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4日,由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主辦、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協辦、藥品評價雜志社承辦的“胰島素合理應用臨床病例征集活動”在北京好苑建國飯店正式啟動。全國內分泌領域近30名專家與會。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教授主持并向與會專家介紹病例征集活動細則。胰島素合理應用臨床病例征集活動旨在指導一線和基層臨床醫生科學客觀評估胰島素,規范合理使用胰島素,對此,《藥品評價》記者對母義明教授進行了專訪。
記者:我國糖尿病管理整體形勢嚴峻,您如何看待國內當前糖尿病流行狀況?
母義明:由中國疾控中心(CDC)慢病中心和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CSE)于2010年聯合開展的“中國慢病監測及糖尿病專題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9.7%,60歲及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達19.6%,全國約有成年糖尿病患者9700萬。2010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和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的調查顯示,我國由糖尿病引起的直接醫療費用占總衛生費用的9.4%~16.9%,達人民幣1242億~2226億。然而,中國人群對糖尿病知曉率僅為40%,血糖控制達標率僅9.7%~26.8%。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糖尿病管理整體形勢非常嚴峻。
記者: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藥物,其應用現狀如何?
母義明:胰島素作為糖尿病的重要治療藥物,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其應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目前臨床應用的胰島素種類繁多,有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按作用時間又分為超短效、短效、中效、長效及預混胰島素;不同種類的胰島素又有多家企業生產,有進口藥和國產藥。這給許多基層醫生和藥師對胰島素使用管理帶來很多麻煩。其次,用藥方案不合理,不同地區間存在較大差異,有些地區存在胰島素使用過度或不足等問題。合理用藥不僅是使患者獲得優質醫療服務的必要條件,也是反映醫療水平的重要環節。不合理用藥不僅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而且延誤治療,甚至造成嚴重不良反應;科學合理用藥既能節約醫療資源,更能提高療效,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為進一步加強全國合理用藥監測工作,建立統一、規范的藥物使用管理機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總后衛生部聯合研究制定了《加強全國合理用藥監測工作方案》,并于2011年12月成立了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內分泌與代謝藥物專業組,其主要工作任務就是對各內分泌代謝領域藥物臨床應用提出建議,組織起草內分泌代謝領域藥物臨床應用相關技術規范和相關管理措施,組織開展相關教育培訓工作。
記者:正如您剛剛講到的,合理用藥對醫生、患者乃至國家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那么,合理用藥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在合理用藥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舉措?
母義明:合理用藥必須以當代藥物和疾病的系統知識和理論為基礎,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和適當性4項基本原則。安全性是合理用藥的首要條件,強調讓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療風險獲得最大的治療效果。有效性就是要通過藥物的作用達到預期的目的,充分發揮藥品最大的效能,防止或減輕不良反應的發生。經濟性是指獲得單位用藥效果所投入的成本應盡可能低,獲得最滿意的治療效果。并非價格越高越好。適當性是指將適當的藥品,以適合的劑量,在合適的時間內經適當的用藥途徑給相應的患者使用,以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
為了促進合理用藥,規范臨床診療行為,提升臨床醫生合理用藥的能力和水平,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密切結合我國糖尿病疾病特點和國情,在2011年制定了《成人2型糖尿病胰島素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可以說是內分泌學分會推廣合理用藥的一大舉措。2012年,內分泌學分會正在研究成立內分泌疾病合理用藥登記研究小組。合理用藥登記研究小組將在內分泌學分會的指導下,對臨床最常用的內分泌藥物逐步評估,完善內分泌藥物合理使用和不良事件監測制度,實現安全、有效、經濟的臨床合理用藥目標。此外,合理用藥小組還通過藥物經濟學分析,對內分泌藥物的療效、成本進行比較,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記者:2012年是人胰島素上市30周年,內分泌學分會在胰島素合理應用方面是否還會給出其他建議?
母義明:內分泌學分會將結合“安全、有效、經濟、適當”4個基本要素,科學、規范、全面、合理地評估人胰島素在中國的應用。目前的胰島素合理應用臨床病例征集活動,將通過實例指導基層醫生如何正確評估及合理選用胰島素,有利于推廣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