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泳華
學校的管理者在對20世紀80年代掀起 “理性主義”為基石的科學管理理論運用的同時發現了一些問題。由此,人們把視角轉向其相反的方向——非理性主義。
所謂理性,阿馬泰亞·森 (AmartyaSen)將其定義為:在確定性情況下,強調內在的一致性。我國學者劉世銓認為:理性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描述性的用詞,它所描述的是人的一種思維能力,或稱思維工具。而非理性則是精神活動中的正當現象,并不是洪水猛獸,并不可懼可怕。因此他將 “非理性”定義為:指主觀精神世界中與理性相對的范疇,是理性思維所不能理解的、邏輯概念所不能表達的,主要包括意志、本能、直覺、無意識的力量。人際間的磨擦、碰撞、調節、競爭、合作,很多也屬于非理性問題。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筆者了解了非理性主義管理理論主要的觀點:管理不僅僅是一個物質技術過程或制度安排,而是和社會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關的;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 因此應當以人為核心,發掘出一種新的以活生生的人為重點的、帶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來取代傳統的純理性模式;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應當重視對情感、宗旨、信念、價值標準、行為標準等因素的長期培育,從而提高凝聚力和競爭力。
現在學校比較注重管理的科學化,強調制定完善、嚴密的規章制度,強調定量評價。但我們也不難發現,教師的積極性并未隨規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不少的學校管理者只重視學校管理中的理性因素,只相信嚴密的組織結構、周密的計劃方案、嚴格的規章制度和明確的責任分工,將理性作為學校的全部本質屬性,進而人為地漠視非理性及其非理性教育,因而學校管理的效能也大打折扣。在學校管理實踐中,除了理性、科學之外,還有大量的非理性因素在發揮作用。
我國教育事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教師隊伍的素質也有了質的飛躍。教師的思維越來越活躍,對事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追求個性化和自我價值實現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其具體的現象表現是,教師越來越難以控制。從學校的管理結果看,理性的管理只能解決 “不可這樣做”,而不能解決“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學校教育和管理圍饒科學的目的而忽略了非理性及其教育、管理,在管理目的、過程、內容、方法等方面暴露了許多局限性。這種管理的現狀顯然是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的。
目前學校的管理者們對體育教師的管理依據,是以我國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學校體育工作指導綱要為依據,并根據上級教育、體育部門關于體育工作的要求、規定和學校工作計劃對體育教師實行系統管理,這種管理體現了規范化和理性化。但是,經過二十幾年教育改革,在上述的管理模式下,我們體育教師在學校的實際地位與其他文化課教師相比并沒有提高、我們體育教師的待遇與其他文化課相比是較低的、我們體育教師的自我發展在所在學校的教師中也是最緩慢的一族,而我們的教育方針 “三育”并舉依然震耳欲聾。另外,對體育教師學科特點,比如工作環境、時間、教師年齡等, 大部分學校管理者的認識是不足的。因此,在這樣表面理性化的管理氛圍中,很難想象要大部分體育教師長期樂于奉獻,滿懷激情并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從工作結果看,體育教師是 “我做了工作”,而并非 “我要更好地工作”。
正是在實際教學管理中,學校管理者運用理性理論管理體育教師,取得的效果沒有想象中的好。學校管理者經過認真地思考、摸索,把思維轉向了相反的方向,即非理性管理。
直覺,是指思維者對介于前提和結論之間的思維過程沒有感知。直覺思維具有自由性、靈活性、自發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點,但對體育教師管理中,從學校管理者培養運用直覺思維的必要性來看,筆者認為直覺思維以下的三個特點:簡約性、創造性、自信力, 將具啟發性。
2.1.l簡約性
直覺思維是對思維對象從整體上考察,調動自己的全部知識經驗,通過豐富的想象做出敏銳而迅速的假設、猜想或判斷,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間環節,而采取了“跳躍式”的形式。它是一瞬間的思維火花,是長期積累上的一種升華,是思維者的靈感和頓悟,是思維過程的高度簡化,但是它卻清晰地觸及到事物的 “本質”。根據體育教師學科特點、性格特點,簡約性管理思維更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2.1.2 創造性
現代社會需要創造性的人才,我國目前絕大部分學校管理者都是過去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重邏輯思維,習慣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規,缺乏創造能力和開拓精神。直覺思維是基于研究對象整體上的把握,不專意于細節的推敲,是思維的大手筆。正是由于思維的無意識性,它的想象才是豐富的、發散的,使人的認知結構向外無限擴展,因而具有反常規律的獨創性。
2.1.3 自信力
學校管理者對體育教師的管理的動機有兩種,一種是學校管理者的職責,其二是來自管理本身的魅力。不可否認職責的重要作用,但筆者的觀點是,魅力更多來自管理本身。成功可以培養一個人的自信,直覺發現伴隨著很強的 “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資獎勵和情感激勵,這種自信更穩定、更持久。當一個問題不用通過邏輯證明的形式而是通過自己的直覺獲得,那么成功帶給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內心將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學習鉆研動力,從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2.1.4 個案分析
愛因斯坦曾說, “真正可貴的因素是直覺。”我們在學校管理中可以憑直覺抓住思維的 “閃光點”,直接了解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比如直覺在體育教科研中的作用就非常顯著,直覺可以判斷什么是好的、新的和重要的課題。有了好的教科研直覺,我們在聽了一個報告后或觀摩一堂體育課后,在頭腦中可能會產出一個想法或問題,在實驗中觀察到一個新現象,我們便立即抓住這個現象或問題,這是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和學校管理者都必須具備的素質。體育教科研往往是通過直覺抓著新現象、新問題,然后通過詳細的研究將現象升華為一種理論,一種規律,再將新理論傳授給其他體育教師,他們再創造出新的知識。
