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燕枝
(洛陽理工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從河北“SARS謠言”事件看網絡謠言應對
于燕枝
(洛陽理工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2011年12月底,我國網民人數達到5.13億,互聯網用戶的快速增長給謠言滋生提供了土壤,對網民而言,受各種各樣的心理和利益因素等驅動,來自網民的謠言數量劇增,謠言種類也豐富多樣,網絡環境下的謠言傳播有其自身的特點,把握網絡謠言傳播規律,防范謠言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需要政府、傳統媒體、新媒體、網民的共同努力。
網絡謠言;謠言防范;謠言應對;網民素養
網絡最大的功能就是將不同時間、空間人緊密聯系在一起,不同的觀點和聲音可以在互聯網平臺同時釋放。網絡傳播有利于民意的表達,但也給謠言的滋生提供了條件。2012年2月,在河北保定發生了一起網絡謠言案件。在河北保定一家醫院收診了一些呼吸道感染病人。在2月19日,一個劉姓人士作為網站的一個經營者,為提高網站點擊率,在網上發布了一個虛假消息,說保定這家醫院確診了一個“非典”病人,這一消息迅速在網絡包括媒體當中擴散。幾天后,衛生部出面澄清,保定那家醫院收診的呼吸道感染病人不是“SARS”,也不是甲流,那個劉姓人士因為擴散謠言被勞教兩年。這一事件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尤其表現在網絡上,再一次掀起了一場關于網絡謠言防治的大討論。
劉某的這一謠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輿論關注,一方面是事件本身,2003年的SARS疫情肆虐期間,那種草木皆兵、人人自危的情形我們依然歷歷在目。再次提起SARS難免讓人神經緊繃;另一方面則是公安部門對這一謠言事件的處置情況。勞教兩年這一行政處罰措施也讓輿論嘩然。很多網友認為這并不理性。
當我們回首過去幾年出現過的謠言事件,一些標志性的事件歷歷在目:2009年5月,杭州飆車案,“權利庇護”的謠言和猜測,引起網友大規模的人肉搜索;2011年8月12日,某會計網站發布《關于修訂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公告》,經公安機關查明系上海勵某杜撰而成;2011年8月29日,互聯網上部分博客、論壇轉載了《絕癥男子殺死八名村官稱為民除害》和《震驚:云南一絕癥患者連殺八名村官》文章,在網上引起很多網民關注,后經證實,這兩條帖子所寫的內容均為虛假信息;……此類的網絡謠言事件數不勝數。
深究網絡謠言泛濫的原因,首先源于各階層之間的信任缺失。隨著近年來改革開放的深入,不少干部和群眾距離越來越遠,貪污腐敗者有之,吃喝嫖賭者有之,以公謀私者有之,各種各樣的腐敗現象在我黨干部中屢見不鮮。個別干部的負面形象直接影響了政府形象、國家形象;人民群眾對干部內部出新的丑聞,寧可信其有,也不信其無,愿意去揣測、琢磨和追問,而不愿為其辯護。其次網絡給網民情緒的釋放提供了通道,網絡使社會大眾終于找到了和上層對話的平臺,找到了威力無比的擴音器,伴隨著改革開放依賴各種社會矛盾的增多,于是乎發泄、牢騷、不滿、怨憤、激情、惡搞等懷著形態各異的訴求目的的公眾個體越來越多。
1.傳播迅捷,廣泛。
網絡時代的謠言傳播相對于傳統的謠言最大的特點,就是速度快,短時間內可以形成廣泛傳播的效果。2011年8月11日,新浪微博網友稱,“裕豐樓下驚現殺人狂!見人就砍,嚇死人了!”這條微博當天就被轉發2000余次,引來網友驚恐和質疑。謠言一般要經過形成期、高潮期、衰退期三個階段,由于網絡媒介的特點,網絡謠言大大縮短了謠言從形成期到高潮期的時間。它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引起很多人的關注,甚至跨越國界。
2.謠言內容易走向異化。
過去人們常常說,謠言的口頭傳播,經過100個人的傳播,就可能出現100個版本,到最后,謠言的內容完全變了樣。這種現象在網絡謠言世界里同樣被演繹得淋漓盡致。謠言不僅僅是信息的復制、粘貼式的傳播;更攜帶這無數的解釋和評論內容,一條漏洞百出的謠言從誕生之初,到其他人的添油加醋最后形成無懈可擊的“真實”事,這往往是很多網民共同炮制的結果。
3.偽裝性。
謠言之所以能被廣泛流傳,通常與其所聯系的事件背景關系甚密,一旦某個機構或某一個體發生了重大新聞事件,在事實真相尚未完全調查清楚和公開的情況下,揣測的言論一傳十、十傳百,這種推理、揣測甚至猜想的言論會隨著真相被披露時間的推遲而越發引人信任,極具迷惑性。在這期間,一些不法分子、無聊網民、反社會分子也會借機推波助瀾,制造更大的謠言,以迷惑視聽,掀起混亂。
