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良 張曉紅 包靜云 趙菲

基質栽培

省專家來技術指導
蔬菜科技綜合展示基地是蔬菜科技的“超市”,是產學研對接的有效手段,是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廣的重要舉措。江陰市承擔江蘇省蔬菜科技綜合展示基地項目,近2年來,在南京農業大學等多家高校院所的指導下,按照項目要求,共引進并展示各類蔬菜新品種51個、各類新技術28項。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江陰市以蔬菜良種為載體,以新品種、新技術展示與基地建設為核心,整合技術、人才資源,搭建技術支撐平臺,真正成為江陰農民看得見、摸得著并展示農業科技實力的現代農業走廊和窗口。
因地制宜選擇適度規模項目展示示范核心區域,科學合理安排品種展示、技術展示、示范布局及規模;引進、研究、集成,展示、示范、推廣,培訓、觀摩、宣傳有機結合、同步進行;生產管理規范化、項目管理指標化,展示品種優良化、展示技術科學化、示范推廣高效化;分工協作,促使項目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
①加快了江陰蔬菜的品種更新步伐 所展示的品種中,江蔬1號絲瓜、雪里紅哈密瓜、橙蘭小西瓜、碧玉小南瓜、蘇紫1號辣椒等9個品種已在江陰全市范圍內大面積推廣,推廣面積已超過1 313.3 hm2,其余大部分品種也已擴大示范面積,準備大面積推廣應用,江陰蔬菜品種將得到及時的更新。
②進一步完善了有機基質栽培技術體系 有機基質栽培是展示的重要內容,在展示的同時,我們又對有機基質栽培技術體系進行了創新開發。一是利用環保材料無紡布改良制作了無土栽培袋裝容器。二是對栽培槽(盆)系統進行了創新完善,既能使栽培槽(盆)的底部和土壤隔開,又能保水保肥,防止土傳病蟲害,還能有效降低成本。三是因地制宜地采用豐富廉價的農作物廢棄物如秸稈、玉米芯、廢菇渣、羊毛腳料作為有機基質,與相應的無機基質沙子、蛭石、珍珠巖、爐渣等相配合,拓寬了基質的取材范圍,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采用該技術生產的番茄年667m2產量超過15 000 kg,最高產量達到了18 187.78 kg,創蘇南地區新高。
③進一步完善了病蟲害生態防治技術體系 對設施蔬菜病蟲害采用物理防治、有害生物綜合防控、黃板誘蚜、小氣候調控、肥水促控等技術的集成。從展示及示范點情況分析,蟲害發生率降低43.7%,病害發生率降低36.8%,生育期內平均每667m2減少農藥使用4.3次,產量提高19.3%,產值提高27.6%,667 m2省工節本208元。
④集成多種新技術 設施蔬菜水旱輪作生態栽培技術、功能型生物有機肥應用及配套技術、秸稈生物反應堆應用等技術集成,有效解決了蔬菜土壤連作障礙問題。
①必須高度重視合理選址的重要性 基地的土壤、肥力、排灌、設施、環境、技術裝備等都影響著展示效果的發揮,因此,在選址過程中,一是必須考慮地勢較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田間水利基礎設施和大棚保護地設施配套;二是必須考慮基地周邊環境條件符合或超越無公害農產品生長所需的環境條件要求;三是必須考慮展示基地周邊有相應的、較大規模的蔬菜產業基地,以方便周邊農民觀摩;四是必須考慮基地管理人員技術熟練,生產管理經驗豐富;五是必須根據品種、技術不同的特性,分門別類安排相應的小區對比示范,如治理連作障礙的技術,必須安排連作與非連作的對比小區,讓農民能通過觀摩對治理連作障礙的技術效應一目了然。
②引進、研究、集成,展示、示范、推廣,培訓、觀摩、宣傳必須有機結合、同步進行 蔬菜科技綜合展示的最終目的是及時將最新的蔬菜品種、最先進的蔬菜科技通過展示及時進行大面積推廣,因此,一是必須先行掌握這些新品種、新技術的特性,并與當地的生產實際相結合,進行研究、開發、創新、集成,解決生產上的實際問題。二是展示的同時,必須對相應的品種或技術,選擇相應的產業基地進行示范,以加快推廣速度。三是展示的同時,必須組織相關的領導、技術人員、合作社、專業大戶進行觀摩,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充分利用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廣泛開展技術培訓,使這一新品種、新技術及時做到家喻戶曉,讓農民真正掌握。
③成立技術班子,做好項目指導和管理 一是按照項目要求,成立項目技術工作班子,加強對項目的管理,協調展示、示范和協作攻關的相關事宜。二是制定完善的項目實施工作制度和措施,為項目實施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三是制定方案,科學實施,嚴格按照項目要求,在相應對接專家的指導下,加強對展示、示范基地的生產技術指導;通過展示示范,篩選適銷對路良種,及時推廣應用;研究探討相關技術的配套集成,促使項目展示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