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100007)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深刻影響著會計信息披露的環境,隨著會計改革的不斷深入,會計信息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會計信息化的標準體系建設工作也越來越迫切。目前會計信息化標準化工作還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還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導致不同會計信息系統之間難以進行信息交流和實現共享,產生了數據和信息重復采集和輸入的現象。這不僅增加了額外的數據和信息登錄工作量,而且容易產生數據不一致性,嚴重制約了會計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XBRL(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正是順應統一企業財務報告信息平臺,實現會計信息互聯互通需求而出現的。目前澳大利亞、荷蘭等國家已經開始嘗試采用 “標準企業報告”平臺模式,來實現企業對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的統一報送,美國、加拿大等國也正在研究如何利用XBRL實現企業報告信息共享。
XBRL是由美國注冊會計師霍夫曼先生于1998年提出,通過使用基于XML的數據標記,建立會計信息元素數據庫,并定義元素間的關系,實現會計信息生成、報告、披露全過程的自動化、標準化、規范化和集成化,以及數據的在線實時共享。因此,XBRL擁有優于傳統報告方法的許多優勢,可以不受系統、應用程序等束縛,突破時間、地域等限制,更有效地提供會計信息。XBRL的發展至今已經歷了10多年時間。2009年2月,SEC發布了上市公司XBRL信息披露最終規則。按照該規則,公司需要在提交2011年年報時同時報送XBRL財務報告。XBRL技術在2000年左右引入中國,上海和深圳兩家股票交易所于2005年開始要求中國的上市公司向監管機構提交XBRL為基礎的實例文檔。2007年12月3日,XBRL國際組織對全世界宣布:XBRL China——中國地區組織正式成立。2009年4月,財政部提出通過5-10年時間,建立健全包括XBRL分類標準在內的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2010年7月,財政部發布《基于企業會計準則的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通用分類標準 (征求意見稿)》。
編制XBRL財務報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根據中國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分類標準及美國證監會的要求,創建財務報告層面的中國準則和國際準則擴展分類標準,基于分類標準生成中國準則XBRL實例文檔和國際準則XBRL實例文檔,有條件的單位可以自行開發XBRL系統,固化XBRL報告編制流程,自主出具XBRL財務報告。筆者將XBRL報告編制整個工作過程中的主要事項總結如下:
以公司財務報告為基礎,遵循中國準則或國際準則分類標準及EDGAR報送要求,同時考慮財務報告后續可能的發展與變化,將從財務報告(含主表和附注)中提取出的所有項目與分類標準中的元素進行匹配。對每種類型的項目,要根據該項目在報告中的實質含義定義名稱,需要遵循LC3 規則、IFRS Taxonomy 2010、SEC的相關規定,需要從四個層級定義報告元素,識別相應的屬性,如:數據類型、借貸類型、時間類型(期間或時點)等。對于表格,還要判斷是否需要用維度建模,提取表格橫軸、縱軸中的項目,定義其抽象屬性和維度屬性。在元素匹配方面,必須在元素名、類型、期間、借貸等屬性的各個方面進行嚴格的匹配,而且為保證匹配的正確性,還需進行從準則到財務報告的反向匹配,對會計業務素質要求很高。
與分類標準元素匹配不成功的報表項目需要創建擴展元素,并定義擴展元素的屬性,元素定義直接影響標簽鏈接庫、列報鏈接庫、定義鏈接庫和計算鏈接庫的各項工作,是擴展分類標準的基礎。元素命名和屬性不但要能正確反映財務報告實質,而且要遵循SEC相關規則,減少后續重復勞動,避免違規情況的發生。同時定義擴展分類標準的標簽、列報、計算、定義鏈接庫。此項工作非常重要,需要花費相當長時間。另外擴展元素不宜建立太多,應盡量向標準元素匹配,不然后期的維護工作量大,而且不利于同行業的對標分析。
