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惠珍
(昆明市東川區中醫醫院, 云南 昆明 654100)
尿石癥為臨床多發病,以腰部脹痛、鈍痛或絞痛或鏡下或肉眼血尿,或有排尿困難等為主要癥狀,包括“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或“膀胱結石”,屬中醫“石淋”范疇。筆者近15年在利尿排石的基礎上加用益腎法治療尿石癥屬下焦濕熱、下焦瘀滯、腎虛濕蘊型計500余例,收到比較滿意的療效,現將資料完整的小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00例,其中門診患者428例,住院患者72例;男性266例,女性234例;年齡最小9歲,最大68歲;腎結石238例,輸尿管結石128例,膀胱結石106例,腎結石合并輸尿管結石28例。其中372例合并腎盂積水或尿路感染;再發368例。按《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證屬下焦濕熱262例,下焦瘀滯172例,腎虛濕蘊66例。
1.2 診斷標準
1.2.1 癥狀 一側或雙側腰、腹部呈陣發性或持續性鈍痛或絞痛,疼痛呈刀割樣,位于腰、腹部,并向下腹、外陰放射,常伴惡心、嘔吐,或有膀胱刺激征,或伴疼痛后出現血尿或伴排尿困難。
1.2.2 B超或腎盂靜脈造影 分別確診為“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或“膀胱結石”。
1.2.3 尿常規檢查 紅細胞:+~4+;血常規正常或白細胞計數偏高。
1.2.4 再發尿石癥 治療后結石排出,隔一年以上再次出現腰腹疼痛,經B超腎盂靜脈造影分別確診為“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或“膀胱結石”者為再發。
2.1 方藥組成 桑寄生、川續斷、杜仲、菟絲子、懷牛膝、金錢草、石韋、冬葵子、雞內金、益母草、豬苓加減。
2.2 治療加減 濕熱甚者加海金沙、滑石;伴尿頻、急、痛者,加萆薢、瞿麥;血尿者加白茅根;腰腹絞痛甚者加威靈仙、小茴香;氣虛者加黃芪;痰多者,加海浮石。
2.3 煎服法 每日1劑,每劑煎汁500~600 mL,分3次服,每次服藥后再飲用同等量開水,以加速結石排出。根據結石部位,囑患者服藥后2 h左右行跳躍運動或腎區體位叩擊,腹部、膀胱區熱敷等以促進結石排出。連服14 d為1療程,酌情服藥1~4個療程,用藥最短6 d,最長52 d,平均28 d。
3.1 療效標準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石淋”之療效標準[1]。治愈:沙石排出,癥狀消失,X線攝片結石陰影消失或腎系B超復查結石消失;好轉:癥狀改善,X線攝片或腎系B超復查結石縮小或部位下移;未愈:癥狀及X線攝片或腎系B超復查結石無變化。
3.2 治療結果 痊愈286例,好轉146例,治愈好轉率86.4%,無效68例,占13.6%。其中輸尿管結石及膀胱結石效果最佳,痊愈158例,好轉56例 且療程較短,為1~2個療程;腎結石療程長,療效稍差,128例痊愈,好轉90例,無效68例。
王某 女 45歲。因左側腰腹痛反復發作4 a,再發加重1 d就診。患者于1996年因左側腰腹絞痛在省級醫院診為“腎結石”,曾在兩家醫院服中藥排石,結石均未排出。就診時癥見:左側腰腹絞痛,疼痛向左側小腹放射,伴惡心欲嘔,小便憋脹難解、呈深茶水樣,平素夜尿2~3次。查體:腹軟,全腹無壓痛,左肋腰點壓痛,左腎區扣痛,舌質淡,苔薄黃微膩,脈弦細。B超提示:左腎結石(0.7 mm×0.8 mm),尿常規示:紅細胞3+。患者癥屬腎虛濕蘊之“石淋”,治以益腎排石。處方:金錢草30 g,豬苓15 g,冬葵子12 g,雞內金12 g,石韋12 g,益母草6 g,懷牛膝12 g,威靈仙40 g,桑寄生30 g,杜仲15 g,菟絲子12 g,川續斷15 g,甘草6 g。四劑煎服口服,第三劑服后出現腰腹絞痛再作,考慮服藥后結石移動所致,給阿托品0.5 mg肌注,囑疼痛減輕后繼續服藥,又服上方2劑,排出0.7 mm×0.8 mm左右結石1粒。經B超復查左腎未見結石。
尿石癥屬中醫“石淋”、“砂淋”范疇,多因腎和膀胱氣化功能失職及平素嗜酒多食甘肥辛辣之食物,或因情志抑郁、工作勞累引起氣滯血瘀、濕熱蘊結下焦,灼傷津液,日積月累,尿中濁質逐漸凝結而成砂石。本病早期多為實熱證,治療以清利濕熱、通淋排石為主;久病則耗傷正氣,其本在于腎虛,其標在于濕熱蘊結下焦,久積成瘀[1]。傳統治療下焦濕熱或下焦瘀滯型的多用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冬葵子等藥,只解決了膀胱熱或氣滯血瘀這一治標的問題,而未解決“腎虛”這一治本的問題。
筆者在傳統的治療方法上加入益腎之法,自擬益腎排石湯以固腎培元,利尿排石,佐以活血化瘀。既著重清熱利濕、化瘀排石,又兼顧補腎扶正。方中金錢草、豬苓、冬葵子利水通淋化石,并有一定的殺菌、抑菌和鎮痛作用,雞內金能增強肌張力,具有助動作用,二者配伍相得益彰;石韋利尿通淋、清熱止血,排石而不傷陰;益母草性滑而利,既可活血,又可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利尿通淋,且本藥性善下行,可引藥入腎;桑寄生、杜仲、菟絲子、川續斷補腎而治本;諸藥共奏清熱利濕、通淋排石、化瘀行滯、補腎扶正。一是解決了治本的問題,二是增強膀胱氣化作用以利于結石排出,排石而不傷正氣,無明顯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此法排石。但是,在運用過程中益腎藥不宜過多過量,否則會出現濕熱更甚,瘀滯加重而適得其反,致使病情加重。
[1]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標準[S].
[2]范嶸.中西醫結合治療泌尿系結石84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志,2007,7(22):535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