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及時
創新社會管理,更加科學合理地解決好目前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是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各級人大代表是人民群眾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代表者,其職務的性質以及所處的社會地位和條件,決定了在社會管理創新中不僅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可以大有作為。2012年重慶市各級人大開展以“走進千家萬戶、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代表行動”,與社會管理創新的要求完全契合,應當充分發動和精心組織,使各級人大代表為社會管理創新發揮好以下積極作用:
在創新管理制度上發揮積極作用。推進社會管理創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設,完善社會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律規范,建立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適應的社會管理新格局。社會管理有關政策和法律規范的創制,關鍵是要突破現有管理制度的弊端,使管理制度更加科學合理而富有效率,這就需要透徹地了解掌握現實中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矛盾的具體情況及本質根源,使創制的政策和法律規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與適用性。因此,創新社會管理制度決不能閉門造車,僅有上層的主導和決策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最大程度地吸納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而人大代表在這一環節中可以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通過密切聯系群眾,深入調查研究,掌握廣大人民群眾最真實的想法和需求,掌握當前社會最主要的問題和矛盾,通過代表履職的渠道,暢通民意的表達,反映真實的社情,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意見,從而為創制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提供最具價值的依據和參考。
在促進公眾參與上發揮積極作用。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這種新的格局突出了社會管理的綜合性和群眾性,形成了一種全社會協同互動的機制,其優勢在于社會各方面利益主體都參與其中,能夠關照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能夠讓方方面面的積極因素發揮作用。人大代表由人民群眾選舉產生,群眾比較信任,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在促進公眾參與上,要發揮好他們三個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是代言作用。代表由各個方面的選民選舉產生,代表不同群體的利益,了解所在群體的情況,可通過人大的履職平臺充分反映所代表群體的正當利益訴求,使黨和政府的政策陽光能夠普照社會的各個角落,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二是橋梁作用。代表生活在群眾中間,履職于權力平臺,以其身份和工作的有利條件,可以溝通連接上下情況,傳達宣傳相關政策,協調化解社會矛盾,有助于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形成社會管理上下配合協作的局面。三是引領作用。以其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以身作則、宣傳教育,引領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形成講正氣、辨是非、重道德、講團結、維穩定的社會風尚。
在工作和法律監督上發揮積極作用。科學完善的社會管理機制是一個互相支持配合和監督促進的綜合機制,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機制就是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機制。加強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推進社會管理的法治化和規范化,是人大工作的重要職責。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使監督工作具有實效,必須充分發揮好代表在兩個方面的監督作用。一是要將有關機關和部門執行政策與法律規范的情況全面置于各級代表的監督之下。要以各種方式讓代表充分了解掌握有關機關和部門的執行情況,收集社會的反映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對存在的有關問題及時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督促改進落實。二是將人大常委會的監督工作置于代表的監督和支持之下。常委會在確定監督議題、開展監督活動、審議專項工作、督辦代表建議等工作中,應廣泛邀請代表參加,充分聽取代表意見,使常委會的監督能夠體現廣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意志,更加符合客觀實際的要求,更加具有權威和實效。