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王芳芳
摘要:《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用好課文插圖,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是十分重要的教學資源,插圖作為課文的一部分,理應發揮它特有的不可取代的教學功能。
關鍵詞:課文插圖培養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資源中課文插圖,經常被一些老師忽視。在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的插圖有的是綜合性的單幅圖,有的是連續的多幅圖畫,還有的是表現課文某一段落的單幅圖,這些插圖有的表現了文章的主要思想,有的表現了文章的高潮,有的體現了人物的特點,還有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根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文字內容的不同,低年級主要采用了連續的多幅圖,然后隨年級的升高而逐漸就以單幅圖為主。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插圖,發揮其獨特作用,讓它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使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一、借助插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窗口,觀察能力的形成有賴于平時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課文中的插圖,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時,盡量做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以及觀察習慣、觀察方法,即由遠及近,由人到景,從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從人物的衣著動作到表情神態,從整體到局部等。只要堅持長期、系統的觀察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會得到長足的提高。
如識字古詩《一去二三里》,這首小詩讀來朗朗上口,富有兒童情趣,課文配有插圖,水橋、流水、煙村、亭臺、桃花,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一幅幽靜美麗的鄉村田野畫面呈現在同學們的面前。課中,我讓學生按由近到遠、由上到下的順序進行觀察,觀察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這些景色美嗎?美在哪?孩子們圍繞圖,用心觀察著,很快說出了自己看到的江南美景。可見,培養學生有序的觀察力,對于學生更深入的走進文本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借助插圖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利用插圖來理解文本,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學透文本所要表達的意思。當然,教師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利用插圖,教會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去觀察圖畫。可以讓學生先瀏覽整個畫面,整體感知,接下來再仔細察看,圖文對照。
如在教學《《蝸牛的獎杯》一課時,課文中那栩栩如生的插圖不僅為課文增添了許多童趣,而且能幫助學生讀懂課文,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學完這篇課文后,我引導學生觀察42頁下面的插圖(一只老蝸牛,一只小蝸牛)。我創設這樣一個對話訓練:春光明媚,百花盛開,老蝸牛帶著小蝸牛出來散步。看到遠處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老蝸牛不由得嘆了口氣,說:“……”小朋友你們猜老蝸牛會說些什么呢?學生的回答內容很豐富,也很童趣。有的說“都是我把這榮譽看得太重了,這沉重的獎杯可把我害苦了呀!”有的說:“你看蜻蜓、蝴蝶它們飛得多高、多快樂啊!要是在以前,它們可不是我的對手,都是我的手下敗將,每一次的飛行比賽中都是被我遠遠地甩在后面的,要是我不把這個獎杯成天背在背上,說不定我還是能和它們一起在天空自由地飛翔了!”隨后我出示名言“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讓學生對課文又更進一步內化。 這樣巧妙地結合課文插圖,有效地提升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借助插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我在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時,還要求學生通過插圖內容來想象隱含在插圖背后的事物。這樣,能有效地解決教師花費了許多精力卻難以讓學生弄明白的難題。
如在教學《青蛙看海》一課時,我及時引導學生看課文結尾插圖,進行想象說話:青蛙跟松鼠千辛萬苦地跳完了石階,終于到達了山頂,展現在它們眼前的將是一幅什么樣的景象呢?它們會說些什么呢?任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并從中領悟其中的深刻哲理。
又如在《黃山奇松》這篇課文,在教學中我充分用好文中插圖,先讓學生看迎客松圖和送客松,仔細觀察他們的枝干,結合圖章理解詞語“遒勁”、“蟠曲”的意思,再讓學生看圖展開豐富的聯想,模仿書中的句式,看圖說話,這一系列環節都巧妙地將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他們的想象說話、更好地挖掘課文的深刻內涵,理解黃山松的奇。
四、借助插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文本中有許多插圖都是課文主要內容的再現,它們化文本抽象內容為具體內容,能有效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文本的內涵。
例如我在教學第六冊第12課《荷花》一文時,我先讓學生按一定順序充分看圖后,先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插圖中展現的是怎樣的一池荷花,它美在哪?然后再結合初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全開的荷花,半開的荷花,將開的荷花,可通過比一比自己的“說”與作者的“寫”有哪些不同。這樣的先說后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在“先說后比”的過程中,可以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完善自己的表達。同時,不同的學生同說一幅畫的內容,所用的方法和言辭也是富有自己個性的,學生在聽中可以學習他人之長,彌補自己之短。此外,還可以根據原文的意境進行訓練。
五、借助插圖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對于在小學語文課文中配備的精美插圖,我們可以對其進行二次“開發利用”。對于習作來說,這是一個寶貴的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文插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插圖內容有不同,采取多樣的方法,或啟發學生栩栩如生地狀景,或繪聲繪色地敘事,或身臨其境地談感受,或神形兼備地寫人。
那么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插圖,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插圖,細致捕捉人物的動作、姿態、神情,要求學生一邊看一邊想。憑借課文中的插圖,學生作文時可以想像到很多圖中未畫的情景。可以從空間延伸進行想像,也可以從時間上進行延伸,想像畫中出現的場面以前會有什么事發生,以后會有什么變化。在學生看、說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把它寫成一段文字,循序漸進,這樣不但能加深對圖意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如在教課文《愛之鏈》一課時,課文的結尾。
課文插圖中所體現的教學資源,絕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點綴,而是一種補充。因此,我們要善于利用這一教育資源,讓學生和文本、作者、畫者之間的對話更加深入,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審美鑒賞等能力和語文素養得到有效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黃全明,陳樹寶.小學語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 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董菊初.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