網絡謠言的種類很多,分類依據也很多。下表歸納了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謠言類型。

政治謠言是政治權利斗爭的產物。如1998年10月,馬來西亞出現網絡謠言,有人假冒政府首席秘書阿都哈林的簽名,通過國際網絡和寄發信件,唆使及煽動公務員反政府。阿都哈林不得不公開辟謠;軍事謠言主要發生在國際社會范圍,與國家利益息息相關。以“軍事謠言”為關鍵詞通過百度搜索,會發現很多標題為“中國近代六大軍事謠言”“2010年外媒關于中國軍事五大謠言”等新聞標題;經濟謠言往往與經濟利益有關,近年來,一些商家利用網絡發布謠言,從中撈取好處的事件屢見不鮮。比如2011年的“搶鹽事件”就與網絡謠言的蔓延有關;社會生活謠言更是屢見不鮮,最常見的莫過于明星隱私、外星人來訪、世界末日等等;此類謠言多數受眾僅僅是滿足獵奇心理,一般情況下并不會造成社會動蕩等不穩定因素。
娛樂惡搞型謠言在網絡上尤為常見,主要針對娛樂圈和影視圈的明星、名人等,這個行業的特點使得這些被娛樂的明星并不在意謠言的擴散,甚至有些明星專門制造謠言話題以提高關注度或者人氣指數為目的,而謠言的制造者和傳播者通常也無主觀惡意,多數是為了滿足娛樂心理需求;報復發泄型謠言則帶有主觀惡意,一般通過誹謗、造謠等手段針對目標對象進行打擊;利益爭斗型常見于政治領域和商業領域,通過捏造事實、惡意誹謗對競爭對手的聲譽形成影響,以達到損人利己的目的。
根據傳播周期,謠言分為形成期、高潮期、衰退期三個階段,形成初期一般指謠言從誕生到開始傳播的1-2天內,網絡時代,很多謠言的周期被大大縮短,一些不能自圓其說的謠言在網絡意見領袖的執著探究下,會不攻自破。高潮期的謠言具有較大的破壞性和威脅性,這個時候官方信息的及時公開和透明非常重要;當謠言被有效遏制,真相被公開披露的時候,謠言就進入到衰退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根據謠言傳播的范圍,可分為大規模傳播謠言,中等規模傳播謠言和小范圍傳播謠言,謠言傳播范圍的由小到大,同時也是謠言影響力和危害從輕到重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小范圍謠言要么是由于政府控制得比較有效,要么就是謠言太過夸張或不合邏輯,受眾可輕易辨識;而大范圍的謠言傳播,則預示著政府干預的不及時和不到位,信息不透明給謠言傳播提供了溫床。
1.政府:加強監管,加大處罰,完善制度。
目前針對網絡謠言的懲罰僅僅止于行政處罰,網絡謠言之所以泛濫成災,懲處的不嚴厲是相當重要的因素,這也是為什么在河北保定SARS謠言事件中,當事人被勞教兩年,引起公眾愕然的原因。多數人認為,傳播謠言并不是很嚴重的過錯,他們沒有對謠言的社會危害有足夠的了解和重視,這跟法律制度不健全,宣傳不到位有直接聯系。執法力度的加大對網絡謠言的傳播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制度在制定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幾點:首先,要做到不侵犯受眾的知情權。網絡是公眾表達意見,發表言論的重要渠道,在疏通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發揮著“疏導閥”的作用,所謂法不責眾,制度懲處要有明確的對象,即謠言的惡意制造者和傳播者,對探求真相的受眾要區別對待。其次,在消除謠言造成的影響的過程中,要重視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的建設;另外,防患于未然。防的功效要遠大于治的功效。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和網絡監測機制是非常重要的。網絡謠言初期,政府要做好信息公開工作,通過新聞發布會、媒體公開信等形式及時公開信息。另外,政府也要充分利用好網絡這種現代化媒體,開展網上辦公,學習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密切黨群關系,化解各種矛盾,構建和諧社會。
2.傳統媒體:發揮媒體的公信力。
