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燦, 朱 艷
(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醫院, 云南 宣威 655400)
腰腿痛是一組臨床多見癥狀,可伴有一側或兩側下肢疼痛、麻木等癥。臨床常見于腰椎間盤突出、膨出、脫出癥,腰椎骨質增生、骨質疏松癥,腰肌勞損,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外傷等病。在疼痛病中占很大比例,常反復發作,為臨床常見、多發、頑癥,占針灸門診患者的20%,任何年齡均有發生,以中老年人多見。筆者自2008年1月~2011年4月采用針刺、腫痛氣霧劑透藥治療腰腿痛,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67例病例均為2008年1月~2011年4月本院針灸門診及住院患者,其中腰椎間盤突出、膨出的183例,脫出的12例,腰椎骨質增生或骨質疏松的102例,風濕、類風濕關節炎27例,腰肌勞損或其它類型的43例。男191例,女176例;年齡在19歲~80歲之間;病程2 d~21 a不等。
1.2 診斷標準:1.臨床癥狀: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處的疼痛,伴有一側或兩側下肢疼痛、麻木等癥,行走活動不便。2.輔助檢查:均為X光片、CT、核磁共振檢查,排除惡性腫瘤。
2.1 取穴 主穴:為雙側腰段夾脊穴(病變相應節段棘突下旁開0.5寸)。配穴:取患側環跳、秩邊、承扶、委中、陽陵泉、飛揚、承筋、昆侖;每次取4~5穴輪換選用。操作方法:腰段夾脊穴用30號2寸毫針直刺,得氣后左右捻轉行平補平瀉手法,患側腧穴用28號3寸毫針垂直針刺,得氣后提插捻轉行瀉法;留針20 min,每5 min行針1次。透藥:于腰臀部覆蓋腫痛氣霧劑浸濕的薄棉墊并接通中頻治療儀進行藥物離子透入治療,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每次20 min。
3.1 療效標準 臨床治愈:腰腿痛癥狀消失,抬腿、側彎腰自如、屈伸靈活。好轉:腰腿痛癥狀明顯減輕,腰腿功能明顯改善。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好轉。
3.2 治療結果 臨床治愈217例,好轉129例,無效21例,治愈好轉率94.2%。
腰腿痛為中醫病名,其癥狀也屬于中醫的痹癥、腰痛等病范疇。臨床常見于腰椎間盤突出、膨出、脫出癥,腰椎骨質增生、骨質疏松癥,腰肌勞損,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外傷等病。病因有內因也有外因,祖國醫學認為是肝腎虧虛、筋骨失養、風寒濕瘀痹阻經絡所致,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不榮則木;予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疏筋活絡、止痛為主。中醫經絡辨證歸屬于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與督脈經病變?!鹅`樞·經脈》列出:“足太陽膀胱經夾脊抵腰、……,貫臀,入腘中……”;“足少陽膽經,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又曰:“足太陽膀胱經是主筋所生病者;腰、尻、腘、踹、腳皆痛,小指不用;足少陽膽經是主骨所生病者: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故各種原因導致氣滯血瘀,氣血不通或肝腎虧虛、經脈失養是其基本病機。夾脊穴其內夾督脈、外鄰膀胱經;針刺夾脊穴使經絡通暢、氣血和順、陰陽和調。強刺患側環跳、秩邊、承扶、委中、陽陵泉、飛揚、承筋、昆侖達到通經活絡止痛之效。《針灸學》中明確指出:“要取得針灸治療良好效果,一定要保證有效刺激的強度和時間”[1]?,F代藥理研究表明:“針刺引起神經細胞釋放內啡肽,發揮與嗎啡類似止痛作用,從而緩解肌肉痙攣,改善神經根周圍組織的微循環,有利于局部無菌性炎癥的吸收,減輕或消除充血水腫等炎癥反應,促進損傷神經的修復,緩解神經根壓迫癥狀達到改善臨床癥狀的目的”[2]。
加用腫痛氣霧劑以增強疏筋活絡止痛之功,藥物離子透入,使藥物直達病所,提高藥物的利用度,增強活血化瘀、舒經活絡止痛之效。
[1]石學敏,《針灸學》[M].7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136~138.
[2]王生旭.電針夾脊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及機理探討[J].中國針灸,2000,20(3):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