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曦
長春市兒童醫院,吉林長春 130061
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兒常見的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由于小兒呼吸道和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腮腺病毒在口腔與鼻粘膜上皮組織大量增殖后進入血循環及血腦屏障,侵犯中樞神經而引發腦膜腦炎,導致嚴重并發癥發生。 據臨床資料統計,我國腮腺炎并發腦膜腦炎的發生率為10.0%~52.6%,占病毒性腦膜炎的13.0%~31.0%[1]。 該病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患兒生命。 因此,提高對該病的認識和診斷、合理用藥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患兒致死率和致殘率的關鍵[2]。 該院自2007年3月—2011年9月對收治的103 例流行性腮腺炎并發腦膜腦炎患兒采用更昔洛韋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該院收治流行性腮腺炎并發腦膜腦炎患兒204 例,男136例,女68 例,年齡3~13 歲,平均(4.9±1.3)歲,其中<4 歲47 例,4~8 歲101 例,>8 歲56 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流行性腮腺炎并腦炎、腦膜炎的診斷標準[3]。 患兒均有發熱、一側或兩側腮腺明顯非化膿性腫脹、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嘔吐等癥狀,經腦脊液、腦電圖等檢查確診。 其中伴腮腺腫大151 例、腦膜刺激征陽性169 例、驚厥38 例、嗜睡11 例,抽搐17例,腦電圖異常133 例。實驗室檢查:WBC 多正常或輕度升高,以淋巴細胞增多為主;腦脊液檢查:糖和氯化物正常,蛋白量有輕度增加,細胞計數20~500×106/L;腦電圖檢查多表現為彌漫性異常改變。 隨機將患兒分為2 組,治療組103 例采用更昔洛韋治療。
所有患兒均給予保持呼吸道通暢、降溫、補液、維持水電解失衡、控制驚厥等對癥治療,出現顱內高壓癥狀時,應給予20%甘露醇250 mL 靜脈滴注。 治療組給予更昔洛韋5 ~10 mg/kg 加入0.9%NaCl 250 mL 中靜脈滴注,1 次/d,連用7d;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5~15 mg/kg 加入0.9%NaCl 250 mL 中靜脈滴注,1 次/d,連用7 d。 腮腺腫痛部位給予青黛散局部外敷,2 次/d。 觀察并記錄患兒的臨床情況,避免在治療期間應用其他抗病毒藥物和抗生素。
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好轉情況進行判定:治愈,治療后腮腺腫大明顯縮小,臨床癥狀消失,實驗室和腦電圖檢查恢復正常,無出現后遺癥;治療后腮腺腫大有所縮小,臨床癥狀好轉,腦電圖檢查正?;蚝棉D,有輕度的精神異常,為好轉;治療后臨床癥狀無好轉,甚至加重,腦電圖檢查無改變,并出現后遺癥狀,為無效或惡化。
采用SPSS14.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組總有效率95.1%,對照組總有效率87.1%,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癥狀體征均有明顯改善(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在退熱時間方面,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頭痛、腮腺腫大消失、神經癥狀緩解及住院時間比較中,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2。
所有患兒均完成治療,有2 例患兒在治療中出現胸悶、胃腸道不適癥狀,調整藥量后癥狀消失,均未發生不良反應和并發癥,治療后行心電圖、肝腎功能等檢查,均無異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3~6 個月,患兒均恢復良好。
表2 兩組治療后癥狀和體征改善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后癥狀和體征改善時間比較(±s)
組別退熱時間頭痛消失時間腮腺腫大消退時間神經癥狀緩解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治療組對照組P 4.4±1.1 5.1±1.5>0.01 4.9±0.4 6.3±0.3<0.01 5.6±1.4 7.3±1.5<0.01 5.7±1.6 8.8±1.4<0.01 10.6±1.1 15.3±1.5<0.01
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兒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 由于小兒呼吸道及各系統發育不完善,腮腺病毒經口鼻進入機體,在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繁殖產生毒血癥,進入腮腺,引起腮腺的非化膿性腫痛,發熱,不僅對唾液腺、胰腺、生殖腺等腺體的親和力高,還可通過損傷機體自身免疫反應等途徑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4],引起腦膜充血、水腫或腦實質細胞水腫、變質、壞死、膠質細胞增生和炎性浸潤等,導致腦炎、腦膜炎的發生。 目前有學者認為,任何原因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都會導致體內內源性阿片類物質的釋放增加[5],引起細胞損害和能量代謝紊亂、自由基損傷等。
利巴韋林是一種較強的單磷酸次黃嘌呤核苷脫氫酶抑制劑,是人工合成廣譜抗病毒藥,可有效抑制DNA、RNA 復制,對治療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其毒性作用大,靜脈點滴可引起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6],還可出現血液系統的毒副作用,長期或大量使用可致貧血、白細胞減少,對患兒生長發育帶來很大影響。
更昔洛韋是一種具有較廣泛的強效抗病毒作用的新型開環核苷類似物, 可通過競爭性抑制DNA 多聚酶直接抑制DNA 復制,阻止DNA 鏈延伸[7],它進入被病毒感染的細胞中,可迅速被單磷酸化合物和有活性形式的三磷酸化合物, 從而競爭性抑制病毒DNA 合成,阻止其延伸[8],在殺滅病毒感染細胞時可顯著增強,有較高的選擇性,而且容易通過血腦屏障,在腦脊液中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具有抗病毒譜廣、作用迅速持久、不易耐藥等優點,經該研究資料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1%,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在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方面效果也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是治療流行性腮腺炎并發腦膜腦炎的有效藥物,值得在臨床中使用。
[1] 唐義麗,李淑君,馮自威.更昔洛韋聯合醒腦靜治療小兒病毒性腦炎78 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0):77-78.
[2] 張春利,楊霄鵬.更昔洛韋聯合穿琥寧治療小兒流行性腮腺炎并發腦炎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5):141-142.
[3] 姚志勇.醒腦靜聯合更昔洛韋治療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腦炎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0(17):137-138.
[4] 鄧命珉.穿琥寧粉針劑治療小兒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療,2011,30(7):132-133.
[5] 李國峰.流行性腮腺炎120 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18):285-286.
[6] 湯先團,陳娟.干擾素聯合更昔洛韋治療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腦膜腦炎36 例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21):52-53.
[7] 佟宇,賈玉潔.干擾素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小兒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腦膜腦炎35 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0(11):106-107.
[8] 彭濤.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腦膜腦炎83 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4):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