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斌, 白紅華, 徐金柱, 黃 婷, 曾國強, 曾艷紅, 孫瓊珍
(云南省玉溪市中醫醫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燥邪傷肺型咳嗽臨床極為常見,由于細菌譜變異和耐藥菌株的不斷出現,治療起來較為棘手,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本科于2010~2011年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截咳膏子午流注穴位貼敷治療燥邪傷肺型咳嗽100例,獲較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例燥邪傷肺型咳嗽患者來源于本院呼吸內科、老年醫學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00例。治療組中急性支氣管炎38例,慢性支氣管炎62例;男58例,女42例;年齡18~75歲,平均(60.12±10.75)歲;病程9 d~25 a,平均(9.94±5.13) a。對照組中急性支氣管炎45例,慢性支氣管炎55例;男53例,女47例;年齡18~75歲,平均(59.88±9.75)歲;病程7 d~24 a,平均(9.93±5.06) a。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急、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1]的相關診斷標準擬定。
1.2.2 中醫診斷與辨證分型標準 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擬定。主癥: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紅,苔薄黃少津,脈細數。
1.3 納入病例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急、慢性支氣管炎患者。(2)根據上述中醫診斷分型標準辨證為燥邪傷肺型咳嗽的患者。(3)年齡在18~75周歲之間。
1.4 排除病例標準 (1)合并肺部其它嚴重原發性疾病者。(2)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者。(3)合并各種出血患者,如吐血、嘔血、便血等。(4)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5)合并取穴部位有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6)皮膚過敏者。(7)合并有精神病患者。
1.5 中止和剔除臨床實驗的標準(不應超過總數的5%) (1)在臨床實驗過程中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者。(2)在臨床實驗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其它并發疾病者。(3)病情加重不能耐受治療,自動出院或死亡者納入無效病例統計。
統計分析采用SPSS11.0統計分析軟件,各組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各組治療前后的變化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ANOVA)進行比較。
2組均給于西醫抗炎、對癥治療。
3.1 治療組 加用自擬截咳膏子午流注穴位貼敷治療(自擬截咳膏:魚腥草、絞股蘭、紫丹參、黃芩、白及、麥冬、百部、沙參、浙貝母、陳皮、冰片、薄荷油、甘草),將截咳膏中藥按比例分別研粉過100目篩,裝瓶密封備用,使用前取部分以生姜汁、薄荷油、冰片按比例調和成稠糊狀,用特制模板做成1 cm×1 cm大小的藥膏,每張含藥約1 g。取穴組方和開穴時間的確定:從肺經、大腸經、脾經、胃經、膀胱經、任脈和開穴值日經脈的腧穴(五輸穴為主)中選取腧穴,遵子午流注時間醫學原理進行。操作:①對照日干,選擇時辰:從日歷或萬年歷中查找穴位貼敷日的天干,然后對照治療方案,提前確定貼敷時辰,等時辰一到,即可實施貼敷。②逐日按時(24 h計)取穴方案,參照《子午流注推定盤》[3]擬定。甲日巳時:9~11點;貼敷用穴:肺俞、膻中、中府、商丘。乙日辰時:7~9點;貼敷用穴:肺俞、曲池、偏厲、陽溪。丙日戌時:19~21點;貼敷穴位:肺俞、曲池、偏厲、內庭。丁日亥時:21~23點;貼敷用穴:膻中、中府、尺澤、太淵。戌日午時:11~13點;貼敷用穴:肺俞、曲池、偏厲、厲兌。己日巳時:9~11點;貼敷用穴:膻中、中府、尺澤、隱白。庚日辰時:7~9點;貼敷穴位:肺俞、曲池、偏厲、商陽。辛日亥時:21~23點;貼敷穴位:膻中、中府、尺澤、陰陵泉。壬日戌時:19~21點;貼敷穴位:肺俞、中府、偏厲、曲池。癸日丑時:17~19點;貼敷用穴:膻中、中府、尺澤、大都。每日1次,每次4穴。
3.2 對照組 加用苦蕎面穴位貼敷,將苦蕎面用溫開水調和成稠糊狀,用特制模板做成1 cm×1 cm大小的藥膏,每張含藥約1 g。取穴、敷貼時辰同治療組,每日1次,每次4穴。
3.3 療程 2組均治療10 d后評定結果。
4.1 療效標準 參照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痊愈:咳嗽、咯痰及臨床體征消失;好轉:咳嗽明顯減輕,痰量減少;無效:癥狀、體征無變化,變化不明顯或加重。
4.2 治療結果
4.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100例中痊愈89例,好轉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7%;對照組100例中痊愈62例,好轉22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84%,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4.2.2 2組滿意度比較 治療組100例中滿意89例,較滿意10例,不滿意1例,總滿意率為99%;對照組100例中滿意62例,較滿意23例,不滿意15例,總滿意率為85%。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4.2.3 2組安全性比較 2組治療后,心電圖、肝腎功能、大小便常規和穴位貼敷部位檢查均無異常發現。
穴位貼敷療法,是藥物經皮給藥治療疾病的外治法之一,是把所需藥物制成一定的劑型(藥膏、膏藥、藥粉等),然后貼敷于某個或某組穴位或病變部位或特定部位上,利用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藥物的滲透作用和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而產生對機體的調節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方法。中醫認為[5],經絡將人體聯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十二經脈的流注從肺經開始逐經相傳,至肝經而終,再由肝經傳于肺經,流注不已,從而構成了周而復始,如環無端的循環傳注系統,而中醫“肺主皮毛”的理論,進一步闡明了從衛表、皮膚入手,治療肺臟疾病的理論依據。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中藥貼敷腧穴后,通過疏通經脈、調理氣血、祛邪扶正,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現代研究表明,中藥穴位貼敷后,藥物對機體局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并通過神經反射,激發機體的調節作用,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從而取得保健和治療的雙重作用;通過藥物的滲透作用,藥物離子經過皮膚而進入機體內部,在局部形成藥物高濃度,對局部產生較強的藥理作用,同時通過局部微血管對藥物的吸收、輸送、分布、轉化作用以發揮全身藥效,而起到治療的作用。子午流注是從時間角度認識人體生命現象,即闡釋和應用十二經脈的氣血流注盛衰規律的一種學說[6],子午流注納甲法穴位貼敷療法是以時間為主要條件的一種特殊配穴貼敷治療方法,屬于古代時間醫學的范疇。根據氣血流注、盛衰開闔的原理,配合陰陽、五行、臟腑理論,運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時開穴的時間,把握時機,取穴治療,可以明顯提高臨床療效。本課題研究應用筆者積31年臨床經驗擬定,用治燥邪傷肺型咳嗽功效卓著的經驗方,結合祖國醫學辛味藥可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特點和現代醫學研究對中藥外用藥物作用的研究成果進行加減,以魚腥草、絞股蘭、紫丹參、黃芩、白及、麥冬、百部、沙參、浙貝母、陳皮、甘草、冰片、薄荷油按比例配方,制膏貼敷,共奏清熱潤燥、肅肺止咳、辛涼滲透、活血通絡之功效。貼敷過程中,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結合現代醫學研究成果,根據中醫臟腑、經絡和子午流注時間醫學原理進行選穴,確定開穴施治時間,實施有專科特色的穴位貼敷中醫護理流程和規范,確保了療效。
本研究表明:自擬截咳膏子午流注穴位貼敷治療燥邪傷肺型咳嗽療效顯著,安全無毒副作用;能提高患者滿意度。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7.
[2]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3]趙福康,于士勇.子午流注推定盤[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11.
[5]石學敏.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3.
[6]趙福康,張洪耀.子午流注全息解[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