再比如對于體育教師業余訓練的評價問題,很多學校領導往往也是憑直覺在做判斷。因為學校學生體育業余訓練通常在非工作時間,訓練的場所又比較復雜,工作檢查有一定難度。通常做法是挑選幾個天氣條件和環境不同的時間點去抽查訓練工作。當你在天氣條件比較差或一個比較特殊的時間出現在訓練場上時,你面前的體育教師和訓練學生那一刻的精神面貌會給你一個答案,而這種直覺往往就是準確的評價。
人的本能是怎么來的?與生俱來的不叫本能,那叫生存技能。本能是靠長期的培養和重復而來的。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的絕大部分行為是不由自主的,是發自本能的,而不是我們刻意的。一個習慣性行為方式在我們身上的產生,一個習慣性行為方式在我們身上的消亡,是本能與外界交互的過程,而不是理性與外界交互的過程。不是我們的理性想要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行為,不想要什么樣的行為,什么樣的行為就會消失。這由人的本能在起作用,本能具有選擇性,它會選擇人的有效的行為。但這是要有一個過程的,由試探,到反復,到固化。人們身上之所以有某些行為,是人的本能實踐的結果。這樣在實踐過程中得出的結論,是有效的、是能讓人感受到快樂,所以人的本能就采納了它。
目前,對我國體育教師的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 “以人為本”。從學校管理理論來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固然存在著哲學意義上的主客體關系,從而體現為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但是,由于學校管理系統的目的性和層次性的特點,使得學校管理系統內的所有個體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種狀態。教師也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身份,但教師們有較強的自主性傾向。因此,在現代學校管理中更應凸現其管理者的身份。
筆者認為,學校管理者真正要落實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必須對體育教師以及他們的工作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這個認識過程必須經過了解,試探,反復,固化,到基本熟悉掌握的程度,這也即是人行為本能的形成過程。從目前體育教師的現狀來看,我們的管理者對體育教師以及他們所從事的工作的認識是不夠的。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體育教師占學校管理層人數的比例很低;二是學校管理者,特別是學校校長主觀上努力不夠。我們希望學校管理者主觀上能努力去認識他們的體育教師以及其所從事的工作。只有這樣,學校管理者才能實現從認識到理解,到行為本能的過程,真正體現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非理性世界理解人比最好的想法更重要。
2.3.1 營造一個互相尊重的環境
營造一個互相尊重的環境,這是充分發揮學校非理性管理作用的必要條件。在以權力與 服從為主要管理方式的學校理性管理中,體育教師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中只能是被動的服從,難于發揮主人翁的作用,也不可能真正發揮出創造性。非理性因素對人行為的影響是以共識和情感為基礎的,在這個基礎上營造一個平等、團結、尊重的組織氛圍,這對于主體意識突出的體育教師們,將具有極大的感召力。
在學校管理中,關心、愛護體育教師是最起碼的要求,但僅有關心愛護是遠遠不夠的,現代管理中越來越強調對教師的尊重。體育教師大部分性格比較直率,好勝,堅強,“講義氣”。因此,學校管理者在管理中只要充分尊重體育教師,那么 “士為知己者死”在體育教師身上體現得更為充分。對教師的尊重與信任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重要因素,領導與教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和為他人尊重相互的。學校管理者必須要學會尊重,尊重體育教師的人格、尊重體育教師的工作、尊重體育教師的合理需要。
2.3.2 塑造崇尚體育鍛煉,生機勃勃的校園氛圍
校園氛圍是一個多層次、立體的有機的整體,作為這個整體重要組成部分的校園體育氛圍, 可以說是推動校園氛圍發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劑,是校園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體育氛圍是指以校園為空間,以學生、老師參與為主體,以運動動作為手段,以多種多樣的體育鍛煉項目為主要內容,具有獨特表現形式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不僅包括體育設施、體育活動、體育競賽、體育表演等表象內容,也包括體育精神、體育的價值觀、體育的道德觀、體育的行為風尚。而這些也都是營造學校人文氣息和文化氛圍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內容。學校校園體育氛圍是維系學校團體的一種精神力量,并具有校園特色的一種團體意識和精神氛圍。為此,學校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體育文化資源,要從整體上把握校園體育氛圍建設的規律,積極探索適合學校特點、滿足素質教育需要的校園體育氛圍建設途徑與方法。
對學校體育教師的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正值各類學校進行課程改革、教學改革之際,要求體育教師更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因此管理難度也隨之更大;另外當今體育教師追求個性發展的愿望和民主意識越來越強烈,非理性管理作用將越來越明顯。但是,非理性管理也有其局限性。它在管理中注重人性的因素,但同時也存在著忽視甚至排斥科學管理的傾向。因此在現代體育教師的管理中,應該將理性管理與非理性管理結合起來。可以說,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的相互融合,是今后我國學校管理者值得關注的課題。
[1]劉世娃,等.理性非理性 [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 02.7
[2]陳小野.潛在的邏輯:非理性思維形式的理性本質 [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6.2
[3]體育理論教材編寫組.體育理論 [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5
[4]熊川武.學校管理心理學 [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5]周三多等.管理學—原理與方法 [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6]蕭宗六著.學校管理學 [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7]程振響,劉五駒.學校管理新視野 [M].南京師范大學
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