。例如,大腿挫傷后跑步,股四頭肌收縮可加重出血。嚴重的損傷,損傷部位需要完全休息。
當發生損傷后,要立即停止運動,這樣不僅能夠防止損傷的加重,還有利于后續的治療。
損傷后立即進行冰療可減輕疼痛,并引起局部血管收縮,從而減輕出血和腫脹,冰療可以減輕組織代謝,從而降低對氧和營養物質的需要量,冰還可以減輕炎癥和肌肉痙攣。冰療時間應依據損傷區域的大小和損傷組織的深度而定,但在損傷初期習慣上通常每1—2小時進行一次,每次15分鐘。損傷24小時后冰療的頻率可逐漸降低。
損傷部位用繃帶加壓包扎可減少出血,從而可盡量減少腫脹的程度,冰療過程中和冰療后均需要加壓包扎。繃帶的寬度可根據損傷區域的大小而定。繃帶的包扎松緊適度,不可過緊,以免引起疼痛。繃帶的包扎應從出血部位的遠端開始,每圈覆蓋上一圈的1/2。繃帶應纏繞到距損傷區域邊緣至少有一個手掌的寬度。
抬高患肢可減少損傷部位的出血,并促進局部靜脈和淋巴回流。下肢可放在椅子、枕頭或桶上。必須保持下肢高于骨盆水平。
理論指導實踐,在我們實際操作之前要掌握處理的方法和步驟。學生在遇到踝關節扭傷時,大部分不知道該怎樣處理,只有少數對踝關節扭傷的處理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在發生扭傷后大部分同學根本不會去處理,他們覺得扭傷沒有什么大不了,休息幾天就好了。部分學生會用自來水浸泡或者直接用自來水沖洗。只有極少數的同學會去校醫院或者醫院處理。
RICE方法中最難掌握和操作的就是冷敷和包扎技術。首先說冷敷,我們常見到的情景是這樣的,在發生踝關節扭傷時,多數情況下只是用自來水沖淋或浸泡,有的用買來的冰鎮礦泉水對扭傷的部位進行沖淋或者直接用瓶子放在扭傷的部位,還有的把冰塊放到扭傷的部位。這樣冷敷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其次是包扎,由于包扎操作起來比較復雜,學生掌握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知道在大多數情況下,踝關節扭傷后腫脹會立即發生,處理的越晚腫脹程度就會厲害。RICE中也強調損傷后立即進行冰療和包扎。處理的越早對腫脹的減輕越有利。但在扭傷的現場我們是很難找到處理材料的,即使我們去校醫室或者醫院有時也難找全所需的處理的材料,加上發生損失的場所離校醫院或醫院很遠,這些因素都會錯過處理的最佳時機,影響處理的效果。
我們從RICE處理方法可以看出,對急性踝關節扭傷的早期處理需要用到冰水或者冰塊,還有繃帶和包扎填充物。在RICE處理方法中,冷敷是在扭傷發生后立即進行的,我們不難想象在學生所處的實際環境中,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不具備立即進行冷敷的條件。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各地學校的條件差距很大,有些地方條件非常艱苦,根本不能滿足處理的條件,即便在發達地區的學校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學校里不可能隨時給你提供冰水或碎冰,還有繃帶之類的物品,很多情況下只能提供自來水。也就是說在發生踝關節扭傷的當時當地我們很難找全所需的材料,甚至什么都找不到。
我們可以通過體育理論課講授,使學生了解RICE處理踝關節扭傷的方法和步驟,同時要加強處理技能的培訓,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講座、廣播和網絡等宣傳,提高學生對踝關節扭傷重視程度,提高學生處理踝關節扭傷的意識。
針對處理材料的短缺,作為體育教師要加強與領導的溝通和協調,提高領導的重視程度,加大投入力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校醫室或體育系、組、教研室等處準備好處理運動損傷的藥品和材料。為及時有效地處理運動中發生的損傷做好充分的準備。
踝關節扭傷可能合并成骨折,所以在發生踝關節扭傷時我們首先要進行檢查,用以排除骨折。當踝關節扭傷時,我們可以通過趾屈抗阻試驗來判斷是否發生骨折,具體方法是讓踝關節處于背伸的位置,受試者有單手或雙手握住腳前掌,然后讓踝關節做趾屈對抗阻力運動,如發現踝關節無力,無法對抗阻力,疼痛感難忍時表示可能發生骨折,這時就應該去醫院進行處理和治療。如可以對抗阻力,可以忍受疼痛說明沒有骨折。則可先行處理,然后視情況再去醫院治療。
3.3.1 無處理材料的情況下
大多數情況下,在踝關節扭傷的現場我們是什么處理材料都沒有。但是扭傷后踝關節多數情況下會立即發生腫脹,處理的越及時越好,能夠有效地減輕腫脹程度。從RICE的處理方法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處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止血,減輕踝關節腫脹的程度。在沒有任何處理材料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采用按壓止血法進行止血。方法是:在判斷無骨折的情況下,根據自我感覺,找到疼痛部位,就是踝關節扭傷的部位,然后用拇指按壓疼痛部位,如果感覺發不上力,可以采用拇指重疊按壓,以加大按壓的力量,直到自我感覺疼痛減輕為止。這樣可以減少出血,減輕腫脹程度。然后再去找處理材料,進行冰療和加壓包扎處理。
3.3.2 處理材料不全的情況下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手頭只能找到部分的處理器材,如果我們只有包扎材料的情況下,我們就先包扎,然后再去找冷敷的材料去冷敷。如果我們只有冷敷的材料,那我們先進行冷敷,讓后用拇指按壓法止血法,減少出血。找到繃帶后再進行包扎。
3.3.3 處理材料齊全的情況下
在器材齊全的情況按下我們要按照RICE處理方法和步驟進行處理。
[1]矯瑋.運動損傷學雙語教程 [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