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在謠言傳播過程中可發揮積極的作用。就公信力而言,網絡媒體尚不及傳統媒體,人們在網絡媒體上看到的謠言往往期待在“正規軍”媒體中得到佐證或者否定。因此,謠言事件中,傳統主流媒體在化解謠言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傳統媒體傳遞信息真相的及時和準確也顯得非常重要。在“河南鈷60事件”中,由于網上流傳杞縣當地一輻照廠發生泄漏事故,事發一個月,當地政府部門沒有任何權威消息發布給群眾,于是造成當地民眾恐慌,出現大量居民開著汽車、拖拉機、三輪車等大逃亡的現象。可見,地方政府、傳統媒體在謠言擴散階段及時準確發布信息有多么重要,可以挽救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另外,網絡媒體的“把關人”作用也非常重要,通過嚴格把關、及時對謠言進行刪除、凈化輿論空間等種種手段也能有效抑制謠言傳播。就像傳統媒體為抵制虛假廣告建立的聯盟組織一樣,網絡社會也可以建立自律組織,對發布和傳播謠言的網站給予譴責。
3.網民素養的培養。
網民素養包括網民在與網絡接觸過程中使用網媒、發布傳播信息、辨識信息、消費信息以及利用網絡參與公共事物等各種活動中的各項能力要求。相對于媒介素養這個概念,網民素養主要從網絡公眾的角度來關注和研究媒介素養。
我國引入互聯網不過二十多年的時間,但是其發展速度確實令世界矚目的,截止到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13億,成為全球網民規模最大的國家。但是急劇增長的網民數量背后,卻存在著嚴重的質量問題,各種網民素養問題層出不窮……伴隨互聯網出現的“網絡圍觀”現象、“娛樂至死”心理、“網絡推手”現象、“盲目跟帖”、“大量灌水”現象等等,都不同程度折射出我國網民素養亟待提高。
提升網民素養,就是培養網民建立健康的網媒使用態度,培養正確利用網絡的能力,充分發揮網絡的正面功能,讓互聯網為生活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個人成長服務。這首先需要傳統媒體、輿論氛圍的正確引導,比如利用公益廣告、宣傳片等形式倡導理性看待網絡,正確使用網絡,大學生網媒素養的提高則需要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共同努力,在課堂教學、社會實踐等各個環節加入網民素養這一課題。通過各種力量的努力讓全體網民樹立自我提升、自我學習的意識,在網絡謠言面前,多一些理性判斷,多一些批判精神,而不做從眾者和跟隨著。
[1]陳紅梅.網絡謠言傳播的特點及應對[J].傳播前沿,2011(3).
[2]舒戴紅.信息化背景下的謠言應對策略[J].試聽縱橫,2012(1).
[3]高兵武.政府對網絡謠言的防范與治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12).
[4]王松苗.防治網絡謠言——法律的張度與效度[N].檢察日報,2012-03-11.
How to Respond to the Internet Rumors
Yu Yanzhi
The number of netizens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ed by 513 million by the end of December,2011.the rapid growth of subscribers of internet benefits the propaganda of rumors.The amount of internet rumors has increased due to all of kinds of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and the interests.The genre of rumors varies and the spread of them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The great efforts should been made by government,netizens,the traditional and new media to hold the propaganda of internet rumors and prevent them from the damage to society.
internet rumors;rumor prevention;rumor response;qualities of netizen
G206
A
1672-6758(2012)08-0145-2
于燕枝,碩士,助教,洛陽理工學院。
洛陽理工學院2011年青年基金項目
Class No.:G206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