擴展分類標準定義好后,需要將財務報告的數值與擴展分類標準中的特定元素進行映射,同時定義報告時間、金額單位和其他屬性值。注意要基于擴展分類標準初稿中的列報鏈接庫,為每一非抽象元素逐一填寫2-3年的元素值(包括金額、日期、股數、文本等)。
對擴展分類標準和實例文檔的校驗是報送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關系到報送的成功與否。進行校驗主要是檢查擴展分類標準及實例文檔是否遵循了XBRL領域的各種規范,是否遵循了監管機構的報送規則。如果在系統尚未完全開發完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Excel模板進行分類標準和實例文檔的創建,驗證分類標準的準確性。在實例文檔生成過程中,針對發現的分類標準中存在的錯誤,進行修改更新,錯誤類型包括:標簽遺漏、計算關系定義錯誤,列報鏈接庫定義不準確等。
校驗主要包括:針對XBRL2.1規范的基本技術校驗;針對Dimension 1.0規范的基本維度技術校驗;FRTA1.0校驗,由于FRTA1.0定義了使用XBRL語言構建財務報告分類標準的基本標準架構,所以一定要遵守其規則。最后是EDGAR校驗,它是SEC制定的XBRL報送規則,企業必須強制遵守,是最重要的校驗規則,在Edgar Filer Manual中規定了196條規則,包括XBRL語法規則、語義規則,語義規則中因包含了需要人工比照年報判斷的內容,需要逐條進行手工校驗。
編制XBRL財務報告必須依賴XBRL軟件系統,目前國際上的XBRL軟件功能相對專一,主要可分為5類:1.分類標準編輯和實例文檔編制軟件(Taxonomy editor),如美國UBMatrix公司的Automator,日本富士通公司的分類標準編輯器 (Taxonomy Editor),日立公司的產品XiRUTE分類標準編輯器(XiRUTETaxonomy Editor,是 附掛在Microsoft Excel上的產品,所以可享有Excel界面使用上的便利性)。2.實例文檔驗證軟件(Instance validator),如日本富士通公司的Validator,英國DecisionSoft公司的True North產品系列都是XBRL專用的實例文件驗證軟件。3.文檔轉換軟件(Document converter),如日本富士通公司的Mapping Tool,可以將CSV格式的文件轉換成XBRL格式文件。4.財務分析軟件(Analyzer),如上海證交所,深圳證交所,韓國的Kosdaq交易所已在其XBRL應用網站上提供server-side的XBRL文件財務分析功能,美國EDGAR Online公司在2005年底發表一套XBRL財務分析軟件I-Matrix。5.XBRL通用賬簿應用軟件,XBRL通用賬簿分類標準是XBRL技術規范從企業報告層次向下延伸至信息系統內部的核心技術,通過XBRL通用賬簿,企業信息系統可在交易發生時即以XBRL格式記錄交易內容,再向上匯總為XBRL格式的企業報告。日本富士通公司開發了一套GL Taxonomy Editor軟件,提供制訂通用賬簿分類標準的功能。
一個完整的XBRL軟件的主要功能應為:一是能夠管理各種準則分類標準,例如元素的新增和變更,列報、計算、定義鏈接庫的維護等。二是能夠管理各種準則的實例文檔,如數值錄入和展示功能。三是能夠根據財政部下發的 《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編報規則》進行校驗,即開發符合要求的驗證處理器,保證通過系統生成的擴展分類標準與實例文檔能通過CAS驗證器進行正確性校驗。四是能夠進行財務數據和指數的對比分析,能夠將同行業企業的XBRL財務報告直接裝載到系統中,進行對比分析。當然作為一個功能齊全的信息系統,還可以具備如:生成XBRL實例文檔的同時自動生成多種格式 (WORD/PDF/HTML)的財務報告;在主管機構調整基礎分類標準時,自動升級系統內分類標準,保證XBRL報告符合監管機構的最新要求;內嵌內部控制應用框架,確保XBRL系統中的每一步都遵循內控要求;提供XBRL財務報告版本管理,記錄每個版本變更記錄,實現對XBRL報告數據的全過程跟蹤管理等功能。總之在開發過程中,不但要思考目前的要求,還要考慮未來公司業務發展和監管要求。
標準化是信息化的基礎工程,是實現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的必由之路。財政部也一直在穩步推進通用分類標準擴大實施,建立健全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標準建設為實現會計信息數出一門、資源共享,提升會計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發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