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041)
中小制造企業環保觀念落后,大多數中小制造企業從短期來看,認為達到國家的排污標準少交罰款就是保護環境,沒有意識到保護環境能降低企業的環境成本,缺乏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大多數中小制造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缺乏科技含量,很少投入較多人力、物力、財力到環境成本控制上,主要表現在中小制造企業缺乏創新型人才,不能給企業帶來先進的環境成本控制理念,不能為企業研發先進生產工藝;中小制造企業沒有過多的資金用于購買清潔能源和環境凈化處理設備;中小制造企業沒有一套完善的內控制度使現有環境成本控制措施得到合理的實施。企業進行環境成本控制要遵循的原則主要有兩個:“雙贏”原則、“有效控制”原則。所謂“雙贏”原則就是企業通過環境成本控制,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實現環境效益?!坝行Э刂啤痹瓌t指的是企業通過環境成本控制能達到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能源、降低能耗,最終達到減輕環境負擔,降低環境成本的目標。
1.預防方面的要求。為了避免中小制造企業在環境成本控制上出現惡性循環,也為了增加中小制造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中小制造企業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做好環境成本控制的預防工作:一是提高對環境成本控制的重視程度。二是建立健全內控制度。
2.治理方面的要求。中小制造企業要進行環境成本控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環保工作的全面性。二是訂單合理性。三是拓寬融資渠道。四是向科技型企業轉型。中小制造企業只有在滿足了預防和治理兩個方面的特殊要求下才能較好地進行環境成本的控制。
大多數中小制造企業處在環境成本控制的起步階段,少數中小制造企業雖然運用了一些較先進的模式進行環境成本控制,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中小制造企業現在主要采用的環境成本控制模式是事后控制模式,也有少數中小制造企業采用超前控制模式和實時控制模式。
事后控制模式是現階段中小制造企業主要使用的環境成本控制模式。事后控制是在環境損失已經發生的情況下,將當期環境成本控制的結果與預期環境成本控制的目標進行分析比較,提出環境成本控制的改進措施,以便在下一次環境成本控制活動中實施。
超前控制模式是一種主動型的環境成本控制模式,也叫事前控制模式,這種模式下的環境成本控制能前瞻性的降低企業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能夠在環境成本發生之前將其減少甚至將其消除,達到在降低環境負荷的同時實現盈利,同時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中小制造企業環境成本的實時控制模式也稱事中控制。環境成本實時控制是財會人員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和大量信息,對產品生產過程進行實時對比和實時分析,以對財務信息的全程監控代替事后檢查,通過指導、調節、約束、促進等手段,達到實時控制環境成本的目的。目前主要采用的環境成本實時控制模式是環境成本控制持續改進控制體系。中小制造企業環境成本控制主要采用的是事后控制模式,少數企業采用超前控制模式和實時控制模式??偟膩碚f,不論采用哪種模式,中小制造企業在環境成本控制的預防和治理上都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中小制造企業進行環境成本控制時采用的是事后控制模式是一種消極型的環境成本控制模式,這種模式下的環境成本控制效果不會很明顯。超前控制模式和實時控制模式較事后控制模式來說更為先進,屬于積極型環境成本控制模式,能夠對企業環境成本的發生起一定的預防作用,但采用這兩種控制模式的中小制造企業所占比重偏低,更重要的是已經運用這兩種控制模式的中小制造企業并不能將其深入到企業的整個系統中,未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環境成本控制體系。因此,中小制造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需要繼續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
環境成本三層控制體系理論的運用貫穿了企業生產的整個過程。將企業原來單獨使用的超前控制模式、實時控制模式和事后控制模式統一起來,構成環境成本控制的三個層面,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的循環,在各層面之間實現信息反饋,形成一個系統、全面的環境成本控制體系。
三層控制體系在將環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實時控制模式和事后控制模式進行結合的同時也將環境成本控制的各個階段進行組合成一個整體。三層控制體系相比傳統環境成本控制模式而言具有以下優勢:1.全面性。三層控制體系的運用覆蓋了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彌補了傳統控制模式的局部化、不夠完善的缺點。2.有效性。企業在傳統環境成本控制模式下大多僅以單純的環境成本的減少作為進行環境成本控制的目標,三層控制體系則要求企業在減少環境成本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環境效益,使環境成本的控制更加有效。
中小制造企業在引入環境成本控制的三層控制體系之前需要設置一個合理的環境成本控制目標體系,明確中小制造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方向。第一,設置合理的中小制造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目標體系。設置合理的目標體系給中小制造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指明了方向,為中小制造企業環境成本控制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第二,引入環境成本三層控制體系。中小制造企業引入環境成本的三層控制體系是對已經建立的環境成本控制目標體系的具體實施,主要進行如下三個方面的工作:1.做好環境成本控制的前期準備工作。(1)樹立適合中小制造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的觀念。(2)建立和完善環境成本控制的獎勵和約束機制。(3)培養環境成本控制的專門型人才。2.進行合理的環境成本控制。首先,控制產品研發環節的環境成本。其次,降低產品采購環節的環境成本,在企業允許的情況下盡量購買低污染的原材料。再次,削減產品在生產環節的環境成本。最后,減少銷售和售后環節的環境控制成本,即在產品的銷售和售后環節采取一定的措施,如產品的保管和售后的維護,預防和減少產品因為保管、維護不當而發生的環境污染。合理的環境成本控制使中小制造企業明確了進行環境成本控制的具體步驟,解決了中小制造企業環境成本局部控制和缺乏創新力的問題。3.建立完善的環境成本控制反饋機制,把各個環節的環境成本控制情況更加明確及時的傳達給各環節的負責人員,便于各環節負責人員在面對突發情況時能及時反映,并能準確地上報給管理層。反饋機制的建立使中小制造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各個環節緊密的聯系到了一起,解決了中小制造企業環境成本局部控制的問題。由于環境成本控制的復雜性以及中小制造企業生產經營的特殊性,各中小制造企業應當根據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對環境成本控制的具體措施加以細化,使每個企業擁有一個符合企業自身生產經營情況的環境成本控制方案,讓環境成本控制的工作能夠更加細致、有條理的進行。
政府對于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起主導作用,因此,政府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企業對進行環境成本控制的態度。政府應該從多方面進行努力,促進企業更好地對環境成本進行控制。
首先應該多借鑒外國政府頒布實施的環境成本控制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并積極參與到國際環境保護組織關于環境保護的相關討論中,針對我國中小制造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實際問題,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環境成本的量化標準,并根據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環境保護的標準。
政府應該加大監管和懲罰力度,特別是重污染的中小制造企業,監督其對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履行和實施情況,對某些企業不法行為一定要嚴懲不貸。否則,法律法規將形同虛設,只會成為企業的決策的一個參考。
政府可以通過調整信貸機制降低中小制造企業的融資難度,使其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環保工作上來,也可以充分利用價格手段或者采取一些鼓勵措施對環境成本控制效果突出或較前期有明顯進步的企業進行鼓勵,最大程度上調動企業進行環境成本控制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引導企業相關決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