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極,黃 劍,楊曉平
(1.云南省江城縣人民醫院內科,云南 江城667000;2.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預防醫學教研室,云南 曲靖655000;3.云南省第二女子監獄醫院,云南 昆明65010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tic Peripheral Neuropat hy,DPN)是糖尿病在神經系統發生的多種病變的總稱。是糖尿病三大并發癥之一,比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發病率高,癥狀出現早。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提示:在糖尿病診斷后的10年內常并發明顯的臨床糖尿病神經病變,其發生率與病程相關。有近60%~90%的患者通過神經功能詳細檢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其中30%~40%的人無癥狀。目前對于DNP復雜的病變機制存在許多爭議,尚無特效療法,仍需要綜合治療。DNP治療首先是積極控制血糖,在飲食、運動等療法的基礎上,酌情合理選用藥物,采用多種療法,從不同的途徑,通過不同的作用改善DPN患者的臨床癥狀。彌可保(甲鈷胺)對實驗性糖尿病鼠周圍神經損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彌可保對實驗性糖尿病大鼠周圍神經病變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周圍神經形態的改善和感覺神經損害療效較好[1]。但單用彌可保治療不能完全防止糖尿病神經病變。血塞通能擴張血管、改善末梢微循環和細胞膜缺血缺氧狀態使血管通暢。因此筆者采用血塞通聯合彌可保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60例,并設對照組40例進行對照觀察,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 選擇100例明確診斷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內分泌科住院患者,采用隨機對照法分為治療組60例和對照組40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國際協作組(WHOPNTF)診斷標準[2]:①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四肢或雙下肢有持續性疼痛和(或)感覺障礙。③一側或雙側拇趾震動覺減退。④雙踝反射消失。⑤主側(即利手側)腓神經傳導速度低于同年齡組正常值的1倍標準差。(2)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經病變。(3)排除周圍血管病患者、腦血管病變的患者、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近期發生過糖尿病急性并發癥的患者、有嚴重心腦肝腎疾病的患者、妊娠婦女和其他不適宜聯合用藥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全部納入觀察者均進行基礎治療:包括飲食治療、運動治療、降糖治療等。應用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使所有入選患者血糖控制到良好水平(患者餐前血糖基本 控 制 在 3.9~7.0 mmol/L,餐 后 血 糖 控 制 在5.0~10.0 mmol/L)。2組均給予血塞通注射液400 mg加入0.9%生理鹽水250 mL靜滴,每日1次,治療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彌可保500 ug,每日1次肌注;對照組加用維生素B12500 ug,每日1次肌注。10 d為1個療程并統計療效,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癥狀的改變。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方法使用SPSS 12.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療效標準 參照《實用內分泌學》[3]關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標準結合臨床實際擬定。顯效:自覺癥狀消失,深淺感覺及膝腱反射明顯好轉或恢復正常,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較前增加≥5 m/s或恢復正常;有效:自覺癥狀明顯減輕,深淺感覺及膝腱反射好轉,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較前增加<5 m/s;無效:自覺癥狀無改善,深淺感覺及膝腱反射和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無變化。
2.2 治療結果 治療組顯效32例,有效2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8.33%;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17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2.50%。2組總有效率比較,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變化比較見表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患病率為47%~90%不等,可累及神經系統任何部位,有患病率高、護理復雜等特點,為主要致殘因素,并可導致其他嚴重并發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起病緩慢,隱匿性強,癥狀逐漸加重,不易逆轉,常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因反復住院治療,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質量。多種因素導致DPN的發生發展,其中包括代謝紊亂、微循環障礙、自身免疫反應、氧化應激、神經激素、生長因子缺乏等,其中微循環障礙是糖尿病并發癥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因此,改善微循環藥物的應用在DPN的治療中是重要一環[4]。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不明,研究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機制是:高血糖干擾神經組織的能量代謝,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神經內蛋白糖基化,軸索轉運減慢等[5]。彌可保(甲鈷胺)是目前治療DPN的常用藥物,彌可保是維生素B(氰鈷胺)的衍生物,在中央鈷分子上結合了一個甲基基團,與氰鈷胺相比,更容易進入神經細胞內,可促進神經內核酸、蛋白質和脂質代謝,且促使神經髓鞘卵磷脂的合成,加快修復損傷的神經組織,并促進髓鞘形成和軸突再生,防止有髓鞘神經纖維變性和脫髓鞘,改善DPN的癥狀,增加神經傳導速度[6]。但單純應用彌可保療效并不令人滿意[7]。本文通過應用血塞通注射液與彌可保聯合治療DPN,并與單獨應用彌可保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治療組對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較單用彌可保組顯著提高(P<0.05)。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昔,具有活血化瘀、通脈活絡作用。藥理研究提示能提高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胺甘肽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從而減少神經元的缺血性損害,減少組織脂質過氧化反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稠度。在用維生素B族藥物的基礎上加用血塞通靜滴,明顯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癥狀。目前在臨床中血塞通在這方面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血塞通注射液聯合彌可保方案能明顯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癥狀,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有效方法[8~9]。
[1]張蜀平,陸菊明 .彌可保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1998,(2):30.
[2]沈稚舟。糖尿病慢性并發癥[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209.
[3]廖二元,超楚生 .內分泌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566~1567.
[4]Spollett GR.Diabetic neuropathies:diagnosis and treat ment[J].Nurs Clin Nort h Am,2006,41(4):697~717.
[5]馬學毅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2,10(5):300~302.
[6]王穎,丁顏 .彌可保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雜志,2002,4(9):1028.
[7]北京彌可保臨床協作組 .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中華內科雜志,1999,38(1):14219.
[8]羅鵬 .血塞通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1):84~85.
[9]陳芳 .血塞通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0例[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雜志,2006,(12):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